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美國華人醫(yī)生的不懈奮斗路:工作勤奮 終獲肯定

2017年04月18日 16:01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傅晨鐘近影。(美國《僑報》)
傅晨鐘近影。(美國《僑報》)

  中國僑網(wǎng)4月18日電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傅晨鐘,恢復高考后第一屆本科生,立志學工科的他,服從分配進入醫(yī)學院,從此踏上學醫(yī)的道路。40年來,傅晨鐘從中國起步,最后在美國落地生根。

  首次出國門 差點被遣返

  九十年代初,傅晨鐘正在中山醫(yī)科大學讀在職博士。當時中外交流并不普遍,對讀書人來說,出國留學既神秘又期待?!皣庾詠硭堫^打開就是牛奶”,“走遍二十多個州未見到地上有一口痰”,“人家的機場打任何電話都免費” 等傳言,讓出國更顯神秘和美好。

  那時,中山醫(yī)科大學與英國威爾士大學有個中英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傅晨鐘被導師推薦,并爭取到了去英國威爾士大學做一年訪問學者的機會。要去英國,傅晨鐘想像的真比去天堂還神秘,充滿憧憬。

  由于囊中羞澀,為了少花錢買到便宜的機票,傅晨鐘托熟人在香港買了一張香港去倫敦的單程票。然后從廣州登上飛機去香港,由于是第一次坐飛機,真有登天的感覺,一路都在憧憬和想像著西方世界的美好。但飛到香港轉機時,一盆涼水把美夢澆醒,轉機口竟然不讓登機!經過幾番交涉,才知道因為傅晨鐘是中國公民,去英國必須買雙程機票才能登機。當時他左顧右看其他人全是單程票登機,只因他們不是中國人。但在當時的情況下,由于自己身上烙下的中國印,想要爭辯或表達憤概,都無濟于事。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花9500港幣買回程票,否則打道回穗。

  臨行前,在廣州托關系才換到50美元,這是傅晨鐘帶在身上僅有的零花錢,9000多港幣對他來說真是天文數(shù)字。況且當時已經晚上8點30分,離起飛只有40分鐘,離九龍到啟德機場隧道關閉只有30分鐘。在香港機場內,人生地不熟如何在三、四十分鐘內拿到9000多港幣?

  天無絕人之路,身邊一位非常熱心的中國臺灣小伙子知道情況后,毫不猶豫地幫傅晨鐘投幣撥電話,傅晨鐘立即給在香港讀博士的一位醫(yī)學院同學打通電話,畢業(yè)10年沒見過面的老同學聞訊二話沒說,不顧隧道關閉回不去的危險,馬上坐出租車從九龍送了9000多港幣來。僅憑著電話里的聲音和五年同窗的信任幫自己買了這張彌足珍貴的回程票,讓傅晨鐘在距離起飛只差2分半鐘順利踏上赴英的艱難征途。這次轉機讓他深深明白只有同學和同胞的情誼才是貨真價實、終身難忘的。

  幫同胞不成 被疑是同性戀

  1992年7月,傅晨鐘來到了英國Cardiff。Cardiff 環(huán)境優(yōu)美,但從喧囂熱鬧的廣州到英國西部城市,感覺這里實在太靜宓了。在訪問學者的別墅里,都能聽到自己的呼吸;在街邊行走,路上形影相吊。在Cardiff Downtown四處轉悠半個月,從未在街上見過一個中國同胞。

  有一次,在威爾士大學聽課,課間在校園意外遇見了威爾士中國學生聯(lián)誼會主席徐世烺。傅晨鐘喜出望外,像是久別重逢,與失散多年的親人相見。要不是因為聽課,他們不知會聊到什么時候。自從找到同胞,找到親人,找到了學生組織,傅晨鐘經常參加學生會的活動,也更了解了英國社會,陌生和孤獨也就漸漸地消失了。

  后來,了解到徐世烺在完成博士后獲得了著名的德國洪堡獎學金(Humbadt Fund Award),赴德進修前還有二、三個月找不到房子住,想到自己就一個人住,覺得好奢侈,于是當即邀請徐博士一起住。但徐世烺搬進來不到一個月,傅晨鐘就被醫(yī)院行政管理部門約去談話,院方辦公室人員說懷疑他是同性戀。因為,在英國只有同性戀,兩個男的才住在一起。

  當時徐世烺聽了以后覺得非常震驚和可笑。西方對中國人的習慣不了解,而他們初來乍到對西方的觀念和習俗全然不知,才會產生這么大的誤會,因無法溝通和說明,傅晨鐘只好讓徐博士搬走。沒想到文化的隔閡,竟會產生如此大的笑話。

