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迎來開學季 如何為新學期涂抹“底色”
原標題:如何為新學期涂抹“底色”
八月底九月初,世界大部分國家迎來開學季。不同國家的中小學迎接開學的方式不同,各具特色。本文將以美國、日本、芬蘭、比利時四國為例,看看那里的孩子們是如何“擁抱”新學期的。
美國 老師家長齊上陣
8月21日,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115所公立中小學校中的102所打開校門,迎接返校學生(另外13所已提前開學)。為了迎接2017至2018學年正式開始,DC教育部長威爾遜凌晨兩點就起床了。與往常一樣,堅持完成了晨練、晨讀并吃完簡單早餐之后,威爾遜便離家開始了忙碌的一天。面對自己即將開始的第一個完整學年,今年2月剛就任的年輕教育部長說:“新起點很重要。我希望能塑造新的發(fā)展戰(zhàn)略,解決特區(qū)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多年遺留下來的問題?!边@一天,他的日程很緊,要前往數(shù)所學校進行開學演講。
與威爾遜部長一樣,很多人在暑假過后又投入繁忙的新學年中。全美學校沒有統(tǒng)一的開學日期,不同的州,甚至市、郡、縣也不盡相同。例如,DC附近的兩個州里,弗吉尼亞州的中小學大都在8月底開課,而馬里蘭州今年新學期將于9月4日后才開始。盡管開學時間不同,但美國學校、老師、家長,乃至社會相關機構都會為之進行積極準備。
很多美國教育界人士認為,學生在“開學日”的表現(xiàn)將為其未來在校表現(xiàn)奠定基礎。因此,校方會精心籌備“開學日”,力爭達到最佳效果。通常情況下,小學會采用時下最流行和熱門的玩具、圖片、兒童節(jié)目主人公形象等來策劃“開學日”活動,這樣,孩子們能迅速對校園產生濃厚興趣。而很多美國中學則安排本校運動隊隊員或是樂團學生在校門口表演,歡迎新生,迎接老生。有趣的是,這一天的有些環(huán)節(jié)和中國十分相似:從校長、年級組長到負責課外活動的老師們,會紛紛登臺介紹光榮校史和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而學生家長代表則會介紹自身感受,分享孩子在學校的成功經驗等。
美國老師為了新學年的到來,也都頗下了一番功夫。在小學,擔任班主任的老師一般會籌劃如何在與孩子和家長們的第一次見面中進行良好互動。而中學老師通常會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獨具特色,并力爭在短時間內以獨特新穎的方式,讓選修本課的孩子們了解課程特點和要求,并建立起對所選課程的興趣。
為了幫助孩子們在新學年好好學習,美國家長其實也“很拼”?!伴_學日”,家長要么與學校、老師溝通,要么擔任各種“志愿者”。在美國,很多州都為學生開學提供長達數(shù)天的部分商品免稅優(yōu)惠。一些商家則抓住商機,開辟“開學季”專區(qū),銷售書包、文具、體育用品、電子產品等。
日本 安全教育是關鍵
日本與許多國家不同,新學年是從每年的四月開始,一個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在秋天開學的是第二學期。與第一學期開學不太一樣,秋季開學并沒有豐富的新生入學式、迎新大會等,但是依舊有許多事情需要學生去做。
在東京讀小學的華人小學生叢婉瀛告訴記者,與中國學生類似的是,日本小學生開學第一天要將暑假作業(yè)交給老師,發(fā)新書、打掃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時,還要匯報暑期實踐活動的情況,并與同學一起進行交流。學校會組織學生展示暑期研究報告,并讓學生在班級里講解。如果學生作品被認定為優(yōu)秀,會被貼到教室走廊的墻壁上,甚至參加所在地區(qū)的學校競賽,有時還可能會得到表彰,這也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展示暑期研究成果的平臺。
每個學期開學時,安全教育是學校特別注重的環(huán)節(jié)。日本的小學尤為重視,因為這個年齡段最適宜進行安全教育。兒童接受安全指導并轉化為行動,養(yǎng)成良好的安全習慣最為容易。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將會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日本安全教育的內容也分很多種,比如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災害安全等。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教育。比如說,開學時會組織班會,老師圍繞有關生活安全、災害發(fā)生時的安全防范、尊重生命、環(huán)境問題等設定一些主題,與學生開展談話討論,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指導。
此外,記者還發(fā)現(xiàn)在日本臨近開學時有許多有意思的現(xiàn)象。比如,開學前購買文具、書包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日本卻被格外重視,而且對日本家庭來說是一筆較大的開支。拿日本學生背的書包來講,小學生多用背包,而中學生則用提包。商家們意識到學生的書包設計潛在市場十分大,因此每年都要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新概念產品,吸引家長的目光。有輿論認為,學生的書包日趨成為創(chuàng)意產業(yè),每個商品中設計和創(chuàng)意的附加價值很高。所以,日本學生的書包價格差距也很大,一般在2萬日元左右(約合1200元人民幣),但名人設計的書包價格可達十幾萬日元。另外,在每年的開學式上,日本學生們都要穿著統(tǒng)一的校服,據記者了解,這樣的校服價格也不菲。日本的校服普遍分為夏裝和冬裝兩種,有的學校則分得更細,多出了秋裝和外套。這些校服一般是由校方委托專門廠家設計定做,據了解一套校服價格在4萬日元左右(約3000元人民幣)。
芬蘭 校外郊游寓教于樂
對于芬蘭的小學生們來說,開學后最讓他們開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去校外郊游了。8月17日上午,赫爾辛基國際學校ISH的小學生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一年級至五年級的所有學生統(tǒng)一乘車來到了距離市中心并不太遠的“憤怒的小鳥”主題游樂園。
