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僑”這新時代:榮耀回歸的百年記憶

2017年12月18日 14:51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11月30日晚,中國留學生、青年女性藝術家劉通的首次藝術個展《藝術與科學之間》畫展在倫敦舉辦,為籌建英國首個一戰(zhàn)華工紀念碑籌款。圖為劉通(右)將在開幕式上現(xiàn)場獲得的5000英鎊售畫款項,當即捐款給英國一戰(zhàn)華工紀念碑籌建發(fā)起人、英女王大倫敦代表副官陳德梁先生(左)。 中新社記者 胡雅靜 攝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國進入一個新時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新的高度在砥礪奮進中積累、質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廣泛團結聯(lián)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今,新的征程已經(jīng)開啟。

  “‘僑’這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發(fā)起后,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一篇篇優(yōu)秀征文陸續(xù)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眼中、心中的新時代。

——編者按

榮耀回歸的百年記憶

黎麗

  我推開倫敦BBC廣播大樓旁這座百年建筑的大門,撐起傘,走進淅瀝的夜雨之中;我的心緒還沉浸在展覽大廳內幾個小時的熱烈氣氛里,絲毫感覺不出冬夜的寒意。

  這是我們旅英文化學會為一個年輕的海外藝術家舉辦的畫展,是在英國為一戰(zhàn)華工建立第一個紀念碑籌款。義賣和宣講活動都非常成功,現(xiàn)場售畫所得的5,000英鎊立時捐出。許多英國友人聽了一戰(zhàn)華工的塵封往事,紛紛在建碑的主題繪畫上動情地簽名。

  時間已過十點,倫敦中心的牛津廣場燈彩璀璨。我駕車回家沒選擇向西的近路,而是被一種強烈的沖動和意愿推著朝南駛向特拉法加廣場,我要去看看廣場前白廳大街上的那座著名的和平紀念碑。

  在皇家摩爾畫廊邊停下車,我緩步穿過海軍部大樓的巨大拱門,進入到白廳街這片集萃了英國政治精華的黃金地段。白廳街的夜色沒有過于豪華耀目的彩燈裝飾,而是流露著一種肅穆和矜持的氣度。過了皇家騎兵博物館和唐寧街口的黑色鐵柵大門,那座代表著英國國家最高級別的和平紀念碑就展現(xiàn)在眼前了。

  這座11米高的紀念碑在夜色中并不特別醒目,碑體的各個界面都呈現(xiàn)著平直的長方形,向上逐層縮小的多級方塔簡潔莊嚴,碑頂?shù)墓讟∩戏胶蛢蓚扔惺痰脑鹿鹑~花環(huán),象征著對世界大戰(zhàn)中為國捐軀的那些英國逝者的永久紀念。

  我站在唐寧街一側的人行街道旁,端詳并思索著這紀念碑的不凡之處。就在這由侏羅紀的波特蘭石構建的紀念碑前,每年的11月都上演著英國國殤日的盛大儀典,一朵朵火焰般亮眼的虞美人花精致地佩戴在隨處可見的人們胸前,傳遞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永不褪色的銘記和敬仰。

  雖然英國人有著極其精細的歷史記憶力,甚至能精細到為戰(zhàn)爭中的一只軍犬或信鴿立碑以志紀念,但他們也有不該疏漏的疏漏和不該遺忘的遺忘,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在一戰(zhàn)后近百年的時間中,竟然把一個近10萬人的龐大隊伍完全忘記了!

  一位英國軍人遺留的深褐色小箱子里裝了多少令人感慨動容的歷史畫面:那些憨厚、淳樸、誠實的華工,在法國戰(zhàn)地的前線筑路、架橋、挖戰(zhàn)壕、修坦克、拆炸彈、救護、掃雷、埋尸、運糧……華工們曾以熱血和拼搏在一戰(zhàn)中與英國共命運。

  除這個有心的英國軍人留給我們有限的點滴記憶,還有多少故事能有幸穿透歷史風塵的掩埋而被零星地記起:地中海應記得那幾百華工隨著被魚雷擊中的郵輪一起沉入大海的一幕;中東干旱的巴士拉應記得在對奧斯曼帝國的作戰(zhàn)中為英軍送水而永遠倒下的數(shù)百華工的身影;法國風光迷人的皮卡第也能記得那次在英軍士兵全部傷亡的時刻,華工們拿著維修戰(zhàn)壕的工具沖入陣地與敵人搏斗,待援軍趕來,見到的只是大部分華工壯烈戰(zhàn)死的震撼場面……