  遇伯樂來美 實驗室日子苦

  由于幾個月的艱苦努力,傅晨鐘的猝死嬰兒心臟傳導系統(tǒng)明顯發(fā)育不良的研究取得了進展,這一結果很快在國際雜志上發(fā)表了。這篇論文引起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臟科醫(yī)生Lagato博士的注意,她致信希望傅晨鐘到美國參加心臟年會,以便探討有關結果和相關的研究。在她的幫助下,1993年,傅晨鐘完成了在英國的工作,順利獲得了美國簽證。

  到了美國,雖然在心臟年會上與Lagato交流非常開心,她對傅晨鐘的研究結果和圖片愛不釋手,但她所在的實驗室因經費原因而無法繼續(xù)研究。傅晨鐘當時認為回國可能會更有利于繼續(xù)這項有意義的研究,正準備返回故鄉(xiāng),有一天突然接到哥倫比亞大學Bhattacharya教授的電話,他熱情邀請傅晨鐘去他的實驗室工作。接到邀請使傅晨鐘感到驚奇,又摸不著頭腦。后來,來到巴氏教授的實驗室后傅晨鐘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位教授是Lagato的同事和實驗室鄰居。毫無疑問Lagato應該是傅晨鐘在美國的“伯樂”。

  在美國實驗室研究工作與英國完全不同,英國人的節(jié)奏慢得無法想像,有人形容是“九點上班十點到,咖啡廳里把茶泡,茶還沒涼Lunch到,下午茶后該溜號”,而紐約實驗室節(jié)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來。雇傅晨鐘的巴氏教授是個印度人,他自己作為移民,工作非常拼命,因此也深知亞洲人的能量,每周布置一次研究內容,每晚讓每個人匯報進展。傅晨鐘每天早上8點多進實驗室,到晚上8、9點才能結束。

  1993年年底的那場大雪,令傅晨鐘至今難忘。那天,他在實驗室與巴氏教授討論工作結果已經是晚上9點,完全沒有注意天氣預報和警報。當傅晨鐘走出在曼哈頓的實驗室大樓,紛飛的大雪鋪天蓋地,地面積雪已經深過大腿,而傅晨鐘當時住在布魯克林康尼島,地鐵在曼哈頓的地下緩慢行駛,在布魯克林downtown進入露天后就停駛了。出了地鐵站,傅晨鐘只能徒步回家。在齊腰深的雪地里,深夜爬著滾著往前走,就像當年長征過雪山一樣,到家時已是凌晨4點多了。

  那個時候勞動的付出和收入并不匹配。巴教授給傅晨鐘辦H1B簽證,他當時對薪水也沒概念,他說多少就多少。等傅晨鐘去辦杰出人才綠卡時,律師非常驚訝,怎么杰出人才的工資比餐館打工的還低?傅晨鐘想,原因是那時中國人并不值錢,老板只是喜歡中國人的心靈手巧而已。有中國人在實驗室意味出成果并且省錢,所以常聽到實驗室教授們自豪地向人介紹:“我的實驗室里有中國人?!睂嶒炇矣兄袊吮旧砭拖笳髦晒?,而對在實驗室工作的中國人來說只能是辛勞。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山醫(yī)讀研究生期間和在英國的學習已經打下研究功底,使傅晨鐘在美國實驗室工作如魚得水。不到半年,不僅傅晨鐘的工資漲到和別人一樣,他也很快拿到了杰出人才綠卡,從此就留在了美國。

  實驗室工作本已經很辛苦,但對一個學醫(yī)的人來說,想要成為有執(zhí)照的醫(yī)生,必須通過醫(yī)生執(zhí)照考試。傅晨鐘邊工作邊考試,那是雙份辛勞。

  中國人做住院醫(yī)生 備受歧視

  經過春秋與冬夏的寒窗苦讀,傅晨鐘終于在1998年艱難地通過了醫(yī)生考試。申請住院醫(yī)生過程更是受盡白眼,年齡大,英語口音重,甚至太強的研究背景,都成了人家挑三揀四的理由。但天道酬勤,終于在1999年,分別有多家醫(yī)院為傅晨鐘住院醫(yī)生(internship和residency)的申請“留燈”,給了他“反轉”選擇的機會。最后他選擇了長島大學醫(yī)院第一年內科和曼哈頓西奈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三年住院醫(yī)訓練,2000年正式開始了住院醫(yī)生生涯。

  長島大學醫(yī)院里每屆招收20多個第一年住院醫(yī)生,只有1-2個中國人,很受歧視。輪轉重癥監(jiān)護室(ICU)是住院醫(yī)師重要訓練項目之一,在ICU,一般頭一天早上5-6點進病房,第二天下午4-5點甚至更晚才能下班,36甚至40個小時連續(xù)工作,除了吃飯,沒有休息時間。這就是美國住院醫(yī)生“魔鬼式”訓練。

