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陪讀媽媽中美兩國跑 是犧牲工作家庭還是共同成長?

2017年10月23日 10:23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Jasmine Sun女兒與其音樂老師商談鋼琴與古箏的合奏。(美國《世界日報》)
Jasmine Sun女兒與其音樂老師商談鋼琴與古箏的合奏。(美國《世界日報》)

  中國僑網(wǎng)10月23日電 綜合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海外陪伴媽媽是指孩子出國讀書,媽媽犧牲工作和家庭,到國外陪伴孩子讀書成長。但是,也有些媽媽赴美做訪問學者或者短期工作,他們正在讀書的孩子從外國到美國,陪伴媽媽或爸爸。訪問家庭(visitant family)面臨的問題是,隨著媽媽的學習和工作的結束,孩子是留還是走。這從另外一個角度揭示陪讀媽媽是否為了孩子前途而繼續(xù)陪讀。

  來自上海的Jasmine Sun陪著女兒在美國讀書已有四個年頭。目前,女兒Jiaze Yao在紐約皇后區(qū)一所天主教會高中讀11年級。她說,留學生活還很鍛煉人,女兒現(xiàn)在做飯、洗衣、打掃都會了。因為會幾種樂器,女兒還應邀在學校晚會上用古箏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彩云追月》。

  過去,許多報道都強調陪讀媽媽做了太多的犧牲,但她不這樣認為?!芭阕x不是犧牲,而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學會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生存和安定下來,學會面對困難和獨立思考?!彼硎?,孩子留學過程中,會有幾個關鍵問題,這時媽媽陪讀可以解決。例如,女兒最初生物只考了40分,就覺得自己不適合美國,想回中國?!拔揖蛣袼?,不能輕易放棄,只要堅持學習,就會有所收獲。”她表示,家長陪讀的好處是可以給予指導,“這是寄宿家庭和老師無法給予的”。

  媽媽也獲提升

  Jasmine Sun曾經(jīng)擔任中國一家上市公司高管,經(jīng)常赴美國出差。在女兒讀初中時,Jasmine正好到美國出差,就給女兒報了一個兩周的夏令營。女兒初中畢業(yè)時,就面臨在哪里上高中的選擇。她說,親戚朋友的孩子在中國讀高中,都覺得作業(yè)太多,而認為美國的高中教育比較輕松,還可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

  她的女兒拿到F-1簽證?!白屌畠阂粋€人來讀書不放心,也不想讓女兒住在寄宿家庭,于是決定陪著女兒來讀書?!彼肂-1/B-2簽證在美陪讀。一開始,女兒就讀紐約法拉盛的一所私立高中,她們就在附近租房子住。該校學生絕大部分是中國學生,女兒很快就適應這里的學習。Jasmine在美國待幾個月,然后回中國,她不在期間,請阿姨幫忙做飯。

  后來,她在皇后區(qū)秋園買了房子,搬到那里去住,并申請到附近的天主教會學校讀書。她發(fā)現(xiàn),阿姨只是負責做飯,無法與女兒交流,不能承擔家長的責任?,F(xiàn)在,她一半時間在美國,一半時間在中國,中美來回跑。女兒今年17歲,已經(jīng)適應獨立生活。

  她說,女兒希望將來讀綜合大學的藝術專業(yè),畢業(yè)后可以從事藝術教育?,F(xiàn)在,女兒開始操心大學學費的問題?!八M塬@得全額獎學金。如果不行,她想通過古箏表演掙得學費?!彼X得,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的賺錢意識。女兒也知道申請大學需要老師的推薦,因此已經(jīng)聯(lián)絡對她比較好的老師,有的老師已表示同意推薦。

Jasmine Sun和女兒的記事板,幫助女兒規(guī)劃生活。(美國《世界日報》)
Jasmine Sun和女兒的記事板,幫助女兒規(guī)劃生活。(美國《世界日報》)

  她常對女兒說,媽媽陪女兒讀書,并不希望讓女兒認為媽媽是在做犧牲,她告訴女兒,“是女兒陪伴媽媽,因為媽媽也要提升”。她表示,這不是嘴上說說,實際情況也是如此?!拔业矫绹螅佑|美國市場,發(fā)現(xiàn)很多美國資源,是我的另一個發(fā)展機會?!?/p>

  一家四口住三國

  譚燕在馬里蘭州陪著小兒子留學。和其他赴美的陪讀媽媽不同,她和丈夫過去有美國綠卡,后來丈夫在牛津大學謀得一席教職,全家搬到英國。大兒子在中國出生,和父母一起獲得英國國籍,而小兒子在美國出生,是美國公民。現(xiàn)在,丈夫海歸中國,在上海一所搞笑任職;大兒子在英國劍橋大學讀大學;她陪著小兒子在美國讀書。一家四口人分住在三個國家。

  英國年輕人向往美國,小兒子希望在美國讀高中。她說,小兒子自己申請美國高中,申請了四個美國最好的私立高中,并要求全額助學金。結果,兩個申請被拒,兩個申請被放進waiting list中。她最初的想法是,如果被這些學校錄取,就在美國讀書;如果不被錄取,留在英國讀書或者回上海讀書,但是小兒子不同意。

