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老村民分享往事 拼湊昔日馬來西亞雙溪威華人新村

2019年12月24日 10:22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林木生至今與家人心系雙溪威。(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安健、譚湘璇 攝)
    林木生至今與家人心系雙溪威。(馬來西亞《星洲日報》/黃安健、譚湘璇 攝)

  中國僑網(wǎng)12月24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日前刊載文章,介紹了馬來西亞雪蘭莪州雙溪威華人新村的故事。老居民是一個生長地方的流動回憶庫,無論去到哪里,那段歲月記憶依然無法磨滅。在雙溪威村,許多人即使活到兩鬢斑白,無論依然堅守,還是人身在外地,都一直心系孕育他們的雙溪威新村。

  文章摘編如下:

  村民自蓋木屋

  林福山在雙溪威新村土生土長。昔日的雙溪威新村里,因家境貧困,很多人都是和親戚住在一起,而他們林家大家庭,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員就有多達四五十人。

  林福山回憶,小時候除了與父親林木生、母親廖淑文與兄弟姐妹一家十多人,還有與祖父、叔伯的家人同住于雙層木屋,舊址為第13路門牌601號。雙層祖屋較后于七十年代,重建為5層樓的店屋,而舊住址如今已變成一家連鎖雜貨店。

  如今,隨著經(jīng)濟改善,有些居民的后代逐漸搬遷外流,有些則繼續(xù)留守雙溪威,見證當?shù)氐耐懽儭?/p>

  集團大廈建在雙溪威

  林福山對雙溪威一直存有濃厚感情。他堅持把集團大廈建造于雙溪威,回來辦公時,也可感受當?shù)氐娜饲槲?、嘗嘗美食。

  盡管雙溪威新村道路已無法再加寬擴建,不過,他認為道路設施依然可以再提升與修補,讓當?shù)鼐用袷芑?。他也希望雙溪威新村未來發(fā)展越來越好、雙溪威華小繼續(xù)造福無數(shù)莘莘學子、治安良好,大家都安居樂業(yè)。

  昔日生活安寧和平

  村民林木生指出,昔日村民的生活安寧和平,大部分村民都從事樹膠工人、采礦及農(nóng)民等行業(yè)。在新村初期發(fā)展時,轎車非常少見,很多人都是步行或以腳車代步;隨著時代變遷,人口激增,如今雙溪威的交通亦更為繁忙。

  林木生樂善好施,熱心華教,曾擔任雙溪威華小董事長,并發(fā)起建校發(fā)展籌款運動,當時總共籌獲630萬林吉特。如今,雙溪威華小的軟硬體設施都非常齊全。雖然如今他已遷離雙溪威,但依舊受到當?shù)厝说淖鹁础?/p>

  見證雙溪威的發(fā)展

  外遷村民林秉鍬表示,自己和家人從前搬遷至雙溪威新村,當時住在大街門牌631號的住家,在這里居住了65年之久。隨著孩子長大,他數(shù)年前搬離雙溪威村,至沙亞南和子孫生活,舊屋也賣掉。

  雖然離開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但他還是幾乎每日風雨不改,從沙亞南搭大約45分鐘的巴士回來雙溪威村“報到”,和老友敘舊,聊聊天過日子。

  在70年代,林秉鍬曾擔任通訊員,主要采訪雙溪威的地方新聞,如社團、學校、俱樂部、神廟及政黨等組織的動態(tài)。

  大概是60年代時,時任地方政府部長兼白沙羅國會議員曾到訪雙溪威村,當?shù)卦O立牌樓歡迎他。林秉鍬也見證雙溪威的發(fā)展,拍下許多照片,可惜的是沒有存檔,如今無跡可尋。

  昔日房子地面是泥土

  羅玉祥大約15歲就和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從安邦搬遷至雙溪威村,搭建了擁有3間臥室的鋅板小屋。她小時候和祖父祖母同房睡,昔日的房子地面不是洋灰,而是泥土,大家都是睡在硬的木板上。

  那時候什么電器都沒有,睡覺都是放蚊帳,但不會悶熱,因為附近都是樹林,入夜后很冷。之后房屋拆除,于1982年重建為磚瓦的雙層房屋,她一住就住到現(xiàn)在,如今同住的家庭成員已傳至第五代。

  羅玉祥還記得,第6路、第7路、第8路的大部分居民以前都和她一樣,是從安邦過來的。南洋商報報館旁邊以前有學校,上學只有一本中文書、算術(shù)而已,學生的學費只需2林吉特。

  羅玉祥一直都很喜歡雙溪威,一來習慣這個地方,二來出入方便,每日都會騎摩哆到巴剎美食中心找老友相聚。

  雙溪威老人院已成立53年

  位于SS9A/20路(巴剎后方)的雙溪威老人院,于1966年由一群熱心人士創(chuàng)立,以照顧無依無靠的年長者。雙溪威老人院理事會主席指出,該院從一開始的微型亞答屋,逐步翻新與提升,并于1997年重建為5層樓 。

  入住老人院的條件包括60歲以上的單身者、擁有自理能力。該院目前收容34個年齡介于60至92歲的長者,包括25名男性及9名女性。

  由于設施年久失修而破損與殘舊,許多長者面臨困擾。為了改善長者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該院希望進行大裝修,費用約200萬林吉特。裝修工程預計2020年1月竣工,預計可容納60名長者,而設施則包括男女臥室、活動中心、小禮堂、視聽室、餐廳及辦公室等。

  老人院主任表示,由于老人院是免費收容老人,每月開銷達逾2萬林吉特,扣除政府提供的津貼,仍需依靠熱心人士的慷慨捐助來營運老人院。

  “我們還有一輛可載送10人的客貨車,平??奢d老人出外看醫(yī)生或出席慈善活動?!彼f,若有熱心人士前來擔任義工、義務剪發(fā)、和老人互動、捐款或捐日常用品,該院非常歡迎。(蘇俐嬋)

【責任編輯:劉立琨】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