在芬蘭,“憤怒的小鳥”就類似于美國的米老鼠,其生動的形象可謂家喻戶曉。不過,此次赫爾辛基國際學校的老師組織學生去那里的目的可不僅僅是讓孩子們玩耍,他們其實也在穿插進行著一堂校外教學實踐課。
教學內容是通過學生做游戲來完成的,第一個游戲是按班級分組,同齡的孩子一起參加比賽。按照規(guī)定好的線路,每個學生手持裝滿了水的杯子依次輪流在活動區(qū)里快速穿越多種障礙物,抵達終點后將手中杯子里的水倒入本班老師手中的容器內,哪個班級的老師累積獲得的水量最多,哪個班級就獲勝。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時刻保持身體平衡避免水灑的同時快速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游戲的目的并沒有局限在提升身體素質上,它在孩子們的內心里悄悄播下了團隊合作的種子,讓每一個學生學會思考個人與團隊之間的關系和作用。
第二個游戲需要全體學生共同參加,每個年級的學生都領到不同顏色的T恤衫,然后按照顏色進行分組,再隨機挑選不同年齡的孩子組成搭檔,兩人合作參加比賽。游戲中,相互間并不熟悉的兩個孩子要互相配合,不得用手接觸氣球,僅靠身體擠壓氣球,步調一致地行進,將氣球傳給同組的下一對學生,最先完成任務的隊獲勝。雖然比賽很快在一片歡笑聲中結束了,但無論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是五年級的學生,在不經意間已經鍛煉了與陌生人溝通、協(xié)作以及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相處的能力。
芬蘭奉行的教育理念是,學校的重要職能是傳授給學生在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關鍵技能。這些技能不僅是獨立思考與終身學習的能力,還包括適應多元環(huán)境與文化的能力,以及應對復雜局面時的積極心態(tài)等。從上述的這次郊游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到,芬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寓教于生活之中。
芬蘭學校的教學活動豐富多彩,除了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和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外,也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的校外教學實踐活動。學校普遍認為,諸如郊游踏青、參觀博物館等活動,有助于拓寬學生視野,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和相處的技巧,敢于面對陌生人提出自己的見解??傊?,芬蘭的初等教育正在設法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模式,調動學生的自身潛能,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獲得社會認可的同時,如開學郊游一般的活動也贏得了學生們的心。
比利時 “假期分享會”其樂融融
“埃及金字塔到底什么樣?”“去中國游了哪些城市?”“撒哈拉沙漠真的非常熱嗎?”這是比利時中小學生開學第一天最常見的對話內容。開學第一天的“假期分享會”,大家談論的不是暑假是否完成了作業(yè)、上了什么輔導班,而是假期的旅行經歷和見聞——因為比利時中小學生沒有任何假期作業(yè)!
記者在布魯塞爾著名的百年老校圣米歇爾中學采訪了幾位學生。斯蒂法妮和阿蘭是該校高二的學生,分別是比利時國家女子高爾夫球隊和青少年田徑隊的隊員。他們平時就經常請假參加各種比賽,而假期則可以“名正言順”地參加訓練和比賽。他們非常驕傲能夠代表比利時參加國際比賽,讓人們了解比利時。開學第一天,他倆因為參加比賽“為國爭光”,受到同學們“熱捧”。
阿涅斯是位來自布魯塞爾郊區(qū)的初中生,她家里養(yǎng)了幾匹馬,馬術是阿涅斯的業(yè)余愛好。假期里,一家人外出旅行也不忘記帶上馬兒們,停下來就在森林中騎馬,或去馬場練習馬術。阿涅斯在歐洲各地遇到來自不同國家的馬術愛好者,不僅提高了馬術水平,結識了朋友,還學習了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一舉多得,這獨特的假期收獲讓同學們羨慕不已。
那么,在比利時的華裔孩子在開學第一天會交流些什么暑假心得呢?每年,中國駐比使館協(xié)助比利時華人專業(yè)協(xié)會組織華裔學生到中國各地開展“尋根之旅”活動,每次都吸引大批旅比華人和華僑子女參加。他們在中國各地旅游的同時,學習中國歷史、文化、藝術,回到比利時還舉辦聯(lián)誼會,增進感情、交流體會。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參加“尋根之旅”的華裔學生所分享的經歷經常是各學校開學分享會的主要內容。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民間大使”。
不久前隨父母駐外的中國男孩小強告訴記者,他今年的暑假參加了兩周的法語強化班,到美國游學了一個月,還和父母一起外出旅行了兩周。他告訴記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假期他不僅“行萬里路”,而且還閱讀了一些中文和外文的書籍,收獲頗豐。開學第一天,他用流利的法語在班級發(fā)表“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演講,結合了當代中國的發(fā)展,兼顧東西方文化比較,博得滿堂彩。小強笑著說,開學第一天開了個好頭,對未來的信心更足了。
比利時的教育體制在法語、弗拉芒語和德語三種語言區(qū)各不相同,但“寓教于樂”和“輕松學習”是基本宗旨,這在開學第一日的假期分享會中可見一斑。但比利時中小學“散養(yǎng)式”的教育方式也導致許多比利時學生從小過于放縱自己,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近年來也引起了比利時各界的反思。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我們從比利時中小學開學第一天的“歡娛場面”中,是否也能察覺到笑臉背后的隱憂呢?
(本報駐華盛頓、東京、赫爾辛基、布魯塞爾記者 韓顯陽 張冠楠 卞晨光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