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紀念國學宗師饒宗頤:心系僑界 助僑批“申遺”

2018年02月07日 10:04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2月7日電 題:他是生于僑鄉(xiāng)的國學宗師,雖非華僑華人,卻始終心系僑界,幫助僑批成功 “申遺”……今天,送別饒宗頤先生

  6日凌晨,國學大師饒宗頤溘然長逝,享年101歲。

  去年8月,他剛剛度過百歲壽辰。

饒宗頤資料圖。來源 <a target='_blank'  >中新網(wǎng)</a>
饒宗頤資料圖。來源 中新網(wǎng)

  饒宗頤出身書香名門,卻靠自學成為一代宗師;錢鐘書稱他“曠世奇才”,季羨林贊他為“心目中的大師”,法國漢學家說他是“全歐洲漢學界的老師”;

  饒宗頤并非華僑華人,卻始終關心涉僑研究,是海外移民史課題領域的翹楚;他熱心僑界活動,幫助僑批成功“申遺”,百歲高齡仍關注僑界動態(tài)……

  他的離去令國人惋惜,也讓海外僑胞心痛。

  出身書香名門 自學而成一代宗師

  饒宗頤生于著名僑鄉(xiāng)廣東潮安(今屬潮州市),家族富甲一方。本可順利完成學業(yè)的他,卻被迫在16歲時退學;因父親去世,身為長子的他,必須扛起龐大的家業(yè):

  其中一部分,是潮安銀行、榮成油行及錢莊等產業(yè),而另一部分,是10萬冊書籍,以及編著《潮州藝文志》的工作。

  彼時,饒家堪稱潮州首富,家族生意興盛,海外的大量僑匯、國內的眾多軍餉,都要經由饒家錢莊周轉。

  然而,饒宗頤卻最終選擇了后者,專注學術,18歲即履行了父親的遺愿——編著《潮州藝文志》,并發(fā)表了《廣東潮州舊志考》。

  也正因此,他19歲時就被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的專任纂修,成為學術界的美談。

  幾十年后,饒宗頤曾談起這次選擇。他認為,選擇學問之道是正確的?!扒Ы鹨咨?,然學問不會背叛,而是與時俱進的?!?/p>

資料圖。來源 <a target='_blank'  >中新網(wǎng)</a>
資料圖。來源 中新網(wǎng)

  憑著對學問發(fā)自內心的向往,以及自學不輟的堅韌意志,這個連初中都沒畢業(yè)的少年,最終成為學富五車的國學大師。

  “其茹古涵今之學,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經史子集,詩詞歌賦,書畫金石,無一不精;其貫通中西之學,則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臘楔形,楚漢簡帛無一不曉?!?/p>

  “業(yè)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p>

  如此之高的評價,是學界對饒宗頤的共識;他的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以十四卷、二十大冊、1000余萬字的恢弘規(guī)模,涵蓋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堪稱其畢生所學之大成。

  除此之外,他還精通英、法、日、地、印度、伊拉克等6國語言,其中梵文和古巴比倫楔形文字,在印度和伊拉克國內都少有人通曉、視之為“天書”,饒宗頤卻能高度掌握。

  篤信吃虧是福 做人做事唯求“有益于人”

  饒宗頤是大師,但終其一生,從來沒有過大師的架子。他的弟弟饒宗亮說,哥哥常教導他們,做學問和做人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平常心。

  曾有一段時間,饒宗頤連續(xù)獲評頗具影響力的獎項。有媒體問他,如何看待這些光環(huán),饒宗頤只是淡然一笑,“大師,我是大豬吧(潮汕話里,大師與大豬諧音)?,F(xiàn)在大師的帽子滿天飛,太多了,我可不敢當?!?/p>

  無論做人做事,饒宗頤都以“有益于人”為目標。2006年90大壽時,幾乎全香港的學者都來為他慶賀,有人問他待人之道,饒宗頤說,多育人、多幫人、多扶人,“在他人遭遇困境時伸出援手,困難也許就過去了,以后他可能會因此而成功”。

  饒宗頤篤信“吃虧是福”,這既是他的人生感悟,也是一直以來的處事態(tài)度。當年放棄萬貫家財選擇學問之道,有人認為他“吃了大虧”,他卻不以為意,認為學問才是真正能傳家的寶貴遺產。

  現(xiàn)在看來,饒宗頤的人生道路,以及他所取得的旁人難以企及的輝煌成就,也許就是 “吃虧是?!边@句話最好的詮釋吧。

資料圖。來源 <a target='_blank'  >中新網(wǎng)</a>
資料圖。來源 中新網(wǎng)

  熱心僑界研究 幫助僑批成功“申遺”

  潮州是著名僑鄉(xiāng),耳濡目染下,饒宗頤自小就對“僑”有了很多認識。自家錢莊經手的僑匯、族人鄉(xiāng)親收到的僑批,都是他童年記憶里不可或缺的部分。

  雖因時局變化,饒宗頤后來移居香港,但他對故鄉(xiāng)、對僑的關注從未間斷。

  上世紀90年代起,饒宗頤開始研究“潮州學”,潮僑歷史文化等內容占據(jù)重要篇幅。

  他當時認為,身處海外的潮籍華僑華人,“團結精神表現(xiàn)最具特色”,但對于傳播文化、發(fā)揚學術的熱誠則有待提高,所謂“能聚而不善于散”。

  十幾年過去后,這一情況得到很大改善,不少潮籍僑商開始致力于推動中華文化傳播和學術研究。饒宗頤深感欣喜,認為潮籍商界之有能力者“以經濟推動人文,使之蔚為風氣,可令文化傳統(tǒng)得到更大的發(fā)揚”。

  同樣從1990年代起,饒宗頤開始重視僑批的挖掘與研究,提出“僑批的價值與徽州文書相等”,盛贊其為“僑史敦煌”“海邦剩馥”。

博物館中的僑批藏品。來源 <a target='_blank'  >中新網(wǎng)</a>
博物館中的僑批藏品。來源 中新網(wǎng)

  憑借崇高的學術聲望,他大力推動僑批的征集、保護和研究工作,并積極為僑批“申遺”建言獻策。2013年6月,僑批成功入選《世界記憶遺產名錄》,饒宗頤的學術貢獻功不可沒。

  近幾年來,縱使年歲已高,饒宗頤依然關心僑界動態(tài),熱心僑界活動。

  2013年,他受聘為華僑大學名譽教授,時任校長賈益民稱這是華大的巨大榮耀;

  2014年,中國首家涉僑民間智庫——深圳市僑商智庫研究院成立,饒宗頤親筆題詞“智珠在握”;

  2016年,國際潮團總會2016年度會員大會上,潮州市提出申辦第20屆國際潮團聯(lián)誼年會,力爭讓代表全球潮人大團結、大合作的年會在2019年“回家”;饒宗頤親自題寫“潮人故里”墨寶,祝愿潮州申辦成功;

  2017年11月,廣東省第七屆粵東僑博會開幕,已經百歲高齡的饒宗頤仍然向大會發(fā)去賀信,表示對活動的關注。

  ……

資料圖。圖片來源 文匯報
資料圖。圖片來源 文匯報

  愿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中國僑網(wǎng)官方微信,作者:付強,ID:qiaowangzhongguo)

【責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