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洋面孔爭當“漢字英雄” 洋腔調詮釋中國故事

2017年08月05日 14: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選手正在晉級比賽?!〗M委會供圖 攝
選手正在晉級比賽?!〗M委會供圖 攝

  中新網長沙8月5日電 題:洋面孔爭當“漢字英雄” 洋腔調詮釋中國故事

  記者 唐小晴

  正在湖南長沙火熱進行的第十六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處處洋溢著濃郁的中華特色。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112個國家的145名大學生相會在這個舞臺上,過五關斬六將爭當“漢字英雄”,用心中獨特的中國情結表達著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中國通”冀做“白求恩”

孟加拉國選手王亞美?!〗M委會供圖 攝
孟加拉國選手王亞美?!〗M委會供圖 攝

  今年20歲的孟加拉國選手王亞美自幼隨經商的父母居住中國多年,深厚的中國文化功底是她在“漢語橋”比賽中的殺手锏,被稱為“中國通”。

  此番并非王亞美的“漢語橋”首秀。2013年,她以孟加拉國賽區(qū)冠軍身份赴華參加世界中學生“漢語橋”決賽并斬獲最佳口才獎?;氐降诙枢l(xiāng),一襲藍色民族服飾的王亞美口齒愈發(fā)伶俐。

  這位皮膚黝黑的姑娘說,起初學習漢語主要依靠聽中文歌、看中國電視劇和中文書,后在云南師范大學深造漢語六個月,目前研習中文已六年。“難在發(fā)音和聲調,多音字讓人煩惱。但我喜歡中國成語,四個字講出大道理?!?/p>

  王亞美的“中國夢”不是學會說一口爐火純青的中國話,而是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她已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將于9月進入上海復旦大學攻讀醫(yī)學學士學位。“我深愛中國,希望用在中國所學幫助更多的人。”

阿拉伯選手牧沙?!〗M委會供圖 攝
阿拉伯選手牧沙。 組委會供圖 攝

  與王亞美一樣,自學漢語三年的阿拉伯選手牧沙也選擇在中國學醫(yī),攻讀浙江大學腫瘤內科研究生。“剛開始每天只學三個詞語,現在會寫2500多個漢字?!?/p>

  因參加阿拉伯醫(yī)生執(zhí)照考試,未準備充足的牧沙只獲得亞洲組三等獎?!懊尾恢匾?,重要的是經歷。漢語橋教會我要跳出書本多積累中國文化和中國歷史知識?!?/p>

  “漢語橋”已連續(xù)舉辦十六年,那些曾經登上“漢語橋”舞臺的選手,有的還在中國學習,有的從事著與中國相關的工作,有的則用在中國所學讓自己的祖國變得更美好。

  牧沙說,他想創(chuàng)建一個中國文化傳播中心,讓更多阿拉伯人認識中國和中國文化,讓更多年輕人學漢語。

  華裔愿做中印往來橋梁

  憑借表演中國京劇《穆桂英掛帥》,印度尼西亞選手柳添貴在“過橋”比賽中驚艷四座,成功晉級亞洲組30強。

  這位21歲的華裔就讀于印尼蘇北省亞洲國際友好學院,祖籍福建廈門同安,擅長《刀馬旦》、《梨花頌》等中國國粹京劇,精通中國古代文化和風俗習慣。

  “奶奶說華裔的‘根’在中國,要我學會漢語并了解中國?!痹诹碣F看來,中文難在漢字,少一筆多一劃意思就不同。遇到不會的漢字,他會重復寫10多遍,不懂的成語就請教老師。

  被譽為漢語界“奧林匹克”的“漢語橋”自2002年啟動至今,已吸引120多個國家的上百萬名青少年參加,成為連接世界的文化之橋、友誼之橋、心靈之橋。因為“漢語橋”,柳添貴結識了很多熱愛漢語的朋友。

  “沒有‘漢語橋’,我們僅是單純學習漢語,不會深入認知中國和中國文化?!绷碣F表示,“漢語橋”讓他實現了來中國和上電視的夢想。比賽結束后,他會進行漢語深造,做印尼和中國交流往來的橋梁。

  中文成德國小伙愛情“紅娘”

德國學霸何本德?!〗M委會供圖 攝
德國學霸何本德?!〗M委會供圖 攝

  帥氣的外表加上會講德語、中文、英語、法語和拉丁語五門語言,德國學霸何本德成為本屆“漢語橋”賽場上一顆閃亮的新星。學習漢語僅兩年半的他就斬獲歐洲賽區(qū)的冠軍,成為首個拿到全球總決賽“入場券”的選手。

  2014年至2015年,何本德參加了慕尼黑工業(yè)大學交換生項目,來到清華大學中文系專門學習漢語。在清華大學期間,何本德不僅變得獨立,還結識了現任中國女朋友。 這對戀人在清華大學亞洲青年交流中心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學習中文重要嗎?學習中文當然很重要。如果我不會講中文就不會有現在的女朋友?!焙伪镜抡f,“漢語橋”的絕妙之處在于吸引很多外國人關注中國,讓各個國家的漢語愛好者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何本德認為,中德兩國有很多不同,德國人直接,中國人含蓄;中國人喜歡熱鬧,德國人比較高冷?!拔磥韮蓚€國家交流合作是大趨勢,只有會中文才能了解雙方的文化差異,才能更好地促進交流,會說漢語變得很有優(yōu)勢?!?/p>

  談及未來,何本德想成為一名工程師,并計劃到中國工作,跟女朋友建立一個開心、幸福的家庭。(完)

【責任編輯:王嘉怡】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