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僑華人

美國華人護士:不因害怕而放棄 堅守崗位迎來希望

2020年05月25日 09:40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5月25日電 據(jù)美國《世界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fā)至今,有一些人始終堅守在一線,為更多人的健康負重前行。

  袁珍是美國馬里蘭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旗下Suburban醫(yī)院的一名麻醉蘇醒室護士。4月初,她被調往醫(yī)院新冠病區(qū),專門照顧新冠肺炎病人,以往正常的生活節(jié)奏和社交狀態(tài)就此打破。

  由于疫情防控和她工作的特殊性,她和記者的交流也是通過微信或電話。

  袁珍說,護士原本一天的工作時長是12小時,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后經(jīng)常需要加班;而馬里蘭州前期因檢測不足,無法滿足一線的檢測需求,每天都不知自己是否感染的袁珍,只得搬到地下室居住,尤其是家中尚有免疫力低下的年邁母親,袁珍擔心連累家人,就連吃飯也是戴著口罩到樓上拿下來再吃。

  調往新冠肺炎ICU病房的第一天,袁珍的心理壓力很大,在地下室徹夜難眠。

  不因害怕而放棄

  疫情期間,許多護士擔憂防護資源嚴重短缺,而官方防護指導標準又太低,導致他們個人及家庭面臨較高感染風險。

  根據(jù)CDC在2020年2月至4月的初步調查,包括護士在內的近萬醫(yī)護人員染上新冠;“美國護士協(xié)會”(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截至5月初的統(tǒng)計也顯示,全美至少有79名護士因新冠病毒而喪生。

  在美國,護士崗位原本就是人力不足。袁珍說,她工作的醫(yī)院也有個別人因害怕而離職。但她當時沒想特別多,一方面對于自己工作了十多年的醫(yī)院有感情、有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對不忘初心的堅守。

  “外科病區(qū)都改成新冠病區(qū),這么多同事都在照顧新冠病人,為什么我不能?”袁珍話中帶著些許倔強和不服輸,還有骨子里透出的對這份職業(yè)的熱愛。

  “當初我選擇成為護士,也是因為喜歡這個職業(yè);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能提供關懷和幫助。”袁珍說,假如因為害怕而放棄,自己也會覺得很慫。

  作為前線護士,她也感受到院方想方設法在保護一線的努力,醫(yī)院原本的負壓病房有限,為了這次新冠疫情也臨時改造,負壓單人病房在很大程度上保護了醫(yī)護人員。

  病人出院最欣慰

  不過物資短缺還是普遍難題,一副口罩一用就是一個星期,除非口罩污染,否則就一直使用。袁珍說,隔離衣尤其消耗快,單是呼吸道治療就需每6至8小時給藥,期間還要調整病人氧氣供給、回應病人按鈴等,每進出一次病房,就要用掉一件隔離衣。

  “以前做一件事就十分鐘,現(xiàn)在穿隔離衣、消好毒等等要花20、30分鐘?!痹湔f。

  盡管每天頂著高壓在新冠病區(qū)忙碌和穿梭,但也總有些許安慰。“每次有新冠肺炎病人治愈出院,醫(yī)院的廣播系統(tǒng)就會播放一陣歡呼聲,大家就知道又有病人出院了,都很受鼓舞?!痹湔f,ICU病房都是重癥,但普通病房幾乎每天都有人出院。

  小區(qū)關懷最感動

  另一份安慰與感動則來自小區(qū),她說,醫(yī)院在疫情期間受到來自不同團體和個人的極大支持,每天都有醫(yī)護愛心餐。

  整個4月,她除了在一線工作,就是在幫忙小區(qū)協(xié)調物資捐贈。袁珍說,華人小區(qū)在這次疫情中貢獻非常大。

  她還提醒捐贈物資的熱心華人,市面上有大量劣質口罩,往醫(yī)院捐贈時,也要注意口罩的質量和類型:例如KN95是工業(yè)口罩,有的過濾率可能只有20%,就不合適醫(yī)院一線使用;還有人不小心買到假口罩捐到醫(yī)院,一線也無法使用。袁珍說,這種情況或許可以考慮直接把買口罩的錢捐給醫(yī)院,因為疫情,醫(yī)院也面臨極大財務壓力。

  生離死別最心酸

  袁珍談及她照顧的一名84歲病患,史密斯先生(化名),從養(yǎng)老院轉來,之前就因基礎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住院的半個月期間,他從普通病房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病情不斷惡化,家屬不忍其飽受病痛折磨,依靠醫(yī)療器械延長生命,最終決定改以舒緩治療(comfort care)。

  疫情期間醫(yī)院禁止訪客陪同,但家屬可通過視頻通訊與病患見面。史密斯的家人便約了視頻會面,準備和他做最后的道別。

  視頻前,袁珍給史密斯洗好臉、梳好頭,換上雪白的床單和枕套,再把iPad架到床前。

  視頻中,史密斯的八位家人訴說著對他的思念和過往生活的點滴:總是帶著全家去度假的顧家好男人,被錯給了高價冰淇淋還要折返去補錢的實在人⋯⋯

  一小時的視頻會面很快過去,虛弱的史密斯只能斷斷續(xù)續(xù)睜開眼睛,期間突然咕噥了一聲,讓家人很高興,說他是在說“我愛你們?!边@樣的臨終關懷,令袁珍哽咽。

  她照顧的另一位90歲病患安東尼(化名),人生的最后階段就過得很辛苦。安東尼也長期住在養(yǎng)老院,生活需要他人照護。病情加重后,家屬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只要他活著。

  但安東尼因太虛弱無法進食,需要插胃管,又因身體條件不好,連續(xù)插了幾天才成功,之后呼吸不行又得做氣管插管術……看到病人靠著冰冷機器維持生命,袁珍痛心又抱歉。

  正因為這些生離死別,袁珍希望更多人意識到提前思考臨終抉擇的必要,對自己的生命有所把握和安排。

  守得云開 迎來希望

  過去一個多月來,袁珍獨居地下室、堅持工作的生活,終在馬州疫情數(shù)字緩和之下,云開見日。

  5月以來,馬州的新冠肺炎疫情好轉,住院病人數(shù)字下降,部分地區(qū)逐步重啟。而袁珍,也從原先時常加班,轉向不時多一天放假,早先的緊張和不安,也轉向希望和釋然。

  “度過了壓抑與焦慮的4月,我們終于迎來有希望的5月?!痹湔f。(羅曉媛)

【責任編輯:趙婧竹】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僑華人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