  想到華工的這些故事,我心頭感到一種壓抑和沉重,這沉重有如和平紀念碑上這黑茫茫的無垠夜空。

  當戰(zhàn)爭結束,華工又成為最后離開戰(zhàn)場的人們:清理廢墟,埋葬死者,為逝者建碑。雖然他們幫助建造了英聯(lián)邦戰(zhàn)爭公墓等許多提醒人們和歷史不應被遺忘的那些銘記,但他們自己卻被人們和歷史在而后的一個漫長的世紀里忘記了。在英國各地修建的4.3萬多座戰(zhàn)爭紀念碑中,沒有一座屬于他們,他們完完全全被忘記了。

  這忘記也夾帶著一戰(zhàn)華工的多少苦澀和辛酸:他們只能囚身于固定的營區(qū),未經(jīng)允許不得離開,他們每年只有3日的假期,每天工作10到18個小時,他們不能使用英國士兵的洗手間,不能和士兵、當?shù)毓と四酥疗矫窠煌?,他們不能得到英國頒給大部分參戰(zhàn)者的銀質獎章,而得到的銅質獎章也沒刻上姓名,有的只是幾個作為工作代號的數(shù)字,更別說其中那些連號碼都沒有的無跡可尋的人們了……

  雨漸漸停了,深夜的空氣陰涼清新。眼前的紀念碑雖然在距離上和我近在咫尺,但它此時給我的心理感覺卻是那么遙遠陌生。我禁不住想到:英國是一個有深厚歷史感的民族,也是一個講究紳士風度并總是把“謝謝”掛在嘴邊的民族,但面對著一戰(zhàn)華工為英國泣血壯搏的功績,他們卻何以能保持了近百年的沉默而吝于道一聲謝謝呢?

  答案在文明和歷史的層面上并不隱晦:華工在海外命運的起落,與中國國家的興衰榮辱是一體的,而前者正是后者的縮影。一戰(zhàn)后協(xié)約國在比利時舉辦的運動會上沒有中國國旗,紀念一戰(zhàn)名畫《戰(zhàn)爭的圣殿》中最后抹去了中國的形象,一戰(zhàn)華工的時代正是東西方列強在中國瓜分勢力范圍的時代。一句話,在中國國勢如此貧弱垂危之際,難道海外華人的命運和尊嚴能被他人在意嗎?

  “你好!”忽然一個有著外國口音男子的嘹亮聲音從身后方傳來,當我轉頭要回禮時,只看到一個穿著運動服的年輕人迅速跑走的背影。

  這句響亮的“你好”把我從歷史的沉思中拉回到現(xiàn)實中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上升,這句中國式打招呼的問候語在西方已經(jīng)越來越流行;它表明著一種尊重,一種二十一世紀對中國在世界日益增強的影響力的尊重。

  此刻,我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出發(fā)生在不久前的兩件事:一件是一個多月前北京的十九大;另一件就是在近三周之前的英國國殤日,而就在我眼前的這座和平紀念碑前,第一次出現(xiàn)了英國華人連同英國友人一起向一戰(zhàn)華工敬獻了花環(huán),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英國主流社會首次在正式活動中對參與一戰(zhàn)的中國華工表示敬意和銘記。

  為什么上述相距萬里的兩件事會在我腦海中同時出現(xiàn)?難道它們真的隱含著什么關聯(lián)嗎?仔細想想,如果我們把眼光投向歷史,就會從這百年滄桑的時代演進中看到其某些前后關聯(lián)的內在邏輯:當年中國派華工出國意在收復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巴黎和會對中國的背叛又引發(fā)了五四運動,而后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發(fā)展并成為了推動中國社會進步復興的主導力量。想想中國百年前的貧弱,看看中國今日的強盛,是非功過在百年的歷史中展露得明明白白:從英國一戰(zhàn)華工的百年被遺忘到今天在和平紀念碑前被銘記和致敬,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雄姿和今日祖國在新時代展現(xiàn)出來的前所未有的強大和風采!

  明年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一百周年紀念,歐洲以及英國將舉行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世紀慶典。在我眼前的這座和平紀念碑前,一戰(zhàn)華工這個曾被遺忘的人群將不會再缺席,一戰(zhàn)華工的光榮歷史將成為英中兩國的共同遺產(chǎn),而莊嚴肅穆的和平紀念碑也將有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和我們華人共有的榮耀與銘記。

  時間已是子夜,白廳街上往來的行人和車輛也變得稀少。臨回家前,我開始駕車最后一次從和平紀念碑前緩緩經(jīng)過,在馬達輕快的轉動聲中,我內心禁不住歡呼:一戰(zhàn)華工百年記憶的榮耀回歸,正在我們中國偉大的新時代成為現(xiàn)實!

  【作者黎麗系英國旅英文化學會主席】

【責任編輯:謝萍】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