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歸僑僑眷

“僑”這四十年:我的“家”,永遠的港灣

2018年08月29日 14:36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梢哉f,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征文活動啟動后,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xù)刊出,展現(xiàn)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編者按

我的“家”,永遠的港灣

劉玉紅

  家,在一般人理解中,是大家一起生活的避風港灣。而我作為一名歸僑,對這個詞熟之又熟。

作者劉玉紅
作者劉玉紅

  我是蒙古國歸國華僑,當年隨爸爸媽媽回國定居。

  回國后我們受到了所有“家”人的關懷,從國務院僑辦到地方,都非常重視我們,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全。在各級僑辦的緊密配合下,我們順利回到申請定居地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爸爸的家鄉(xiāng)。

  我們姐妹五人被相應進行了安置,我由于年齡小,當?shù)貎S辦為我安排了學校,當時考慮我回國后學習跟不上、聽不懂等種種原因,將我安置到了小學五年級,但是我還是有些跟不上,天天哭,老師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下功夫給我天天補課。我記得畢業(yè)考試當天出了考場,老師就急切地和我核對答案,初步認定我能得90多分,老師高興地騎自行車把我送回了家,并向媽媽爸爸報喜訊。老師的這個舉動讓我感動至今,一直銘記在心。

  點點滴滴的小事,展現(xiàn)了僑辦的貼心關懷,讓我們走到哪里都想拜訪當?shù)貎S務部門,和他們談談心,聊聊家常。

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僑代會,呼倫貝爾代表團集體合影
參加內蒙古自治區(qū)僑代會,呼倫貝爾代表團集體合影。

  就這樣,我在祖國溫暖的懷抱里慢慢長大。我有幸認識了陪伴我終身的帥小伙,為了跟隨他,我又一次決定離開第二故鄉(xiāng)錫林浩特,前往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自治旗。對這一大轉折我心里其實沒有底,第一個想到的依然還是我的“家人”——僑辦。在告別第二故鄉(xiāng)前,我來到了當?shù)貎S辦,找到了時任主任,他同意為我開具相應的身份介紹信、關系證明等,并主動與前往地僑辦取得聯(lián)系,讓他們一定要登記在冊,多多關照……

  在鄂溫克族自治旗,我至今已生活了27個年頭,我們的孩子都已成為了國家公務員,種種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僑辦無微不至的關懷。

  剛到此地我人生地不熟,第一個想到找僑辦,呼倫貝爾僑辦時任領導管兆云是一位熱心人,當時的鄂溫克旗還沒有成立僑務部門,一切事項由市僑辦來解決,把我推薦給當?shù)卣?,由此我也成為了第一位居住在鄂溫克族自治旗的歸國華僑。幾十年過去了,僑辦的工作人員交替變換,但對我們的關懷依然如故。

僑務部門組織僑法知識競賽。
僑務部門組織僑法知識競賽。

  尤其是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僑聯(lián)僑辦以后,基層偏遠地區(qū)更受到了各級僑務部門的重視和關心,經常會有一些國家級、區(qū)級和市級領導前來慰問,讓我感到“家”的溫暖。自當?shù)貎S辦成立以來,我們組建了內蒙古地區(qū)最基層第一個“僑胞之家”,設立在了社區(qū),使我們感覺“家人”離我們越來越近。我還參加自治區(qū)級、市級、旗級的“僑代會”,擔任旗級政協(xié)委員、鎮(zhèn)級人大代表等社會職務,這讓我不斷增長見識,吸取新知識,充實自己。

“六一”兒童節(jié)慰問最基層的諾圖格幼兒園。
“六一”兒童節(jié)慰問最基層的諾圖格幼兒園。

  如果沒有“家人”,我不會有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家人”,我也不會得到這么多的榮譽。

  我的“家”,永遠的港灣!

  【作者劉玉紅,歸僑,現(xiàn)居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歸僑僑眷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