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河北貧困歸僑的暖心年:日子比以前好過了

2017年01月27日 16:41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社張家口1月27日電 題:河北貧困歸僑的暖心年

  作者 崔濤 張帆

  “年貨都備好了。”在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朱家莊村,54歲的蒙古歸僑母潤梅將水果、點心擺滿桌子,她的小孫子拿著新買的玩具槍在屋內玩耍。

  春節(jié)將至,記者走進河北重點僑鄉(xiāng)張家口市,探訪蒙古歸僑的新春佳節(jié)。

  母潤梅祖籍山西省大同市,出生于蒙古國。1967年,年僅5歲的母潤梅隨父母回到中國,成年后嫁到河北陽原縣。

  據(jù)張家口市歸國華僑聯(lián)合會主席吳一凡介紹,蒙古歸僑構成了河北最主要的歸僑群體。目前張家口有蒙古歸僑1400多人,其中貧困人口187戶489人。

  母潤梅從前居住的是用黃泥和著稻草建起來的窯洞,建造于上個世紀7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墻體出現(xiàn)裂縫,幾近坍塌。一家5口人依靠種地為生,艱難度日。

  2016年,河北省僑聯(lián)和張家口市僑聯(lián)籌資3萬多元人民幣幫助母潤梅修繕房屋。在當?shù)貎S辦幫助下,母潤梅開始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

  今年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的母潤梅談到來年時說,目前已經(jīng)養(yǎng)了4頭牛和1只羊,還想再擴大規(guī)模,多搞些養(yǎng)殖。

  在同一座城市,76歲的蒙古歸僑劉廷江的兒女們正在幫老人收拾屋子、準備晚飯。1956年,年僅15歲的劉廷江獨自一人從北京坐上開往蒙古烏蘭巴托的火車去投靠大伯。1962年回國后,劉廷江和愛人從農村搬到城市,并在張家口的街角擺起來了修(自行車)車攤,多年來靠修車買下了一座40平方米的房屋。

  由于疾病,劉廷江家的日子過得很艱苦。劉廷江說,這么多年來,張家口市僑辦、僑聯(lián)一直對他進行幫扶,近期還為他解決了看病欠下的債務問題。

  “日子比以前好過了,希望新的一年多吃點飯,少吃點藥?!眲⑼⒔f。(完)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