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新加坡網絡詐騙一再得逞 專家:貪小便宜吃大虧

2017年12月26日 15:42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12月2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fā)文章稱,新加坡頻頻出現套取個人和銀行資料的假網站,但仍有民眾不斷上當。對此,家庭服務中心的輔導員分析稱,貪圖小便宜、對威脅的恐懼心理,以及缺乏與外界的溝通,是墜入這類騙局的3個主要原因。

  文章摘編如下:

  近日,有詐騙分子冒充“新加坡星展銀行”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兩家機構,發(fā)出欺騙性電子郵件。當受害人點擊相關的電郵鏈接時,就會被引入釣魚網站,隨后受害人的信用卡便會遭到盜用。這是繼“假警網”出現后,另外兩起被曝光的系列詐騙案。

  新加坡警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網絡電子郵件詐騙案共發(fā)生160起,涉及款項約為2100萬新加坡元,而2016年同期的詐騙案共124起,涉及款項為1740萬新加坡元。

  2017年12月初,一名20歲男子接到自稱是“新加坡警察”的來電,指控他涉嫌洗黑錢。隨后男子在誤導下進入了偽造的網站,提供銀行資料后,該男子賬戶里的5600新加坡元不翼而飛。

  盡管這類網絡詐騙案頻發(fā),警方也多次提醒公眾保持警惕,但仍有公眾會上當受騙。

  新加坡一個家庭服務中心的資深輔導員陳漢錫接受采訪時表示,公眾之所以會頻繁上當受騙,是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及信息。

  他說,老年人士對科技產品的認知水平低,容易上當。年輕人則沉迷于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脫節(jié),鮮少問津現實生活中的資訊。

  他解釋,現代人的感情生活相當空虛,把情感寄托在網上,容易掉以輕心,“特別是年輕人,他們把時間專注在互聯網上,不看報紙和電視,自然就不知道有關詐騙案的信息了。”

  飛躍社區(qū)服務執(zhí)行主任凌展輝則表示,懼怕心理也是原因之一,“假警網”就是一個例子。大部分人在與警方和政府部門接洽時都格外小心,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民眾的懼怕心理來行騙的?!坝捎诤ε拢藗儫o法理智思考,容易受騙?!?/p>

  他補充道,貪小便宜的心理,也會導致公眾上當受騙。比如超低價機票,一些人以為自己“撿到寶”,不想錯失機會,最后卻發(fā)現墜入騙局,得不償失。他提醒公眾不要輕信那些“便宜得不可思議”的交易,以免因小失大。

  此前,新加坡警方曾經發(fā)文提醒公眾提防“釣魚”網站,安全的網站網址開頭用的是“https:”,而不是“http:”。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