•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中國赴美留學熱持續(xù) 新西蘭華人父母孩子也糾結

2014年04月15日 11:56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4月15日電 據(jù)新西蘭《中文先驅報》報道,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最新公布的2013年門戶開放報告,在美國的國際學生總數(shù)比前一年增長了7%,總數(shù)達到819,644人,中國學生以235,000人高居榜首,年增率達21%,其中增幅最大者為就讀大學本科的部分,高達26%。這一年中美國增加了55,000名國際學生,中國足足貢獻了41,000位。

  1988年之前,來自臺灣地區(qū)的學生人數(shù)一直居美國國際學生總數(shù)之首,1989年中國成為新盟主,1995年日本一舉奪冠,1999年中國重回寶座,2002年印度躍居榜首,2010年中國以勢如破竹之態(tài)超越印度。2011年中國留美人數(shù)157,558、2012年194,029、2013年235,000,呈現(xiàn)出三級跳的漲勢。盡管2013年巴西、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的留美學生人數(shù)分別成長了20%、30%、37%,總人數(shù)依然遙遙落在中國之后?!霸?jīng)輝煌”的印度、韓國、臺灣、日本,其留學美國的學生總人數(shù)則持續(xù)減少,“負成長率”依次為4%、2%、6%、2%,徒嘆往者已矣,不知來者可追否?

  這個研究機構把國際學生分成“非學位學生”(含中小學之小留學生、語言部學生)、本科生、研究生、OPT四大族群,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指畢業(yè)后在美國合法實習或找工作的國際學生。中國的留學低齡化現(xiàn)象使前二者的人數(shù)激增,相對地修習博士學位的熱潮已經(jīng)緩和了下來。

  新西蘭華人父母和孩子的糾結

  移民來新西蘭,實質上,我們和孩子都有“留學新西蘭”的意味。雖然是好山好水令人著迷,但人口少、市場小,加上高度環(huán)保政策之下的設限,孩子未來就業(yè)和發(fā)展的局限性變成了隱憂。到了中學階段,有些父母開始認真思考讓孩子去美國、英國留學,尤其是去了美國,將來留在那里發(fā)展的可能性非常大,這等于是二度留學、再一次地移民。

  有一天,如果要遠渡重洋去彼岸和孩子團聚,太折騰人了吧!不去團聚,是否就應驗了龍應臺女士在《目送》一書中所說的:“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卑Γ∫泼?、留學、親情、人生,糾結?。?/p>

  我經(jīng)常和孩子在美國、英國或澳洲讀書的家長聊天;共識一,離家在外求學的孩子,忽然變得懂事、成熟多了;共識二,多元思維和價值觀的時代,每一個人走自己的人生路已成趨勢,幾代同堂或父母子女廝守一輩子愈來愈不容易;共識三,為人父母者也應該安排自己晚年的生活空間,過過“老得很優(yōu)雅”的生活。

  移民朋友們不必糾結!孩子要留學,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去吧!現(xiàn)代交通高度便捷,萬里之外的親人朋友都可以藉著Skype、微信、Line等長相左右。人生常常因為轉個念頭,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視留學的價值,它具有非凡的意義

  來自臺灣,目前就讀于麻省理工(MIT)物理系大三的陳昱安同學表示,留學與否的差別在“機會”。三年前他畢業(yè)于臺北建國中學,高一時獲得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金牌,高二時開始在臺灣大學修課。他比較兩所大學的教學環(huán)境,MIT給學生很多機會,80%的本科生可以跟著教授進實驗室做研究,他大一時就幫忙架設實驗室、寫程序,并在物理年會上發(fā)表自己的實驗;臺大教授則把大部分時間用于指導研究生,本科生的機會很少。MIT師生互動的時間、機會很多,臺大學生則很少發(fā)問。MIT的學制很有彈性,臺大的選課則常常被擋修。顯然,“機會”是留學的重大價值之一。

  旅美的吳健雄博士被譽為“物理學第一夫人”,其成就絕不亞于榮獲諾貝爾獎的楊振寧、李政道。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曾說:“吳健雄,中國人還是中國人,只是,在美國,她有了世界的眼光!”吳、楊、李、貝四位都站在世界舞臺上影響著人類,一起見證著留學的價值。

  留學,置身于美國、英國制度嚴謹?shù)纳鐣?,有助于重塑價值觀、培養(yǎng)高超的人格。留學,讓人有機會師事大師級的學者、教授,得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浩瀚的學術殿堂。留學,能感受豐富的文化多元性,借以提升在全球化職場中的文化適應力;例如,MIT本科部每年招收大約200位國際學生,他們來自60多個國家,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蕩,價值非凡。

  留學前應自我評估,它并非人人都適合的路

  有些鼓吹留學的人士表示,對于上一代人來說,留學可能領先;對于這一代人而言,不留學則可能落后。請注意!其前后對照的論述,都使用了“可能”兩個字。我的詮釋是,留學絕非每一個人都該嘗試、都適合的事情。

  留學動機、正向價值觀、心理素質、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評估是否適宜留學的五個要素。此外,若無高額的獎學金或財務援助,留學美國、英國都是一樁燒錢的投資,不是一般工薪家庭所能負擔。人生有很多事情不必強求,包括留學與否在內。

【編輯:劉郁菁】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