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漢語橋”選手曾子儒:為中國代言的烏克蘭小伙

2016年08月11日 09:25   來源:紅網   參與互動
字號:
舞臺上的曾子儒(最右)
舞臺上的曾子儒(最右)

  “我叫曾子儒,曾子的曾,曾子的子,儒家的儒?!睂W習中文四年,喜歡中國儒家、道家文化,能講論語和曾子的故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他的座右銘,他就是第十五屆“漢語橋”烏克蘭選手曾子儒。

  8月10日,曾子儒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本地圖冊開始了解中國。曾子儒說,將來他想按照中國地圖走遍中國的山山水水,為中國代言。

  按照中國地圖探尋中國

  7歲的時候,一本精美的世界地圖冊出現(xiàn)在曾子儒的生活里,在地圖冊上他第一次了解到中國?!澳菚r候感覺中國是個特別遠,也特別大的國家。有很多的省市和少數(shù)民族,是一個包含了不同文化的國家,而那么多的不同以和平的方式并存著,很了不起?!?/p>

  從此,曾子儒開始通過網絡、書籍了解中國的方方面面,在中學的課堂上,每當老師講起中國,他都會聽的格外認真?!爸袊亩Y儀、儒家、道家和歷史特別吸引我。中國和烏克蘭非常不一樣,一個婉約,一個直爽,中國非常神秘?!?/p>

  上大學時,曾子儒放棄了“保險的路子”——學習法律專業(yè)。選擇了有點冒險的語言專業(yè),學習中英翻譯。家里人對他的選擇給予了支持,他們對曾子儒說,中國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學習中文將來肯定有用武之地。

  大學一年級的假期,曾子儒下載了很多中文教學視頻,模仿里面的發(fā)音。他印象里最深的是中央電視臺的《快樂漢語》。“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是輕松的事兒,和我的母語相比,中文需要意會的特別多,文言文也很難?!?/p>

  不久后,曾子儒就讀的烏克蘭基輔國立語言大學建立了孔子學院,他迎來了近距離接觸中文和中國人的機會。在孔子學院,曾子儒看到了另一個版本的中國地圖,上面按照區(qū)位分布畫著中國的地方物產,新疆畫著哈密瓜,湖南畫著辣椒。

  孔子學院的老師給他起了中文名字?!袄蠋熣f你這個孩子比較老實,比較像儒生,所以起了曾子儒這個名字。我很感謝孔子學院的老師們,他們花很多時間來教育學生,上各種中文文化課程,安排各種中文活動。”

  曾子儒說,學習漢語的感覺很奇妙。吃勁的同時帶著吸引,面臨挑戰(zhàn)的同時也帶來機會。

  期間,曾子儒到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習,利用放假的時間,他按照地圖的指引,走訪了天津、北京、陜西、四川、廣東、山東、湖南、浙江等地。“我特別佩服中國人,雖然我漢語說的不是很好,也不了解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和特點,但是他們都會主動幫助我?!?/p>

  游歷中國的過程中,曾子儒開始對中國的方言產生興趣?!拔椰F(xiàn)在能聽懂和猜出一些天津話和長沙話,其實我很想去云南和廣西,看看那邊的少數(shù)民族,聽聽那邊的方言。”

  為中國代言 希望中烏加深了解

  曾子儒說,在烏克蘭的朋友們知道他學習漢語還去過中國,會問很多問題?!氨热缯f,他們會問我是不是一個漢字詞用不同方法讀起來真的會有不同意思,他們也會關心中國的現(xiàn)狀,在他們的印象里中國是個快速發(fā)展的國家,很可惜的是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幾十年前,并且有很多偏見?!?/p>

  曾子儒開始從身邊做起,向朋友們推介中國,讓最親的朋友們了解和喜歡中國?!八麄儧]有到過中國,沒有和中國人接觸過,他們的誤解來自想象,我應該帶動他們,讓他們知道中國現(xiàn)在不是落后的,中國是好客的?,F(xiàn)在他們很喜歡中國,都想來看看?!?/p>

  曾子儒說,之所以存在誤解,主要是因為溝通不足,中國和烏克蘭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兩個國家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兩個國家的人民都珍愛和平。“在烏克蘭聽到別人誤解中國,我會感到很心疼,促進兩個國家的溝通不能是句空話,我更愿意做些實際的事情?,F(xiàn)在我會積極地接待中國到烏克蘭的代表團,給他們當翻譯。將來不管是做貿易、翻譯還是文化交流,我想做些和中國密切相關的事情?!?/p>

  曾子儒說:“中國的文化影響著我的各個方面,對我來說學習漢語是實現(xiàn)了夢想,非常幸運那時候沒有選擇法律,學習法律一定不會像學習中文這樣帶來那么多的樂趣和收獲。我愿意為促進兩方的交流架起一座小橋梁。”(紅網記者 陳美淇 實習生 趙毅旻 長沙報道)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