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華文媒體

“家園”征文:華文傳媒論壇讓我心弦震蕩

2016年10月25日 17:04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美國海外電視網(wǎng)總編輯 莫利人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已進行了8屆,我出席了6屆。每一屆論壇都讓我醒悟到中國在巨變,處處現(xiàn)代化,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對于中國各地能日新月異地向前、欣欣向榮地建設(shè),社會安定、和諧,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我感到由衷的高興。

  出國多年,我一直注視中國的動態(tài),但我只是一個井底之蛙,總認為國外比國內(nèi)好。自2005年起,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讓我重返好多故地,使我能更客觀地了解和觀察中國。在面對很多驚異的現(xiàn)況之后,我已不愿活在過去的執(zhí)著中。感謝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讓我的心弦不斷震蕩。

  自上世紀70年代起我經(jīng)常由紐約到大陸看“世道”,去了很多省市乃至西藏、新疆及許多無人有興趣光顧的偏鄉(xiāng)僻壤。我寫過很多涉及政治、體制、工農(nóng)業(yè)、民間社會實況的文章,這些圖文并茂,甚至長篇連載的報道,成了港臺和美歐不少人士看中國大陸的窗口。1997年香港回歸大陸,莫虎、李昌鈺等帶了一個著名華裔代表團到北京祝賀,當時外交部一位官員還問:“莫利人來了沒有?每當我們查閱海外一些報刊,總先找一下她怎么批判我們”。

  我報道了什么?“批判”了什么?我是否該愧疚與自責呢?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和西方現(xiàn)代化還有極大差距,我在中國搭飛機碰到很多麻煩。當時國內(nèi)未用電腦操作,機票上旅客的姓名、航班、起飛日期等都是用手寫的。世界民航組織統(tǒng)計,400個中國人中只有1個中國人要機票。而實際很多機票是虛耗的,飛機起飛時,座位是空的。1987年,國務(wù)院主管民航工作的國務(wù)委員鄒家華給民航局長胡逸州下了條子:“市面上買不到機票,機上座位又白白地空置,這個應(yīng)該組織解決好”。此后,我到中國搭機的情況才有所改觀。直到90年代之后,中國民航逐漸和國際接軌,我才消停了對有關(guān)方面的無奈指責。

  記得1985年我到“春城無處不飛花”的昆明,翠湖飯店是昆明的高級賓館之一,外觀潔白,但里邊的陳設(shè),尤其是沖洗間實在難以恭維。我在翠湖飯店租了房,扔下行李后,即請計程車司機帶我去看市容,并品嘗一下云南的“過橋米線”。昆明地處中國南疆高原,當司機帶我環(huán)繞了整個春城后,我沒見到什么“飛花”。那時昆明市的馬路非常狹小,污染較嚴重。

  由昆明去西雙版納每周有兩班飛機,但很多人進去了出不來,不是氣候反常,就是買不到回程票。我只得花400美元,雇一輛蘇制“伏爾加”及司機,他是位退伍的解放軍工程兵,路上來回4天4夜,沿途需經(jīng)過呈貢、晉寧、昆陽、玉溪、峨山、元江、墨江、普洱、思茅、景洪,甚至可以去勐海和接近緬甸邊境的打洛。這條昆洛公路屬戰(zhàn)備公路,是50年代末在馬幫行走的道上修成的。公路極其曲折和陡峭,汽車跑了沒多久,司機就嘆不迭聲地說:“坍方得如此厲害,又是泥石流,彎道又如此多,太險!太險!”

  第2天,沿線所見是老掉牙的破舊茅屋,田野上駕著老牛犁地、頂著烈日插秧的各族農(nóng)人,一幕幕貧困落后、與世隔絕的景象!然而,當汽車開到一個個小集鎮(zhèn)時,倒有不少修補輪胎的小鋪和一家挨一家的個體小飯館、小雜貨店,小鋪門口往往都有一個漂亮的廁所,以便行人方便完可去飯館吃飯或買包香煙和肥皂之類。這真是拉生意的絕好一招。相隔不遠,就是當?shù)卣ǖ墓珟?,則污穢不堪。

  晚上汽車開到墨江縣,在墨江賓館住宿,這是該縣一流的賓館,但沒有自來水設(shè)備,每天只從賓館院子里抽水兩次,每個客人到達時得在房里自行蓄水。水對他們來說非常金貴,因而客房內(nèi)的床單不予更換,馬桶、洗澡缸的臟臭是沒有理由不將就的。

  2天一夜后,西雙版納到了,我們住進版納賓館,高達100元一晚的房間,竟有老鼠和壁虎等大小蟲子伴著過夜。我離開西雙版納時,當?shù)匾晃桓刹坷蠗顏硭托袝r說,希望我能用筆多寫一些云南邊境的“天方夜譚”,讓外界發(fā)現(xiàn)這個被忽略的角落。

