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僑”這新時代:每個海外華人都是新時代受益者

2018年01月02日 15:03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共十九大昭示,中國進入一個新時代。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新的高度在砥礪奮進中積累、質變。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廣泛團結聯(lián)系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今,新的征程已經開啟。

  “‘僑’這新時代”主題征文活動發(fā)起后,海內外僑界踴躍來稿。一篇篇優(yōu)秀征文陸續(xù)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眼中、心中的新時代。

——編者按

每個海外華人都是新時代的受益者

韓冬

  我是在倫敦奧運次年來到英國的,做了十五年傳媒的我本來已計劃轉行,但沒有想到之后四年多的時間內,無可避免地被這個風起云涌的新時代所席卷。

  我不僅沒有從傳媒行業(yè)中脫身,反而以更快、更強、更高的狀態(tài),見證、參與了這個新時代的發(fā)展。

  于傳媒人而言,這個新時代有兩層含義:一是民族復興,海外華人的腰桿比任何時候都要直;二是新媒體的崛起,改變了海外華人獲取資訊、與國內以及海外華人大事件之間的互動能力。

  2013年我剛到英國之初,海外華人閱讀資訊主要還是通過當?shù)氐娜A人報紙,這些報紙基本是當?shù)氐穆糜巍⒁泼窳魧W中介等所辦,因為是周報,且缺少專業(yè)的編輯力量,所以資訊傳播能力有限,既無法做到即時性,也無法采編高價值的信息,所以在海外華人精氣神的協(xié)調上,效果不佳,無法提供給海外華人集體發(fā)聲、交流的平臺,對提升海外華人的凝聚力作用不是很大。

  2014年下半年后微信公眾號的崛起,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微信公號可以第一時間提供海外華人關注的英國、中國新聞和事件,并發(fā)表他們的聲音,且通過強關系的微信朋友圈傳播,在信息的獲取與互動性上得到極大提高。

  之后發(fā)生的幾件大事,也進一步催化了這種力量帶來的成效,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幾件事:

  第一件事是2015年3月底,也門安全形勢持續(xù)惡化,為保護中國公民生命財產安全,中國政府啟動撤離在也門中國人員行動。

  一個國際公知在微博炮轟中國在也門撤僑行動中態(tài)度野蠻,沒想到,他的抨擊獲得了中國網友一邊倒的評論,大家紛紛贊賞中國在撤僑中的表現(xiàn)。微信公號將事情經過和網友的評論通過整合,第一時間發(fā)布,通過微信朋友圈在海外華人中刷屏,無論是民族的自豪感,還是身在海外的安全感,都迅速爆棚。

  第二件事是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英,這次更是全民激情。僅僅我們旗下的一個公眾號,就寫了幾十篇文章,其中多篇10w+,還通過微信公號連續(xù)做了訪英幾天的全程直播,多角度高頻次的傳播。那幾天,英國土地上高高飄起一面面五星紅旗,每一面旗幟都承載了我們中華子民滿溢的自豪感。

  第三件事是2016年11月,新西蘭突發(fā)7.5級大地震,包括中國游客在內的上千名游客被困。中國駐當?shù)厥诡I館幾乎包下了所有的直升機前往救援?!缎挛魈m強震,中國如此任性,別國游客分外眼紅》的微信文章也迅速達到10w+。

  文章中引用了哈佛女生許吉如的演講,“也許當你遠離祖國后,你才會體會到祖國的關切,當你真正投入祖國懷抱的那一刻,你才知道祖國給予你的安全感是那么重。因為這份安全感,我們免于恐懼,免于漂泊。如今我們等到祖國在日益強大起來,我們相信祖國將會更有能力去保護每一名中國人,為祖國自豪,為成為中國人而自豪!”

  再有一件事,就是今年中國軍艦訪英,第一次深入倫敦內河。10w+的微信文章標題為《中國軍艦首次霸氣開進倫敦,英國人眼紅壞了》。英國媒體和英國人各種圍觀、驚訝、“嫉妒”中國軍艦的威武之外,《每日郵報》甚至耿直地慶幸道:中國軍艦配備了厲害得難以置信的魚雷裝置,好在這回是駛來友好訪問的?!?/p>

  也不乏一片“傷感”:“想當年日不落帝國,我們駕駛著當時最先進的戰(zhàn)艦開到中國……”

  毫無疑問,這就是一個全新的時代,沒有人再敢隨意小瞧黃皮膚黑頭發(fā)的中國人,而這種強大又通過傳播性極強的新媒體形式,跨越時差跨越國界,成為團結全球華人的核心力量。

  處在這樣一個新時代,每一個海外華人都是受益者。

  【作者韓冬,英國酷銳傳媒CEO】

【責任編輯:謝萍】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