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裔創(chuàng)業(yè)賣糖水:充滿挑戰(zhàn)的人生最精彩

中國僑網(wǎng)11月2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在馬來西亞,有一位備受歡迎的糖水哥,他一開始在史都東菜市場賣咖啡。有一天想起古晉比較少見的糖水而萌生起賣糖水的念頭。這一賣就被顧客喚成了“糖水哥”。
在史都東(Stutong)菜市場的二樓熟食檔,可以吃盡道地的古晉美食,干撈面、干盤面、辣沙、巴拉煎米粉、粿什、茄汁粿條或面等。
這里的攤販好些已是兩三代,甚至四代人,他們一些來自甘密街老巴剎,從早期的街頭擺檔形式到遷進政府興建的小販中心或菜市場;他們繼承父母的檔口生意,一代傳一代的,將道地美食延續(xù)下去。
不過五百多名攤販當中,也有年輕的創(chuàng)業(yè)者,80后第二代海南人李紹維就是一個特殊例子。從新加坡打拼9年之后,毅然放棄熟悉的領(lǐng)域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而且還從零開始──從一個完全不會煮糖水,到菜巴剎的人都稱他為“糖水哥”,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卻也熬出了一片天。
多年在新加坡做市場銷售的“糖水哥”,李紹維有不一樣的待客之道。他時時刻刻都是笑臉迎人,穿著正式、整潔,還印有自己的名片,將菜市場的糖水檔,當作專賣店的生意來經(jīng)營。
那是他的用心良苦,他希望把活力、創(chuàng)意帶進傳統(tǒng)巴剎,吸引更多年輕人走入巴剎用餐──這個刻板印象中只有媽媽、婆婆們才會逛的地方。
“我還有一個心愿,就是希望古晉人早上起來,腦海里想喝的飲料不再只是咖啡烏、三色奶茶,也會想起有養(yǎng)生功效的糖水?!?/p>
李紹維的糖水鋪賣得最好的糖水之一,是桃膠銀耳紅棗枸杞羹。煮得爛透的銀耳十分滑嫩,豐富的膠原蛋白是養(yǎng)顏的甜品。在巴剎里,他還會一一向顧客講解糖水的保健功能。
砂拉越古晉的糖水鋪非常少,很難找到像西馬處處可見的花生糊、芝麻糊、腐竹玉米白果、南瓜西米露,就算找到也只有一兩種,選擇不多,更沒有專賣店。
目前“糖水哥”的糖水鋪有糖水十余種,他依然不斷嘗試做新的糖水,包括臺灣糖水如姜汁撞奶、花生湯,澳門的雙皮奶等,希望把具有養(yǎng)生功能的港式、臺式糖水介紹給巴剎顧客,讓人們知道來巴剎不一定只能吃干撈面、喝咖啡,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選擇。
李紹維并非特別愛喝糖水,過去也沒有煮糖水的經(jīng)驗,不過血液里流著海南人的血液。人家說,海南人天生就是好廚師,他是第二代海南人,父親3歲就跟著婆婆于1950年從海南來到砂拉越。公公過去做包點,父親早期賣過肉骨茶、經(jīng)濟飯、雞飯、海鮮煮炒,現(xiàn)在在朋嶺(Pending)經(jīng)營海南咖啡店,母親經(jīng)營干撈面檔。
作為家中唯一的兒子,家人當然希望他繼承家業(yè),不過年輕時期的他卻想往外跑看看世界。他到過吉隆坡讀書、新加坡工作長達9年,從低做起一直到經(jīng)理助理,后來還業(yè)余當演員。
細數(shù)過去,聽起來感覺他在異鄉(xiāng)的生活過得還不錯,但其實經(jīng)歷多少委屈和淚水卻無人知曉。24歲那一年他到新加坡,盡管有網(wǎng)絡工程的文憑,在新加坡卻不受承認,他只能一間一間店敲門找工作,在各個行業(yè)打滾過,也經(jīng)歷過2007年金融風暴被裁員,因長期失業(yè)生活一度陷入困境。
“在新加坡,一出門就要花錢,搭巴士、地鐵。為了省錢,我都是走路回家,一天只吃一餐,而且只能吃在火車站賣的廉價雜菜飯。”
那期間一直吃閉門羹,最沮喪的時候,他走到新加坡河岸,扶著欄桿對天吶喊?!案杏X像是連續(xù)劇的劇情,可是卻是活生生的人生寫照!”
