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讀唐詩可幫助學生愛上華文
中國僑網(wǎng)12月4日電 近日,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登文章,作者楊時平講述了其對詩歌的理解,和詩歌在華文教學中的角色和意義。
文章摘編如下:
詩歌是中華文學一個重要的部分,就像小說和散文一樣,詩歌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華文的興趣,而唐詩可說是詩歌里最具特色的。
唐代文人寫的詩有格式和押韻,朗朗上口。許多唐詩適合中小學生背誦和朗讀。小學生適合朗誦和學習比較簡單的五言絕句,例如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等,或者七言絕句如杜牧的《清明》、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等。教師可以教導學生一些簡單易懂的唐詩,家長也能引導并鼓勵孩子朗誦唐詩。
在中學選修中華文學的中學生以及在高中選擇主修華文(包含華文和中華文學)的高中生,有機會領略唐詩更深層次的一面,明白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背景。以王維的《相思》為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如果在小學時朗誦過這首詩,到了中學,除了欣賞優(yōu)美的詩句,也能領略詩人用相思豆寄托他對親友深切的相思所包含的深厚感情。
我在中學和高中時用的中華文學課本,有一些唐詩的寫作背景、思想內(nèi)容、藝術成就等各方面的分析?,F(xiàn)在修讀華文文學的學生應該也有類似的課本。中學生和高中生也有機會接觸一些比較深奧的唐詩,其中包括五言律詩,例如白居易的《古原草》、七言律詩如杜甫的《蜀相》。教師和家長也能鼓勵高中生和中學生購買《唐詩三百首》,好讓他們有機會認識更多唐詩,并且領略各首唐詩所包含的意義。
學生如果在大學時選修中文系,將會有更多機會接觸許多內(nèi)涵豐富的唐詩,如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兵車行》等,并且深入地探索這些唐詩的奧秘。
總之,通過教授唐詩讓學生喜歡上華文,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優(yōu)美的唐詩可以做為學生接觸中華文學的開端,并讓他們漸漸愛上華文。(楊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