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士中國留學生:傳播中國文化 弘揚志愿者精神

原標題:傳播中國文化 弘揚志愿者精神
我所在的威爾士三一圣大衛(wèi)大學位于風景優(yōu)美的斯旺西市。斯旺西市是威爾士的第二大城市。和煦的海風、綿延的沙灘、美麗的高爾半島、淳樸的威爾士民風以及性價比極高的生活環(huán)境吸引了我和眾多留學生前來求學。
初到異國他鄉(xiāng)的不適和戀家是每位留學生揮之不去的惆悵,這種惆悵不分年齡、國籍、文化……而我在經歷了同樣的初期不適后,開始積極尋求如何更好地融入當地社區(qū),同時為其他留學生摸索更多融合的機會和方法。在摸索中我發(fā)現(xiàn),讓留學生展示自己的文化、在奉獻中豐富自己的留學生活,是一種融入當地并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好途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這種引領志愿者的想法也經歷了多個階段,并且付出了很多。大學有成熟的留學生文化活動,如圣大衛(wèi)節(jié)、感恩節(jié)等。以此為依托,在最初的摸索中,我自發(fā)提出了增加舉行中國新年晚會的提議。該提議得到大學國際辦及我所在商學院的大力支持,從此中國新年活動成為大學及商學院國際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也樂在其中,每年都精心準備好對聯(lián)、年畫等各類中國特色物品,同時鼓勵并組織學生們參與其中展示才藝。我還會開心地穿著旗袍和大家同賀中國新年。這些文化活動給大學里的中國學子帶來了故鄉(xiāng)“年”的味道,滿足了他們的思鄉(xiāng)情懷。在表演過程中,同學們也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和自豪感。
隨著我對大學所在文化環(huán)境的逐步了解,我希望讓更多的人受益于我們的中國文化公益活動,而不僅僅只是一年一度的新年。于是我和孔子學院一起創(chuàng)設了更多的推廣中國文化及文化志愿者的活動。
最令我自豪的是協(xié)助大學建立孔子學院中文學校之事。我和家人為中文學校的老師們做課堂助教,協(xié)助這些土生土長、有著中國文化淵源的華人小孩學習漢語。隨著班級的增多,我協(xié)助創(chuàng)立了威爾士第一個文化志愿者團隊,組織來自整個斯旺西地區(qū)的各界熱心人士一起參與協(xié)助孔子學院中文學校教學及當地的中國文化活動。這些志愿者中有年輕的學子,有熱心的家長;他們有的來自中國,有的來自馬來西亞,有的是英國當地人。他們或許互不相識,但都和我一樣有著一顆熱情奉獻的心。我亦在博士研究之余,額外多收獲了一份忙碌與快樂。
如今,隨著文化活動的增多,我又創(chuàng)新組織了翻譯志愿者和媒體志愿者團隊。在充分考慮各類文化活動的特點及志愿者們專業(yè)特長的基礎上,我與孔子學院一起認真制定各種章程,以確保其良性發(fā)展。翻譯志愿者們有效協(xié)助了如太極展示及中國文化講座等活動的開展;媒體志愿者們通過制作賀卡、海報、文化活動視頻和圖冊等,記錄下了這些海外文化活動的精彩瞬間。我還組織志愿者向當地的貿易協(xié)會講解展示中國的商務文化。很多學生離開斯旺西后,依然記得我曾帶領他們參加過的各類文化活動及志愿者活動,尤其是中國新年。(肖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