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老師講得少學生談得廣 記中丹學生交流課

2017年08月18日 11: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中丹學生在上交流課。
中丹學生在上交流課。

  原標題 中丹學生交流課

  提及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漢語課,那便是丹麥學生與北京57中學學生的交流課。我所任教的提特根中學與北京57中學一直保持著合作關系,今年的交流內容之一是“走進漢語課堂,促進丹中文化交流”。

  課堂上,中丹學生交流的第一個內容是自我介紹。中國學生將中文名字的美好寓意告訴丹麥學生,丹麥學生則將常用的丹麥名字介紹給中國學生,熱情的丹麥學生還主動給中國學生起了丹麥名字,中丹學生慢慢變得熟悉,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

  接下來是中丹文化介紹和對比。中丹兩國的中學生首先將自己所了解的本國文化介紹給對方,交流中他們提到了中丹人際關系、中學教育、民俗文化等的差異,涉及面之廣,很多是我在課堂中沒有講到的。

  而后他們彼此提問,丹麥學生對中國的“吃”和“玩”很感興趣。他們還提了一些問題如“中國人是否吃狗肉”等,面對這些問題,中國學生詳細解釋了背后的原因。我佩服這些深刻思考的中國學生,也對丹麥學生能夠用并不流利的漢語進行交流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深受啟發(fā),在給丹麥學生講中國文化時,不只講好的方面,也應該講他們好奇或存在誤解的方面。

  下面的環(huán)節(jié)則是語言互教、互學,丹麥學生教中國學生簡單的丹麥語,中國學生說順口溜,挑戰(zhàn)丹麥學生的漢語聽力,考察他們的詞匯量。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則是大家同唱中文歌《童話》,交流課便在其樂融融的氛圍下結束了。

  雖然這堂漢語課,作為老師我并沒講多少,但丹麥學生卻深入認識了中國,了解了中國文化。

  (張春雪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漢語教師志愿者)

【責任編輯:齊倩茹】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