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習近平總書記僑務論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2016年10月28日 09:0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圖為研討會現(xiàn)場 胡修雷攝
圖為研討會現(xiàn)場 胡修雷攝

  10月23日,由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和五邑大學中國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2016習近平總書記僑務論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來自廈門大學、暨南大學、五邑大學、麗水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僑務干部學校、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多位專家學者和僑務工作者圍繞“僑務工作與中國方案”這個主題展開熱烈討論。

  “中國方案”離不開華人參與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五邑大學中國僑鄉(xiāng)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教授提出,應準確認識“中國方案”提出的背景與內涵,明晰僑務工作在“中國方案”宣傳介紹中的角色與定位,僑務工作的方式和視野要有新變化。應努力動員廣大僑胞講好中國故事,積極宣揚中華文化。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指出,華僑華人是“中國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具體從三個層次來加以考察:一是人與群的層面問題,即僑務工作既要關注作為個體的華僑華人,也要注意聯(lián)系作為群體的社團、移民群體;二是從官方和民間的層面,分布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在民間交往上有其特色,鼓勵華僑華人為中國和住在國發(fā)展作貢獻;三是經(jīng)濟和文化層面,中國制造遍布世界離不開華僑華人的貢獻,也應重視發(fā)揮他們傳播和展示中華文化的作用。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振江教授認為,中國方案實際是對于“歷史終結論”的一種明確回應,體現(xiàn)了和平發(fā)展過程中國對于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他提出,無論是中國政府涉僑事務的機構設置,還是對來華外國人的管理,經(jīng)歷了一個從對中國有利到對世界有利的變化過程。

  麗水學院華僑學院院長李其榮教授認為,習近平總書記的僑務論述,一方面繼承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許多僑務思想,包括肯定華僑華人具有愛國愛鄉(xiāng)情懷,華僑華人是中國發(fā)展的獨特機遇,華僑華人是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使者,華僑華人是中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要推動力量,要維護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的思想等;另一方面,“根”、“魂”“夢”是習近平僑務論述最為重要的創(chuàng)新,對于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圓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曾少聰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僑務論述的核心內容涉及以下方面:一是海外僑胞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二是肯定廣大僑胞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希望海外僑胞努力弘揚中華文化;四是希望海外僑胞為中國與世界各國人民交流作出貢獻。他表示,僑務工作應與“一帶一路”等國家戰(zhàn)略緊密結合,同時要加強僑務工作的理論創(chuàng)新。

  僑務工作應體現(xiàn)國家戰(zhàn)略

  中國僑聯(lián)副秘書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趙紅英指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重要論述,應緊緊圍繞“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起來,為實現(xiàn)中國夢貢獻力量”這一主題。做好新時期僑務工作應重視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認識和把握華僑華人與祖籍國“源”的關系;二是華僑華人與住在國的“融”的關系;三是重視華僑華人作為中國與世界各國友好交往的橋梁紐帶,為人類和平發(fā)展作出貢獻。她提出,應認識中國方案不斷發(fā)展的內涵和過程,把握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論述,將中國方案、僑務工作與華僑華人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僑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文化。

  中國僑聯(lián)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邁認為,僑務工作是國家層面的具有重大戰(zhàn)略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的大課題,應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放在其治國理政思想體系中加以理解和把握,自覺用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指導實踐。隨著世情、國情和僑情的新變化,做好新時期僑務工作,既要做好僑務工作的頂層設計,同時要重視工作手段、方法和路徑創(chuàng)新,放在移民戰(zhàn)略和戰(zhàn)略移民的大背景中去把握,放在拓展民間外交、服務國家外交大局中去謀劃,放在發(fā)揮獨特優(yōu)勢,講好“中國故事”中去設計,放在改革創(chuàng)新,更好擔負使命尋求作為中去布局,切實加強新時期僑務工作理論研究,為僑務工作實踐作出學界貢獻。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福建省僑聯(lián)副主席謝小建重點對于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寧德、福州及福建省委工作期間有關僑務工作的論述,如“大僑務”理念,結合具體實踐進行了重點解讀。他認為,“中國方案”是中國外交戰(zhàn)略的改變,由原來的韜光養(yǎng)晦,有所作為轉向積極參與和主動發(fā)聲。因此,應重視僑務工作中國方案的提煉和總結。

  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中國華僑華人歷史研究所所長張春旺從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和淵源對于“中國方案”的演進過程加以考察,提出從長征時期關于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都是“中國方案”的實踐探索,并認為“中國方案”可以增強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在僑務實踐中,經(jīng)歷了從海外僑胞支持國內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到發(fā)揮華僑華人在海外的作用和貢獻的過程。他同時提出,僑務工作者和華僑華人研究者應緊緊圍繞中國僑聯(lián)改革部署和僑務工作新形勢,積極推動相關研究深入開展。

  本次會議是繼2014年、2015年兩次研討會的第三屆。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