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國漢語教師志愿者暢談工作感想
原標題:最大的收獲是友誼
日前,孔子學院總部2019年赴各國漢語教師志愿者崗前培訓結業(yè)儀式陸續(xù)舉辦——赴泰國漢語教師志愿者崗前培訓結業(yè)儀式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辦,來自13所高校的141名學員完成培訓;赴泰國及非洲、歐洲國家漢語教師志愿者崗前培訓結業(yè)儀式在廈門大學舉行,135名學員參加。
“這些志愿者在美麗的國度抒寫了動人的故事,也見證了兩國深厚的情誼。” 孔子學院總部志愿者工作處處長周卉說。
當好文化使者
漢語教師志愿者項目于2004年啟動,旨在積極推廣漢語,提高世界漢語教學水平,促進漢語和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傳播,加深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了解,增進世界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和交流。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該項目覆蓋了全球139個國家和地區(qū),累計派出漢語教師志愿者47000人次。
“以泰國為例,10多年來,孔子學院總部派出萬名志愿者在泰國近千所大、中、小學開展?jié)h語教學?!敝芑苷f。
在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寶鈞看來,漢語教師志愿者不僅是教授語言的漢語教師,更是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的橋梁?!白鳛槲幕涣魇拐?,漢語教師志愿者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促進了人文交流,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有益媒介。”
“把對中華文化的自信和熱愛化作動力,做好連接中外文化交流的‘友誼之橋’,搭建漢語學習的‘心靈高鐵’?!睆B門大學漢語國際推廣南方基地主任毛通文對即將赴漢語教學一線學員們的這番勉勵,也是志愿者們的愿望。
“我們即將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開啟一段全新的旅程。雖然前面的道路充滿未知,但我們會牢記囑托,傳播中華文化,搭建友誼橋梁,為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貢獻力量。”即將赴泰國任教、來自河南平頂山學院的張夢平一席話,道出了志愿者們的心聲。
邊教學邊摸索
來自河南理工大學的何玉和張夢平一樣,也將赴泰國任教。雖然已經完成培訓,但她坦言,教學方法還需在實踐中摸索?!岸唐谂嘤栔饕轻槍虒W步驟和教學框架,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面對的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不同,如何做到課堂設計詳略得當、如何將中華文化融入教學內容等都是挑戰(zhàn)?!?/p>
正在泰國做漢語教師志愿者的李旭回想自己剛走上講臺的情景,對當時遇到的問題仍記憶猶新。“每一位新任志愿者都會面臨語言不通、教育理念不同帶來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志愿者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多向本土老師取經。”李旭說。
隨著世界各地“漢語熱”的升溫,對漢語教師的需求越來越大,志愿者的工作壓力隨之增大,同時也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一位漢語教師志愿者需負責幾所學校的漢語課。
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愿者吳婧負責6個市民漢語講座班的教學工作?!皩W生主要是對漢語學習充滿熱情、熱愛中國文化的大阪市民。其中也有從中國留學回到日本,希望繼續(xù)保持漢語水平的關西外大本科生。因為班級學員年齡不同,尋找適合的教學方法著實讓我摸索了一段時間?!眳擎赫f。
快樂的大家庭
“看到小學生們送我的卡片,我就會想起每次上課前,那幾個特別活潑的孩子總要來抱抱我才愿意回到座位上,下課后也必須抱抱我才離開。他們融化了我的心??吹剿麄兊睦蠋熃o我的感謝信,又想起在小學課堂上,為了維持秩序,我有時也會批評他們,但他們回報給我的都是微笑。”曾在尼日利亞拉各斯大學孔子學院做了兩年漢語教師志愿者的吳靜怡如今已回國,回憶起自己的漢語教師志愿者經歷,覺得最大的收獲是友誼。
吳靜怡的感受也是漢語教師志愿者們的共識。對他們來說,將關愛和友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員感受到了溫暖,也收獲了來自學員的友誼。
“從最初努力適應泰國的教學環(huán)境,到現在每天和學校的泰國師生打招呼、聊天,我已經把他們當成了親人?!崩钚裾f。
在吳婧所帶的班級,因為學員年齡差別大,學生們不時會討論自己在中國的見聞,還會聊聊工作?!凹磳厴I(yè),正面臨著就業(yè)壓力的年輕人說起自己最近的想法和經歷,總會得到班上‘過來人’的一些建議。這些溫暖的交流,讓我感覺我們是快樂的大家庭——大家不是在上課,而是坐在一起‘閑話家?!?,從交流中感受最質樸的快樂?!眳擎赫f。(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