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大馬華小數(shù)量銳減引擔憂 發(fā)展阻礙重重恐“消失”

2014年09月12日 09: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華文教師正在主持考試,教室里大多數(shù)是非華裔的面孔。(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華文教師正在主持考試,教室里大多數(shù)是非華裔的面孔。(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校園中的讀書聲,曾是華文學校里最平常不過的場景。然而時過境遷,華文學生的讀書聲將有可能在馬來西亞消失。據(jù)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道,馬來西亞森董聯(lián)會主席蘇祖池曾表示,森州82間華小大約有四成將在10年內關閉。

  師資短缺 資金枯竭

  華文小學(華小)即將消失,這不是危言聳聽。一直以來,師資短缺、校園建筑年久失修、教室不足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馬來西亞各地的華小。

  根據(jù)全國校長職工總會的統(tǒng)計,馬來西亞目前缺少382名合格教師。其中,僅柔佛州就缺少259名教師,占了全國總額的60%以上。

  在長期缺員的情況下,部分華小必須年年雇傭臨教(臨時教師),教育質量因而大受影響。每年5月,都是馬來西亞各所華小最為頭疼的時候。隨著一些臨教陸續(xù)離職,不少老師面臨退休,在“雙失”的情況下,師資荒問題就會更加顯現(xiàn)。

  除了師資問題,撥款也總不到位。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馬六甲市區(qū)平民華小曾經(jīng)拖欠高達近2.5萬令吉的電費。該校校長解釋道,被迫拖欠電費,是因政府在過去的半年中,沒有按規(guī)定發(fā)放每月的水電費補貼,造成電費欠款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新生短缺 友族插班

  除了外在因素的限制,華小在自身的定位與現(xiàn)實間也存在著矛盾。

  據(jù)馬來西亞《中國報》日前的消息稱,一些華小近年來出現(xiàn)了華裔新生數(shù)量下降的現(xiàn)象,部分學校新學年甚至沒有華裔新生入學,反而是友族(指除華裔外的其他民族)新生接過了“讀華文、學華語”的接力棒。

  《星洲日報》報道稱,公益華小今年有130名學生,可是華裔生卻只有27人,只占該校學生人數(shù)的20%。而占該校人數(shù)比例最多的種族是巫裔和暹裔,分別為52人和47人。

  華文崛起的大背景,華小的教學方式,這些都是吸引友族家長愿意送孩子入讀的原因。

  非華裔新生進入華小,使得華文教師在語文教學和溝通方面都會存在問題。例如,在考試前,教師先以華語解說考卷內容后,如果有學生表示不明白,那老師還需要以馬來語重復一遍考試要求。

  以華語教學為媒介,這是華小維持下去的基本條件。可是面對華裔學生荒,如何既保證華小的運作,又堅持保有華小的發(fā)展特色,這是一個難題。

  排除萬難 曙光再現(xiàn)

  面對諸多問題,當?shù)厝A人表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馬來西亞,即使華小只剩下一名學生,也堅持要開辦下去。

  馬來西亞總理署部長魏家祥說:“我們必須繼續(xù)堅持,華裔生有學習母語的權利。華校不僅是學習漢字的地方,更是接受漢文化熏陶的地方。”他向馬來西亞砂拉越州政黨及華團領袖收集華小名單,預計今年馬來西亞政府將撥出約670萬令吉惠及砂州華小。

  馬來西亞全國校長職工總會會長彭忠良表示,盡管今年全國華小所缺師資比去年還要多,但根據(jù)未來幾年華小退休教師和師訓畢業(yè)學員的數(shù)據(jù),到了2015年,華小教師不足問題基本上可獲得緩解。

  對于華小中不諳華語的友族學生,各地華小認為開設華文幼兒園或學前教育班是一條捷徑。學前教育班不僅是學生學習華語的基礎班,也是直接吸納更多學生直升該校的渠道之一。此外,華小的教師都希望家長督促孩子學習漢語,不能單靠學校教師的教學。

  只有政府、學校、家長形成合力,華小的命運就不會那么悲觀。(張奕璞)

【責任編輯:范超】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