  因參加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緣故,我有機會在近年又去了云南,并自己再次去西雙版納。

  西雙版納曾被認為是中國生物資源最為豐富多樣的地區(qū)之一,也是中國唯一被世界公認的熱帶雨林。如今這里已經(jīng)和我想象的大不一樣了!房地產(chǎn)公司在這里造房子,從單身公寓到獨棟別墅,酒店也是一家挨一家。萬達還提供了希爾頓逸林和皇冠假日兩個國際品牌,據(jù)說還要建造“國際度假區(qū)”,包括主題樂園、酒店、公寓、購物中心……

  記得1986年我由廣州飛貴陽,飛機誤點5個多小時,由機場去貴陽市中心,當時貴州飯店離機場才17公里,但這段路程要開2個多小時。這條貴溪路,整整修了2年,但至少得花3年才能修好。當時90%的貴陽市民用煤餅為燃料,貴陽市民只要花兩三斤買米的錢就能買上100斤煤餅。隨意將煤灰和垃圾倒在大街上成習慣,再加上經(jīng)常下酸雨,由內(nèi)地搬遷來貴陽的工廠多,空氣污染嚴重。貴州是西南腹地,曾經(jīng)是夜郎國,是充軍、流放之地,明代大儒王陽明因貶官,在貴州很多地方停留。貴州有過多次移民潮,1986年,貴陽有150萬人口,卻有37家舞廳,每家天天滿座。在貴陽呆上幾天,就會發(fā)現(xiàn),大街小巷一片麻將聲,高朋滿座的館子里一片牢騷聲。

  腸旺面是貴陽極享盛名的風味小吃。光緒初年,貴陽有位姓蘇的生意人首創(chuàng)了這一美味,被世人稱為“蘇腸旺”,到了民國年間,腸旺面店遍布貴陽九門四閣,為數(shù)不少的貴陽人,清晨以腸旺面為早餐,晚間用腸旺面作夜宵,排隊費時不覺煩,常年吃不生厭,很多來貴陽的游客,“不吃3碗不過崗”。當貴陽友人從一家非常簡陋、據(jù)說又是貴陽市做得最好吃的小鋪子里給我買來一碗腸旺面,我和其他食客一樣,蹲在大街上吃起來。

2015年,作者參加在貴陽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2015年,作者參加在貴陽舉行的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貴陽人非常“好吃”,懂得“吃好的”,因此第八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2015年8月在貴陽舉行時,參會者吃到的菜肴色香味俱佳。我到過貴陽好多次,如今貴陽的舊貌完全洗盡。處處高樓林立,活力四射。在這個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城市里,蘊藏著許多設(shè)計之美、時尚之美、文化之美的建筑,它們或獨具特色、或功能前衛(wèi)、或標新立異。近幾年,貴陽集中出現(xiàn)了一批服務(wù)市民的公眾設(shè)施,這些承擔了服務(wù)市民功能的建筑,不論從外觀設(shè)計上,還是從內(nèi)部軟件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也對貴陽城市形象和城市功能的提升起了積極的作用。貴陽這個城市已非常洋派,街上看不到垃圾了,更不用蹲在街上吃腸旺面了。

  1988年我受邀到廣西龍勝縣采訪,時任龍勝縣督導(dǎo)和縣長的戴璘曾毫無顧忌地對我說:“人口四千萬的廣西,有600萬人沒解決溫飽問題,龍勝縣離桂林100公里,人口16萬2601人,其中5萬人吃不飽,全縣平均收入是100-200元,而最起碼的生活所需是200元。也許到1995年,我縣才能解決吃飯問題”。為什么呢?戴璘說:“龍勝縣日照短,年日照才一千一百多小時,莊稼病蟲害多。龍勝縣的梯田自明代起就開墾了,除了種田外,該地有滑石、鉛鋅、石棉、黃金等礦藏。龍勝的滑石礦儲量占大陸總量的三分之一,滑石礦銷美國、日本、泰國,由國家五金礦產(chǎn)進出口公司統(tǒng)管?!?/p>

1988年廣西僑辦主任帶作者在龍勝訪問鄉(xiāng)民
1988年廣西僑辦主任帶作者在龍勝訪問鄉(xiāng)民

  采訪后,我在海外報刊上為龍勝吶喊,希望有關(guān)當局重視龍勝這樣的窮地方,由5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龍勝,早該讓他們吃好穿好。2000年之后,這個自明代起就開墾的梯田成了旅游的熱點。由于梯田呈現(xiàn)出驚心動魄的人文景觀,國家給予雄厚的資金支持。有文件規(guī)定;凡是旅游扶貧重點村,年經(jīng)營旅游收入如不能達到100萬元、貧困人口人均旅游收入不能達到萬元以上,國家除給予補足還給予融資。龍勝縣有50個村屬于鄉(xiāng)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看來龍勝人能吃飽的問題應(yīng)該解決了!