即使找到工作,也必須忍辱耐勞。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港式茶餐廳當監(jiān)工。“月薪1500新幣,一天工作16小時,包頭包尾,收銀機要是收少了錢,我都要賠錢?!?/p>
午餐吃飯不能超過5分鐘,因此他的飯里不能有太大塊的肉,不能有骨頭。廚房準備給他的,都是白飯和湯,他幾乎是用吞的。吃飯的地方是餐廳的后巷,垃圾桶的旁邊,在地上鋪一層報紙或紙皮,蹲在那里吃。
那份工作熬了兩個月,整個人瘦到變成另一個人似的,前同事看到他都感到心疼無比,勸他換工作。
另一份工作是在鉆石店里當銷售人員,對鉆石一竅不通的他重新學習,但被店長諸多刁難。有一次店才剛開門,店長對著遠遠走來的他,就用福建話破口大罵:“你是豬嗎?”才剛抵達店的他一臉疑問,“和你說過多少次,計算器要放在桌子上!”然后拿起計算器就向他砸過去,“你回馬來西亞吧!”
像這樣被歧視的事件多如牛毛,可他從這些遭遇培養(yǎng)了不認輸?shù)男愿瘛!澳阋易?,我偏不走,越是沒有人性的指責,我越是要做出成績給你看!”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他從普通銷售人員拼到經(jīng)理助理,還被一家房產(chǎn)公司挖角。
最后一份工的老板待他不錯,只可惜家人催他回家鄉(xiāng),他只能放下新加坡的一切,回到古晉從頭來過。
糖水哲學--只要不放棄,一定能煮出最好喝的糖水
回到古晉,李紹維并沒有接手父親的咖啡店。老人家堅持以傳統(tǒng)方式經(jīng)營,無法接受新人新作風,他只好自行創(chuàng)業(yè)。
賣過海南雞飯、干撈面、雜飯檔,后來他決定在菜市場里租一個檔口,泡他從小到大最熟悉的海南咖啡。不過,菜市場里已經(jīng)有許多咖啡檔,該怎樣才能與眾不同呢?他想起了糖水。
“古晉主要的糖水是傳統(tǒng)冰飲,比如紅豆冰。我突發(fā)奇想,覺得可以嘗試做港式糖水,就開始上網(wǎng)學做糖水?!?/p>
第一次買材料讓他非常難忘,“你要買什么?”rdquo;藥材店老板娘問他,“我不知道我要買什么!”
于是他把藥材店老板娘告訴他的材料,統(tǒng)統(tǒng)都買一點回家做實驗,煮了兩天就壯著膽子拿出來賣了。一開始煮的桃膠銀耳一點都不好吃,銀耳煮得太硬,一捧出去就被顧客罵;有人外賣訂一鍋南瓜西米露,說話很直接的對方說,“味道非常糟糕!”
李紹維隔日進行改良,又煮了一鍋送給對方吃,對方依然覺得不好吃。“就一直改良,改到別人覺得好吃為止?!?/p>
如今不管是桃膠銀耳、南瓜西米露、紅豆百合、腐竹玉米、花生糊、芝麻糊,都成了菜市場熟食檔非常受歡迎的糖水。
充滿挑戰(zhàn)的人生最精彩
李紹維一路走來,雖然在一個新的領(lǐng)域都是重啟(restart)的狀況,從學院修讀的法律系、網(wǎng)絡工程,工作上的銷售員、市場執(zhí)行員、餐廳監(jiān)工等,不過正是因為方方面面的學習和成長,才成就了現(xiàn)在的他。
“賣糖水的時候經(jīng)常被顧客批評,不過他們的意見我都是照單全收。我很感恩,過去有這些甲乙丙丁的路人、顧客還有親戚朋友給我的意見,我才得到改變。我的糖水,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做出來的?!?/p>
在菜市場開業(yè)短短一年,他已經(jīng)成了古晉人熟知的“糖水哥”,許多媒體、電臺也陸續(xù)采訪他,分享糖水創(chuàng)業(yè)的過程。
今年10月10日,李紹維終于完成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步──在古晉實加瑪(Sekama)路開一間糖水專賣店。專賣店除了賣養(yǎng)生糖水,也有各式老火湯和蛋糕。
“感謝我人生那些貴人,新店開展了,那又是人生另一個新的挑戰(zhàn)!”他笑言。(鄧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