  她說,兒子申請失敗的一個原因是,不知道美國的私立學校需要面試。她今年3月到馬里蘭州一趟,幫小兒子申請了該州排名第一的私立男校?!叭ビ?,我們在馬里蘭讀書工作,有許多朋友?!彼硎?,由于兒子被美國排名靠前的高中放在waiting list上,學校認為還不錯,就錄取了。

  于是,兒子15歲時到馬里蘭州上10年級,但入學一年后,就申請轉入公立高中。她說,兒子不喜歡私立高中對選課管理嚴格,同時也覺得中國孩子太多。她回憶,當年大兒子上私立高中時,華人孩子很少,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私立高中的小留學生很多。兒子喜歡公立學校選課比較自由。

  她說,為了陪讀,她辭去牛津大學研究學院的辦公室經(jīng)理職務。在美國,她一邊做義工,一邊在一家高級飾品店做服務人員,同時準備考一個健身教練的執(zhí)照,打算將來回中國開辦健身中心。

  彼此都有安全感

  譚燕說,小兒子不像大兒子,比較內向?,F(xiàn)在兒子做飯、洗衣都沒有問題。她本來準備10月回中國,就和小兒子商量,但是小兒子有點怕,說是政府規(guī)定16歲才能獨自在家。后來,丈夫10月去英國出差,她就沒有同行。她說,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孩子會有安全感。

  她說,父母要與孩子參加共同的活動。今年3月,她和兒子帶著狗兒一起去大煙山旅游,共同體驗大自然,結果很好。“兒子幫我看地圖,顯得長大了很多,也增加了母子感情?!彼J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長短不重要,重要的是質量。“其實我更需要孩子,孩子不在,我有一種空巢的感覺?!?/p>

  許多中國人把孩子送出國,但是與孩子交流不多。她認為,父母與子女聊天很重要。有的孩子也愿意出國,就想離開父母。她也遇到一些中國陪讀家長,聊天時發(fā)現(xiàn),他們從來不與老師聯(lián)系,可能是英語不行,但這樣陪讀沒有效果。

  教會孩子“快樂學習”

  來自深圳的Joy說,她五年前到美國留學,把12歲兒子帶到美國,母子倆在美國一起讀書。她說,國內很多孩子很小就要上補習班。她弟弟的女兒三歲就上國際班,“英語老師由外教擔任”,壓力太大。

  她說,在她小的時候,鄰居家父母由于工作忙,把孩子送到奶奶家或是外婆家,但孩子長大以后回到父母身邊,卻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父母想管也不好管。于是,她那時就有個想法,將來自己的孩子自己帶?!皟鹤映錾?,爺爺奶奶要把孫子接走,被我拒絕?!?/p>

  她說,她的兒子上的小學是私立的,學校也比較尊重學生的個性。“我對孩子的要求是,品行善良就行?!钡?,兒子上了公立初中后,老師要求學生要聽話,成績好?!袄蠋熣f他喜歡打抱不平,給老師提意見,嫌他多事?!眱鹤尤?7名學生,他的成績在20左右。但是,她認為自己的兒子不錯。兒子11歲上初中,比同班同學年齡都小。兒子喜歡閱讀,她就把兒子帶到深圳書城讀書。她告訴兒子,書一定好好放回去,不折頁。“我就在旁邊偷偷地看,發(fā)現(xiàn)兒子能夠做到,還把別人丟在地上的書放回去?!?/p>

  受到一個學習幼兒教育的朋友的影響,她希望兒子“快樂學習”,別家的孩子都在補習,而她的兒子都是在玩,學習游泳、唱歌,還要找好的老師教。由于初中老師不喜歡她的兒子,于是她就帶著兒子去澳大利亞、美國和加拿大看看,兒子一看很喜歡,希望到美國讀書。

  Joy說,他們先到新澤西州,兒子入讀公立學校,但是不適應美國的英語環(huán)境,成績平平。后來,她接受朋友的建議,轉到紐約長島,“覺得長島不錯,很安靜,適合讀書”。

  自己也能拿學位

  Joy說,她最初申請的是語言學校,后來讀了一個大學學位,專業(yè)是商業(yè),將于明年畢業(yè)。“因為英語不好,所以學得比較慢,但我很享受大學的學習過程”。她的學費每年2萬美元。她說,兒子經(jīng)常與她聊天,“總是嫌我英語水平低”。她說,和兒子在一起生活,看著他一天天長大,每天都不一樣,“就很開心”。

  她說,美國大學對學生沒有年齡限制,誰都可以去讀書?!拔业囊粋€同學,今年60多歲,從海軍退役,拿了三個大學學位。”她說,同班同學中有中國留學生,“他們對我說,你比我媽媽強”。

  她認為,留學生的父母應該去了解情況,看看孩子讀書怎么樣?!坝械某煽兎浅2睢!比绻麄兊母改改軌蚺阕x,孩子一定不是這樣。她認為 ,媽媽陪讀能讓孩子健康成長。(韓杰)

【責任編輯:張金杰】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