  傅晨鐘在ICU訓練時,總要與另外兩個高年級醫(yī)生一組,他們都是印度裔。值班時,3個人共用一個值班休息間,為了不讓傅晨鐘進休息室,他們故意把傅晨鐘的任務加得滿滿的,任憑自己有三頭六臂通宵達旦也完不成。

  由于極度疲憊,腦子總是一片空白。第二天凌晨,主治醫(yī)師來查房,壓根就沒把低年資中國醫(yī)生放在眼里,辟頭蓋臉一頓提問,空白糊涂的腦子,有時連自己名字都說錯,哪能正確回答他突如其來的問題。他聽了以后就以非常鄙夷的語氣說:“看看,那大概就是中國醫(yī)學的標準吧?!?身上的中國印又一次被無情地、不屑一顧地掀起。傅晨鐘默默地悲傷,心想:我有錯,真不應該連累我的祖國呀!

  后來,隨著中國飛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了解中國和中國人,傅晨鐘到了西奈山醫(yī)院康復科當住院醫(yī)生,情形有了明顯的變化。

在診所里給病人治療。(美國《僑報》/李竑 攝)
在診所里給病人治療。(美國《僑報》/李竑 攝)

  工作勤奮 獲訓練部主任肯定

  西奈山醫(yī)院康復醫(yī)學是全美頂尖的康復科,訓練基地包括西奈山醫(yī)院、阿姆斯特醫(yī)院和布朗士退伍軍人醫(yī)院。當傅晨鐘輪轉到布朗士退伍軍人醫(yī)院康復門診的第一天,要不是醫(yī)生和病人都是白人,他真以為進了中國中醫(yī)門診。傅晨鐘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里的病人排著隊等待做針灸和撥罐治療。為了掌握更多的康復學知識,他利用一切機會向主治醫(yī)和教授們學習。別人不愿轉的辛苦科室,他要求去,別的人不愿值的夜班,他常去替,針灸治療門診我也擠時間進。

  那一屆,西奈山醫(yī)院康復科招了7個住院醫(yī)生,其他都來自哈佛、麻省理工及紐約大學,就傅晨鐘一個中國畢業(yè)生,靠著自己比別人更努力,畢業(yè)典禮上,訓練部主任當著所有人的面點評的時候說:“這個人是我們的榜樣。”

  下城醫(yī)院 中國人背景被認可

  畢業(yè)后,在西奈山醫(yī)院康復科主任、美國著名脊髓損傷專家拉格那申教授和訓練部主任斯坦教授的極力推薦下,傅晨鐘得到了紐約下城醫(yī)院招聘機會。為了表示重視,下城醫(yī)院院長親自面試。讓他記憶猶新的是,面試時院長勞謹(Bruce Logan),見到時的第一句話就是:“傅醫(yī)生,我有個非常重要的事請你幫忙,你給我起一個中文名字。”一個院長,一個地地道道的意大利裔美國名醫(yī),竟然讓一個找工作的醫(yī)生給他取中國名,足顯他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興趣和重視。

  在下城醫(yī)院行醫(yī)過程中,在勞謹院長力薦下,傅晨鐘成了下城醫(yī)院康復科主任,并成為醫(yī)生董事會董事。勞謹向別人介紹我時,總是加上一句:“這位是把西方與東方醫(yī)學結合得很完美的醫(yī)生?!彼炎约旱募胰撕腿A爾街許多高層朋友介紹給傅晨鐘看病,其中還有好萊塢影星、艾美獎獲得者Badalucco先生和前布什總統(tǒng)的侄弟Walker先生。

  最有意思的是Badalucco先生。第一次他到醫(yī)院看傅晨鐘,一進醫(yī)院就被粉絲們團團圍住,很多人要求跟他合影。有些醫(yī)生甚至把和他的合影高掛在診室的墻上,但傅晨鐘始終只把他當成病人,而這也得到了他對傅晨鐘的尊重。10多年過去了,他每年圣誕節(jié)和中國年都給傅晨鐘發(fā)明信片、賀卡。

  更有意思的是他對中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據(jù)傅晨鐘介紹,有次看病時,他給Badalucco扎針灸被問到:“你有沒有讀過《易經》?你知道儒學與道學的有何區(qū)別嗎?”一連串的問題真讓人跌破眼鏡。

  這就是傅晨鐘走出國門,最后在美國落地生根的經歷。這些年來,他體會最深的是“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彼X得,不管多少代移民,中國人在海外的地位,離不開背后的祖國。只有中國強大了,個人的努力,才能被人認可、贊賞并得到尊重。(李竑)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