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華教工作 留根工程讓民族優(yōu)秀基因世代相傳
人們常說: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華文教育。從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所正規(guī)華文學校,即1690年的印尼明誠書院創(chuàng)辦至今,華文教育已經(jīng)走過了300多年的歷史。12月7日開幕的第三屆世界華文教育大會再次將這項有著悠久歷史的偉大事業(yè)拉入民眾視野。來自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近600位華文教育界代表受邀與會,共同圍繞“發(fā)展華文教育,振興華文學?!边@一主題探討新時期做好海外華文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近2萬所各種類型的華文學校,中國本土以外懂中文者70%以上都是在華文學校接受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團結統(tǒng)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同的夢。
根,維系于民族精神。無論海外華人離家多么遙遠、歲月如何蹉跎,都不能除了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是支撐中華民族綿延發(fā)展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民族永遠不能別離的精神家園,也是全球華人相擁相依的紐帶。而華文教育為華僑華人守住了這一精神家園,才使得華人社會能夠守望相助,根脈綿延。因此,華文教育又被稱作中華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
在7日的分組討論會上,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福建會館副會長林寶均不無擔心地說,如今的很多僑三代、僑四代對中文已經(jīng)很陌生,他們的父輩也沒有強烈的讓孩子學習中文的意愿,這是很悲哀的。對此,他建議說,如果可以做一套影音教材,通過網(wǎng)絡授課,孩子們在放學后可以自己在家里學習中文,還可以同懂中文的父輩祖輩交流,是一件不錯的事。還有代表建議設計幾款闖關游戲,提高孩子們學習中文的趣味性,讓他們能更主動地接觸中文。
多年來,受不同國家政治環(huán)境和移民政策的影響,華文教育經(jīng)歷過坎坷和磨難,但無論時局如何艱難,不管生活怎樣艱辛,僑胞們始終堅持不懈、努力奮爭。討論會上,代表們就如何處理好華文學校與住在國的關系積極建言獻策。來自澳大利亞悉尼的華文教師林錦姍介紹說,他們學校開辦了一個“政要中文教育課程”,專門免費教授各黨派領導人學習中國禮儀和中文,教他們?nèi)绾闻c華人“套近乎”。考慮到政黨間的立場不同,還專門分開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贏得了官方對華人的更多尊重。
來自加拿大哈法市夏城華語學校的申錦瑜校長說:“我們北美的許多華文教師都是義務教學,不收取一分錢的費用,只為更好地傳播中華文化?!闭怯辛艘淮忠淮A文教師和華文教育工作者不計名利、執(zhí)著堅守,華文教育才得以不斷發(fā)展。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海外華僑華人無論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著鮮明的中華文化印記,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而華文教育這項中華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讓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精神基因在海外得以世代相傳。(王秀 董小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