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再難,也要在澳大利亞留住武漢的味道”
(抗擊新冠肺炎)記者手記:“再難,也要在澳大利亞留住武漢的味道”
中新社悉尼2月12日電 題:“再難,也要在澳大利亞留住武漢的味道”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墻上,還貼著一幅往年的新春“?!弊?。倒著貼,意為“福到”。有點舊,也有些褪色。店主喻晶懶懶地說,春節(jié)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父母來不了悉尼,眼看店里的顧客也越來越少,沒心情過年,也不想換新的了。
喻晶的“武漢熱干面”(Mr Yu’s Noodles)位于悉尼華人聚居區(qū)Hurstville,臨近火車站和一個大型購物中心。店面不大,主要經(jīng)營熱干面、豆皮、面窩、鴨脖等幾十種武漢小吃,過往生意還是不錯。因為味道正宗,甚至有些住在堪培拉、臥龍崗的湖北人,還專程驅(qū)車來這里品味一下家鄉(xiāng)的味道。
而今,店里生意冷清。一個多小時里,中新社記者看到,正值吃飯時間,卻只有3位客人,匆匆吃完一碗面,匆匆離去。喻晶說,現(xiàn)在營業(yè)額下降了七成。
32歲的喻晶是武漢人,2007年到麥考瑞大學(xué)留學(xué)。2017年和朋友一起接手了這家店。想法很簡單,就是為了給在澳大利亞的武漢人、湖北人提供一些家鄉(xiāng)的味道,讓他們通過家鄉(xiāng)的食物,聊解鄉(xiāng)情。
特別是有一些去過武漢的澳大利亞“老外”來到店里,當他們用中文點“熱干面”時,喻晶覺得很驚訝,也很自豪。
出國前,喻晶從來沒有自己做過飯。為了開店,他專門回武漢學(xué)習(xí)制作這些小吃的技術(shù),還做出了一些創(chuàng)新。比如熱干面必需的芝麻醬,他采用黑芝麻醬、白芝麻醬和花生醬混合,就比單一的芝麻醬味道更好。
喻晶在武漢的老家,離華南海鮮市場只有2公里。當他聽說疫情最早從那里暴發(fā),不由得為身在老家的父母擔(dān)心?,F(xiàn)在,每天通過微信與家人視頻,成了必備的功課。疫情面前,讓他更加體會到生命和親情的可貴。
“我很擔(dān)心他們。他們在家里隔離,每兩到三天出去買一次菜。他們也擔(dān)心我。我不想讓他們擔(dān)心,所以也不跟他們說實話,安慰他們說生意有影響,但沒那么嚴重?!庇骶дf。
疫情發(fā)生后,喻晶的小店漸漸少了顧客。他理解一些人的恐慌。也有一些顧客知道他是武漢人后,會很關(guān)心地問候他:武漢的情況怎么樣啊?家人好嗎?這讓他心生溫暖。生意慘淡,他還是不愿關(guān)門,說不定有一些老顧客會來呢。為了開源節(jié)流,他給自己停發(fā)了工資。店堂里的衛(wèi)生,比往常更加用心?!霸匐y,我也要在澳大利亞留住武漢的味道?!彼f。
喻晶不解,在武漢自己從來不吃野味,身邊也沒人吃野味,不知道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疫情。但他相信,武漢人性格外向,熱情,直爽,一定能夠挺過難關(guān)。
記者特地買了一份熱干面和面窩。喻晶下到廚房,麻利地制作完成。就像墻上人們手捧熱干面的照片,我們都相信,這樣熱氣騰騰的日子,一定會很快重新回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