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華文教育

讓友族生勇敢講華文 大馬微型華小教師各出奇招

2018年09月30日 15:41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鄭美榕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與學生互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鄭美榕以活潑生動的方式與學生互動。(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國僑網(wǎng)9月30日電 據(jù)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道,在馬來西亞國內(nèi)微型華小中,有不少是靠非華裔學生“續(xù)命”,這些華小學生,大部分或幾乎全部都是馬來學生或原住民學生。

  一般上,對小學老師而言,教導年幼的兒童讀書寫字就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一來是年 幼的兒童怕生、難溝通、不明指示,二來要是萬一遇上哭鬧的孩子,教師也要投降了。

  偏偏在馬來西亞的華小里,就有一群教師負責教導年幼的非華裔學生,對他們來說,所面對的挑戰(zhàn)是普通教師的兩倍,甚至更多。

  這群教師可說是傾盡所能,使出渾身解數(shù),靈活運用各種技巧去教導學生,但是,最心力交瘁的莫過于教學的效果往往卻事倍功半。

  星洲日報記者走訪這群有教無類的微型華小教師,聽聽這群教師的心聲,看看他們?nèi)绾问钩鰷喩斫鈹?shù)向非華裔學生傳授中文,了解他們教學生涯的苦與樂。

  眾所周知,關丹班珍華小是一所沒有華裔學生的華小,校內(nèi)唯一的華裔學生是學前班學生。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上,學生一見面就講馬來話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失去華文學習環(huán)境,班珍華小的老師們唯有發(fā)揮創(chuàng)意,自編教材,不斷嘗試各種方式,希望學生能夠在6年小學生涯里,至少會講華文。

  每天早上,校方要求學生們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在辦公室前,大家一起講故事,其中星期二、三和四是華文專屬時段,全校學生集合在一起,在老師的引導下,“七嘴八舌地”開口講華文。

  對班珍華小而言,最大的挑戰(zhàn)是學生們羞于開口講華文,因為同學們都是馬來人或原住民,同學見面自然就是以馬來語交談,兩名馬來同學以華文交談,怎看也是怪怪的。

  為了打破這個困局,校方利用早上上課前的時段,讓學生們集合在一起,你講你的小故事,我背我的華文會話,打破馬來同學之間講華文的尷尬,讓開口講華文變成一種習慣。

  同樣地,位于傳統(tǒng)漁村的北根那示華小,該校學生過百,但是華裔學生只有區(qū)區(qū)4人,教師在教學上也必須用盡各種方式,華文摻雜馬來話,再加上自編的“教科書”,盡責地當一名好老師。

  班珍華小二年級華文教師卓冰彬說,她選擇讓學生通過唱兒歌來認識新詞匯。

  她說,從“客人來,看爸爸”到“妹妹背著洋娃娃”,或是“小星星”等兒歌,對非華裔學生來說,都是學習華文的“經(jīng)典好歌”。

  “這些兒歌對華人孩子來說,早在2、3歲時已朗朗上口,甚至被視為過時了的兒歌。但是,對非華裔學生而言,他們進入華小前,根本不曾接觸?!?/p>

  她說,除了通過兒歌,她也通過要求非華裔學生背誦簡短的小故事,以增加及鞏固學生們的詞匯。

  班珍華小一年級教師林麗鳳說,由于學生受母語影響,導致學習華文進度欠佳。

  她說,教師必須一個字一個字教,但是,非華裔學生的聲調(diào)是最大的問題。

  “學生以馬來語來拼音,導致整個句子都是同一聲調(diào),而我們都知道,華文是有4個聲調(diào)的?!?/p>

何燕云說,數(shù)學科里的中文字,都一律注上漢語拼音。(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何燕云說,數(shù)學科里的中文字,都一律注上漢語拼音。(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班珍華小數(shù)學老師何燕云則說,雖然數(shù)學所使用的中文字,與華文課相對來說,是比較少,但是她依然必須在所有數(shù)學題上,標注拼音。

  她說,雖然教學的準備工作多了,但是,只要學生有進步,她會很開心及滿足。

  班珍華小六年級華文老師許書涵說,該校把高年組學生根據(jù)學習進度,分成好與弱兩組,9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由2名教師負責教導,另5名比較弱的學生,則由1名教師教導。

  她說,要求學生多講,并通過句子擴寫來完成作文。

  “基本上,這里的情況是不可能跟上課程的,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學校的非華裔學生開口講華文、勇敢以華文表達?!?/p>

  在采訪過程中,老師們再三強調(diào),不是他們消極選擇不跟課程上課,只因華小的課程對非華裔學生們而言太深奧,即使資質一般的華裔學生也學得辛苦。

  那示華小教師鄭美榕受訪時說,原住民學生學習華文的進度,比其他非華裔學生好。

  她說,該校原住民學生占的比率高,由于原住民住家距離學校遠,再加上天氣的影響,原住民缺課率則比較高。

  她說,由于該校過去很多年來一直都是非華裔學生為主,所以在教導非華裔生上也很有心得。

老師們自編圖文并茂的漢語拼音手冊,以增加非華裔學生學習的興趣。(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老師們自編圖文并茂的漢語拼音手冊,以增加非華裔學生學習的興趣。(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教師會先以華文教學,再用馬來話,不能只用華文,否則的話,學生因為聽不懂而影響教學。在教材上,我也會準備各種好玩的教材,因為只有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非華裔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非常強的?!?/p>

  她告訴記者,她曾帶學生參加彭亨大學舉辦的汽車引擎營,其他學校的學生準備了整盒器材,她和學生則只準備了冰淇淋棒。

  “結果,我的學生自組的玩具汽車已開始發(fā)動,其他學生還在研究如何組裝,這次經(jīng)驗告訴我,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

【責任編輯:陸春艷】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華文教育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