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華僑顏安:讓中華文化“舞動”起來
中新社北京12月19日電 題:旅日華僑顏安:讓中華文化“舞動”起來
作者 吳侃
在日本華人社會的重大演出和社團慶典中,總是活躍著舞臺制作人顏安的身影。30年來,他在日本策劃導演了570多場藝術交流和演出活動,把中國文化和中國故事傳播給日本民眾。
日前,顏安入選“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并在北京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的采訪。
顏安1959年出生在四川宜賓,1979年加入總政歌舞團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他隨歌舞團走遍中國大江南北。
1989年,顏安赴日本東京學藝大學求學,由于專業(yè)成績優(yōu)秀,他被選中給本科生上舞蹈基礎課。“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日本學生對中國的民族民間舞非常感興趣,那時我就產(chǎn)生了通過舞蹈在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的想法?!?/p>
顏安來到日本后編排的第一支舞,是以家鄉(xiāng)的金沙江為靈感創(chuàng)作的《纖夫》,在日本全國舞蹈比賽中斬獲大獎?!拔业耐臧殡S著金沙江的急流聲和纖夫的號子,我把原生態(tài)的中國元素融進舞蹈中,得到日本評審和觀眾的認可。”
其后,顏安從臺前轉向幕后,2010年9月,他策劃的中日合作音樂舞劇《木蘭》在日本首演大獲成功,收獲了長時間的謝幕掌聲。
在顏安看來,中國故事想要在海外傳播得好,就要用當?shù)厝四苈牭枚恼Z言,用中外結合的嶄新藝術形式來展現(xiàn)。“花木蘭是中國的故事,為了讓日本人能看得懂,我融入了日本元素,比如讓日本觀眾熟悉的演員真琴翼反串‘賀將軍’,在配樂中使用日本太鼓等。”
顏安認為,時代賦予了華人藝術家傳播中華文化的責任,藝術作品也應與當下這個時代緊密結合。
顏安的很多作品中都包含著時代元素。201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顏安策劃了一場大合唱,250多位旅日僑胞登臺演唱《黃河大合唱》選曲《黃水謠》《保衛(wèi)黃河》等歌曲,演出現(xiàn)場還使用一塊長60米、寬33米的黃布來模擬奔騰的黃河。
2019年,顏安導演了“禮敬共和國”晚會,在創(chuàng)意節(jié)目《一個小球,美出天際》中,顏安將乒乓球與舞蹈、音樂跨域融合,以回望乒乓球外交“小球轉動大球”的淵源。
2019年除夕,在旅日僑胞的共同努力下,讓東京塔首次點亮了中國紅。
顏安說,當晚1000多名日本華文學校的小朋友和家長來到塔下,他們揮舞著中日兩國國旗,和著音樂、拍著手唱起歌謠,東京塔點亮的瞬間,他們一起放飛了手中的白色氣球。
談到策劃這場活動的初衷,顏安回憶起一段往事?!?0年前,我在日本過的第一個除夕夜,我們中國留學生在電話亭排隊和家人通話,我前面的女孩在電話接通的一刻放聲大哭?!?/p>
顏安表示,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個場景,“雖然現(xiàn)在通訊很發(fā)達,但身處海外的華僑華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是沒有改變的。在日本地標建筑點亮中國紅,也是想照亮海外華人過年時的心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