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這五年·我與中國”:在南非當孔子學院中方院長

2017年08月31日 14:47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五年前,從北京唱響的“中國夢”引起海內(nèi)外中華兒女共鳴。五年來,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實踐,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到“一帶一路”;從經(jīng)濟轉(zhuǎn)型發(fā)展到反腐倡廉……中國的頭條新聞總能引發(fā)海外華僑華人的思考與感懷,僑胞們與祖(籍)國、家鄉(xiāng)呼吸相通、砥礪奮進。

  “這五年·我與中國”征文活動發(fā)起后,海內(nèi)外僑界踴躍來稿,表達心聲。一篇篇優(yōu)秀征文陸續(xù)與大家見面,共同講述“我與中國的這五年”。

——編者按

小課堂,大影響——我在南非當孔子學院中方院長

李曉艷

  自從2004年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以來到2016年底,全球140個國家已建立了511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孔子課堂。如此大規(guī)模的語言文化傳播共同體,自然會面臨各種挑戰(zhàn),當然也不乏來自各方的質(zhì)疑和批評,傳播最為廣泛的一篇文章,是題為“美國撕下了孔子學院的遮羞布”,從2012年第一次發(fā)布,隔一段時間就會看到一些媒體將此文章搬出來炒作一番,有些還將標題做了修改,比如,2017年初,一篇題為“美國下令60多所孔子學院全部停辦”的文章,內(nèi)容與2012年的文章基本一致。

  雖然我們了解內(nèi)情的人都知道,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述都與事實不符,但由于其刺眼的標題,加上媒體本身的宣傳效應,一時在網(wǎng)上引起軒然大波,令很多不明真相的群眾異常憤慨,覺得辦孔子學院是在浪費納稅人的錢。國內(nèi)還有很多貧窮落后的地區(qū)需要幫助,但國家在國外花大力氣建立如此多的孔子學院,是否值得?那段時間,我也不停地收到朋友轉(zhuǎn)發(fā)過來的文章,詢問文章內(nèi)容是否真實。

  作為親身參與孔子學院建設和運行的兩任中方院長,從澳大利亞到非洲,我想說,孔子學院讓世界人民多了一條了解中國的寬闊渠道,并且由此改變了對中國的印象。以下幾個小故事,是我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跟大家分享。

李曉艷(左七)和孔子課堂的全體教師在向試點學校捐贈教學設備儀式現(xiàn)場。
李曉艷(左七)和孔子課堂的全體教師在向試點學校捐贈教學設備儀式現(xiàn)場。

  故事一:從反復動員到踴躍報名

  2009年至2012年,經(jīng)過江蘇省教育廳和國家漢辦的選拔考核,我赴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孔子學院擔任首任中方院長。作為孔子學院的常規(guī)項目,每年我們都會組織中小學校長團,到國內(nèi)來訪問。記得2010年第一次組團的時候,我們把通知發(fā)給了相關的學校,但報名參加的人數(shù)寥寥無幾,問其原因,竟然是害怕去中國。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中國又破又臟,還很不安全,家里人不放心他們?nèi)ブ袊.敃r我們都很納悶,當時信息交流已經(jīng)很暢通了,怎么還會對中國有這樣的印象?更讓我們覺得不能理解的是,有這樣印象的人還是學校的校長!看到這樣的情形,更堅定了我們要帶他們到中國看一看的念頭。在反復動員后,終于有10位校長報名參加了我們的校長訪華團。

  經(jīng)過10天的考察,我們得到的反饋是:中國太棒了!中國的馬路真干凈!中國菜太好吃了!中國很安全!中國人真多!中國人很好客!他們說,這趟中國之行,完全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回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告訴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隨后的兩年,當我們再組織校長訪華團時,信息還沒放出去,就有校長主動來打聽,自己是不是符合報名的條件。

  故事二:“中國人都會武功,走路會飛”

  2015年8月,我從澳大利亞來到南非,到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課堂擔任首任中方院長。到任后的第一項活動,是組織南非的中小學生,參加“我眼中的中國”征文比賽。從收到的300多份參賽作文來看,有些孩子對中國的了解非常片面。有的孩子這樣描述他們眼中的中國:中國人都會武功,他們走路會飛;中國人留著長辮子;中國人長得很奇怪,小眼睛,直頭發(fā);壽司是中國最好吃的食物……很多千奇百怪的印象,都是根據(jù)他們所聽到或看到的有關中國的人和事所構成的。

南非第一夫人書法體驗”以文會友“。(左一為李曉艷,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南非第一夫人書法體驗“以文會友”,左一為李曉艷。(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真實的中國,我們在安排漢語課教學內(nèi)容時,除了教授漢語外,也加入了介紹中國文化等內(nèi)容。更生動的是,我們的老師和志愿者就是鮮活的例子,站在學生們面前,一言一行,讓孩子們感受到中國人是什么樣子的。

  故事三:“中國人是不是要來南非‘殖民’了?”

  2015年3月,南非政府正式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納入其國民教育體系。但這并不是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一道行政命令,所有的學校都必須執(zhí)行。跟國內(nèi)不同的是,南非政府頒布的政策,僅僅只是說明,允許南非的中小學可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開設漢語課,但各學校是否開設,政府沒有權利干涉。作為孔子課堂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到學校去洽談開課事宜,成了主要工作之一,需要一所一所地跟學校溝通。

  記得剛開始跟學校洽談時,異常艱難,很多學校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比較客氣一點的學校,會找個理由婉拒:我們學生的負擔已經(jīng)很重了,不能再給他們增加負擔了;我們的教室已經(jīng)全部安排滿了,沒有空余的教室開漢語課了;開設一門新的課程,我們需要走很多程序,估計走不通。不太友好的學校,會直接反問:為什么要開漢語課?是不是中國人要來殖民了?我們有11門黑人語言,憑什么要我們學漢語,中國人為什么不能學我們的語言?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磋商,我們在部分學校開設了漢語課程。我們用實際行動證明,開設漢語課,并不是來殖民,而是通過學習語言,來了解對方,目的是促進相互了解,相互支持。我們的理念不是占有,是共享。

  當看到別的學校的學生因為學習漢語而得到了很多機會,原來猶豫的學校,也逐漸加入到開課學校行列里面來了。

  孔子學院,是一張鮮活的宣傳名片,透過小小的課堂,世界各國人民可以看到真實的中國,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善良。遍地開花的孔子學院,是連接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橋梁,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窗口。有幸參與其中,倍感榮幸。

  【作者李曉艷系南非中國文化和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孔子課堂首任中方院長】

【責任編輯:張金杰】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