  古渝州簡稱渝,渝即重慶,重慶素有霧都之稱,自民國以來,它一直是西南重鎮(zhèn)。1987年我來重慶時,參觀過紅巖村13號,聽過周恩來長期駐扎于此的介紹,去過曾家?guī)r50號,看過周恩來處理黨務(wù)的一些實物,參觀過當年蔣介石的官邸。

  1991年我到重慶的當日,《重慶日報》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解放“麻伍”中的童子軍》,“麻伍”即麻將隊伍的簡稱,當時十億人民八億“麻”,還有兩億“小麻哥”??吹竭@則新聞,我就作了一項調(diào)查:當?shù)匾凰W五年級148名學生有76名會打麻將,初二有232名學生,上過牌桌打麻將的有145人。當時大人天天搓,孩子心癢癢,麻將對兒童如同鴉片,很多學生不但學習成績下降,有的賭輸了就去偷竊扒拿。歷來重慶有“三絕”:纜車、火鍋、山城夜景,當時的纜車非常老舊,在纜車上觀看,周圍多數(shù)的房屋街道較殘破。

1984年作者在重慶采訪
1984年作者在重慶采訪

  重慶是中國內(nèi)地第一個進行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試點城市,95%的大中型企業(yè)從1988年開始實行承包經(jīng)理制或廠長負責制,但后來很多廠家無法實行自負盈虧,等著轉(zhuǎn)行或宣布破產(chǎn)。整個城市經(jīng)常停電,原本經(jīng)濟走勢非常不妙,但仍有很多盲流到此。

  2011年因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在重慶舉行,我看到了一個新重慶。不管是南岸、渝中,還是九龍坡、江北,昔日背街的破舊老街,如今都煥然一新,不僅新栽了相當數(shù)量的大樹,而且街道兩側(cè)的房屋都經(jīng)過整修。這些經(jīng)過整修的街道都是青磚灰瓦,綠樹成蔭,古香古色。重慶江北嘴解放碑的環(huán)球金融中心和洪崖洞及其周邊建筑群非常壯觀。重慶主城區(qū)都有一條以上的大型步行街,南岸區(qū)的沃爾瑪超市、北城天街步行街、南坪萬達廣場都空前的繁榮。

2011年,作者在重慶參加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2011年,作者在重慶參加第六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

  我是上海人,去上海采訪多次。記得1988年我在上海采訪,回到海外曾評論大陸應(yīng)增加新聞透明度,以體現(xiàn)改革進展度勢頭?,F(xiàn)在我覺得,當年我小看大陸改革的步伐了!如今我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微信,從這些微信中就能感到,政府沒那么多規(guī)矩了,大陸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已經(jīng)擺脫了以往的束縛。而好多國內(nèi)及國際新聞已由國內(nèi)搶先發(fā)布,在與西方主流媒體爭奪話語權(quán)方面,已大有進展。

  征文啟事:

  “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暨‘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中國行’”征文活動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2001年起,從南京、長沙、武漢、成都、上海、重慶、青島、貴陽一路走來。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至今已8屆,跨越15個年頭,參加過論壇的海外華媒人總數(shù)逾3000人(次)。

  “15年”、“8屆”,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華文媒體同仁能夠在同一時間在一地相聚,充分體現(xiàn)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生命力、影響力、向心力。

  有人如是說:“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是華文傳媒人的精神家園”;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是全球華文傳媒人相約的盛會和節(jié)日”;

  “我們在這里找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

  “論壇是全球華文媒體人交流、情感互動的平臺,是分享經(jīng)驗,探討問題,尋求合作和發(fā)展機遇的沙龍”。

  或許,你是參加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8屆元老”,或許因為某種原因你缺席過幾屆,或許你參加過行走中國活動……相信你一定有話想說,有感而發(fā),有事要記,有聞要錄。

  來吧,我們懇請你參加“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暨‘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中國行’”征文活動。寫一寫、憶一憶、想一想、品一品你曾參加相關(guān)活動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悟、故事、經(jīng)歷、趣聞、趣事……相信那“一點一滴”、“一草一木”是甜蜜和溫馨的。

  征文可圍繞“家園—我與華文傳媒論壇”這一主題,寫人,寫事,狀物、言情,“嘻笑怒罵”皆文章。征文體例不限,文風不拘,篇幅可長可短(1000-3000字),每篇征文的題目可自定,求的就是一個“真”字。記住,請隨征文附上3-5張與你寫的征文相關(guān)的照片(附圖片說明)。

  “家園”征文活動由中國新聞社舉辦。征文活動至2016年底截稿。所征集的文章將于2016年年底結(jié)集出版。

  征文的文圖稿件請發(fā)至:forum@chinanews.com.cn

  “家園”征文活動組委會

【編輯:梁異】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