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加拿大華人喜“老來從子” 換房臨子而居樂享天倫

2017年06月01日 09:51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鄭升輝搬到列治文卡普斯坦路的柏文,除交通方便之外,也在兒子住處的樓下。(加拿大《星島日報》)
    鄭升輝搬到列治文卡普斯坦路的柏文,除交通方便之外,也在兒子住處的樓下。(加拿大《星島日報》)

  中國僑網6月1日電 據加拿大《星島日報》報道,中國人有句說話:“老來從子”。近年來,加拿大步入退休年齡的華裔人士,在“大屋換細屋”(Downsizing)時,都會選擇搬到子女家附近甚至同一幢大廈的不同單位居住。地產業(yè)界指這類買家是現時市場其中一類主要客人,華裔較喜歡購買溫哥華、列治文及本拿比天車沿線等交通方便的公寓單位。

  現年59歲的鄭升輝“大屋換細屋”過程,正好是不少踏入退休年齡華裔人士的一個縮影。1994年由香港移民到溫哥華的他,由于希望兩個分別4歲及6歲的兒子,有一個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選擇了高貴林港作為落戶的地點,他最初購買了一間城市屋,到2007年,為了增加空間,以約50萬元(加元,下同),買入高貴林一間約2,300平方尺的獨立屋,作為一家四口的新居。

  協助看孫 笑稱有“兩頭住家”

  近年,鄭升輝兩個兒子大學畢業(yè),小兒子更組織自己的家庭(現時育有一子),先后搬到列治文居住,剩下鄭升輝夫婦兩人。鄭升輝稱,“大屋換細屋”,除了考慮年齡已不小,不想再顧慮獨立屋必須要做的事情如剪草及鏟雪,最重要是希望搬近兒子居住的地方。

  2015年,鄭升輝以約80萬元賣了高貴林的獨立屋,再以33萬元在列治文卡普斯坦路(Capstan Way)購入一個650平方尺的高層公寓單位,他的大兒子則住在他樓上另一個單位。他笑說:“我與妻子現時有兩頭住家,周一至周五住在小兒子在列治文五號路(No.5 Rd。)的獨立屋,協助照顧小孫子,周六及星期日便回到卡普斯坦路的家?!?/p>

  鄭升輝告訴《星島日報》記者:“我快到花甲之年,可以享受生活,盡量希望有時間與子女享受天倫之樂,但兒子擁有他們的工作及家庭,不可能遷就我們,惟有我們遷就他們,現在我們身體尚好,可以幫手照顧孫兒,十年八載之后就可能要人照顧我們了?!?/p>

  問他為何不選擇與兒子同住一個單位,鄭升輝表示:“兒子已長大成人,也有他們的生活和看法,好似看電視,他喜歡看冰球,我和太太喜歡看《不懂撒嬌的女人》(香港電視劇),住不同單位,可以保留私人空間,但又隨時相約去飲茶?!彼f有同齡朋友和他一樣,也搬到子女住所附近居住。

  鄭升輝是“老來從子”,88歲的周世明則是“老來從女”。在維多利亞市居住超過30年的他,在當地一直住在一幢超過6,000平方尺的4臥室2廚房獨立屋,但一年多前,從事國際物業(yè)行業(yè)的女兒,因為要經常要到外國工作,搬到溫哥華居住,周世明于是以36萬元在溫東格蘭維(Grandview)區(qū)購入一個一房公寓單位,作為女兒的住所。

  去年,周世明干脆賣掉維多利亞的獨立屋,取回60多萬元,再以57萬元,在女兒家附近兩條街處,買入另一間兩房公寓,現時他住在女兒原來的房子,女兒則搬到新買來的房子。

  “老來從女” 維市搬出溫哥華

  周世明表示:“當時很多買家都搶這間公寓,幸好我們是‘現金出價’(cash offer),才能買到它?!?/p>

  雖然是“大屋搬細屋”,初時是有點不習慣,但可以與女兒毗鄰,周世明感到很滿足,“她有她的生活和工作,但每晚她都會和我一起吃飯,我住所附近有很多食肆,中餐西餐都有,有很多選擇?!敝苁烂鞣Q,現時居所交通方便,他每天都會坐巴士,到附近的中式超市買用品及讀了30年的《星島日報》。

  華人搬細屋 最緊要交通方便

  地產業(yè)界都指華裔“大屋搬細屋”,跟西裔人士不同,喜歡揀選交通方便的城市,溫哥華、列治文及本拿比天車沿線,都是熱門的地點。

  卑詩省華人地產專業(yè)協會會長譚清華表示,據他接觸的客人,有10%至20%是“大屋搬小屋”。由于他們原本住在大屋,就算換屋,也希望找一些面積大一點的單位,通常是三房單位,因為除自己住之外,也留一些房間給來探望他們的子女居住,也有人特地搬到子女家的附近,或跟子女住“樓上樓下”。

  他指大溫的熱門換屋地點包括溫哥華市中心、甘比走廊(Cambie Corridor)、列治文和本拿比等。他也指由于有市場需求,有發(fā)展商推出專門買給55歲或以上人士的柏文。

  老人屋需大 供應追不上

  全美亞裔房產協會創(chuàng)會會長麥敏華表示,隨著人口老化,長者房屋需求越來越大,但市場供應始終追不上,“老人家不希望入老人院,但希望所住的地方可以提供一些服務,好像有甚么事,單擊鈴就有人上門,但這種物業(yè)不多,因為如果要照顧長者的生活起居,門也要開大一些,建筑成本就一定高很多,影響到盈利,很多建筑商因此不會考慮?!彼M嘘P方面,可以鼓勵發(fā)展商多興建這類型的房屋,照顧到長者的需要。(馮瑞熊)

【責任編輯:張金杰】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