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華文教育文化熱點 【字體 】【打印
被規(guī)范的涂鴉=城市文化?
2009年08月28日 16: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發(fā)表評論
《北京之墻》(局部)

    北京有奧運涂鴉墻,重慶有涂鴉一條街,濟南街頭也將出現100余面文化墻……而在涂鴉起源地的西方,卻是另一番景象:羅馬市長對涂鴉藝術喊停;美國加州出臺強制法案,規(guī)定涂鴉者負有清理責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更是與官員一起,用高壓水槍清洗街頭涂鴉……

  處在不同城市化進程的中、西國家對涂鴉的態(tài)度竟有巨大的反差,曾經只能在西方國家街頭巷尾看到的涂鴉藝術,如今漂洋過海,落地生根,再現于東方古國。

  伴隨改革開放飛來的“夜鶯”

  一般認為,西方的涂鴉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反主流文化興起之時。在發(fā)展過程中,藝術元素的加入使得涂鴉不再是單純的反社會行為,而使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深圳雕塑院院長孫振華認為,涂鴉起初是西方青年反叛情緒自發(fā)的宣泄,涂鴉觀眾的增加逐漸增強了涂鴉的社會影響力,從而使涂鴉慢慢地從文化邊緣走向文化中心,成為受主流意識認可和畫商追捧的藝術形態(tài)之一。在歐美的許多大中城市,如紐約、倫敦、巴黎、柏林、哥本哈根等地,都有著名的涂鴉墻。

  在中國,“涂鴉”一詞出自初唐詩人盧仝的詩句“忽來案上翻墨汁,涂抹詩書如老鴉。”而現代涂鴉,可以說是伴隨改革開放飛到中國的“夜鶯”;趪楹推胀ㄈ说恼J知及其對公共秩序的挑戰(zhàn)性,涂鴉最初落地中國時只能夜間“作戰(zhàn)”,這讓負責維護市容的城市管理者十分頭痛。

  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涂鴉出現較晚,近年來的發(fā)展卻很快: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陸續(xù)出現了為數不少的涂鴉文化墻,如北京的奧運涂鴉墻、重慶的涂鴉一條街等都曾名噪一時。國內的涂鴉網站也十分紅火,名為“涂鴉王國”的涂鴉網站,其注冊會員就多達十幾萬人。涂鴉已從晝伏夜出的“游擊隊”發(fā)展成軍團作戰(zhàn)的“正規(guī)軍”。

  針對涂鴉的種種態(tài)度

  與涂鴉飛速發(fā)展的現實相比,法律條文則顯得相對滯后,以致很多地方只能按照亂貼亂畫的違法行為處理涂鴉人員。

  在國外,意大利國會批準的一項公共安全修正案規(guī)定,被抓住的涂鴉藝術家將被判刑、罰款,因為在列車、巴士、博物館、歷史古跡上涂鴉的行為日趨嚴重,并已成為社會問題;在我國香港,今年7月,法國畫家澤夫斯因涂鴉而被控以670余萬港元的賠償金,并被香港警方拘捕,最終澤夫斯被判處處以罰金87萬美元(約合559萬港幣)。

  記者了解到,在中國內地,未經設施擁有者許可的涂鴉可能觸犯民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屬于違法或犯罪行為。

  有關專家認為,涂鴉者在涂鴉時,應以不違背社會公共道德、不對他人構成損害為底線,具體來說要注意3個要素:涂什么東西,要注意不要對他人構成侮辱或傷害;在什么地方涂,要注意不要損害公共設施或古跡;在什么時間涂,因為重大節(jié)慶期間一般不允許涂鴉。

  記者在調查時也發(fā)現,大部分市民贊同“涂鴉使得人人皆可為畫家”,但在表現自身情感的同時,最好不要影響別人的生活。

  被規(guī)范的涂鴉還是涂鴉嗎

  涂鴉作為一種城市元素逐漸在國內流行,并得到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默許或認可。而文化墻等公共涂鴉以疏導的方式,使涂鴉限定在可控的范圍內,如北京的奧運涂鴉墻等,一些公共涂鴉甚至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線。在天津的一些社區(qū),則使用社區(qū)涂鴉占領小廣告陣地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張大力是最早的涂鴉愛好者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的北京涂鴉界影響力極大。他認為,如今涂鴉變成了一種時尚,這已經背離了涂鴉的反叛精神,實際上已經不是涂鴉了。因此,2007年張大力封筆,不再涂鴉。

  隨著“涂鴉是一種城市文化”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更多的地方政府開始參與組織規(guī)劃涂鴉墻。為政者的出發(fā)點大致是,考慮到城市的環(huán)境面貌,規(guī)劃涂鴉墻既可以防止亂涂亂畫造成的環(huán)境問題,又可以形成地方景觀,進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然而這似乎與涂鴉的原初定義不符。

  對此,孫振華認為,國內在接受涂鴉這種藝術形式時上有點差別,把涂鴉簡單地看成了一種裝飾。他說:“涂鴉是民間的東西,還是還給民間比較好。規(guī)范化使涂鴉成為一種景觀裝飾工程,效果并不好,這不僅背離了涂鴉的本質意義,也降低了它的藝術性。”

  從草根到主流,從自發(fā)到組織,涂鴉藝術亟需重新定位。(黨云峰)

編輯:董方】
 
請您評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僑網立場。
今日要聞 更多>>>
·翁詩杰搶先宣布將于30天內召開馬華特別代表大會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緒 領軍人物相約“上海見”
·謙虛難敵"搶功"文化 海外華人需練習舉雙手邀功
·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踴躍報名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會
·兩岸三地明星華府聯袂演繹“金秋月圓”中秋晚會
·馬來西亞霹靂州政府新規(guī):行政議員必須學華文
·外國移民潮活躍意勞工市場 華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館售出頭彩分紅83萬 1.7億巨獎料屬華人
·中國駐葡使館官員走訪華人區(qū) 贊嘆華商發(fā)展前景
·弄虛作假警方介入 英國21家華人移民中介受調查
頻道精選  
[人在他鄉(xiāng)]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熱點]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職業(yè)”
[華人文苑] 血型決定男人情變的動機
[幽默笑話] 男人會生孩子之N種后果
[人在他鄉(xiāng)] 賭城拉斯維加斯感受美國經濟涼熱
[人在他鄉(xiāng)] 日本警察非讓我去刷牙
[文化中國] 七夕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華人文苑] 嫁人的誤區(qū)
[人在他鄉(xiāng)] 美國小鎮(zhèn)熏衣草園的理想下午
[華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帶“壞”了

加華社籌款助華裔花滑小將備戰(zhàn)冬奧

亞洲小姐美東賽區(qū)競選揭曉

加拿大華裔青年求職探索新領域

柔州馬華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細歷
僑網論壇 更多>>>
[異域唐人]
[留學他鄉(xiāng)]
[尋根問祖]
[回國發(fā)展]
[華文教育]
[華人視角]
- 橫比中、英、美三國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間差距有多大
- 英國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樣去原諒男朋友
- 外來移民的總統兒子們
-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英文版)
熱點關注 更多>>>
·打壓華人非法就勞 日本勞動力市場空白誰來填?
·中國人移民美國速度加快 “愛國”與否引爭議
·弱勢≠弱者 飽受困擾紐約華人女性向性騷擾說不
·境外華商屢碰壁 新"中華街"能否立足東京街頭?
·華人何時邁進日選舉大門?前景光明道路漫長崎嶇
·李紹麟就職 加拿大首現兩華人省督同時在任(圖)
網站簡介 | 聯系我們 | 供稿信箱 | 廣告服務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67153號]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