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經濟科技

“一帶一路”建設方興未艾 海外華商期待多方面發(fā)力

2017年06月10日 16: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資料圖:6月6日,國務院僑辦“僑務經科工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郭軍(右)、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出席。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資料圖:6月6日,國務院僑辦“僑務經科工作助推‘一帶一路’建設新聞發(fā)布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僑辦副主任郭軍(右)、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出席。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原標題:“一帶一路”建設方興未艾 海外華商期待多方面發(fā)力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 冉文娟)“一帶一路”建設方興未艾,海外華商參與其中的身影愈加活躍,其發(fā)揮的作用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為此,即將于6月12日在北京開幕的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將重點聚焦“一帶一路”。

  有數(shù)據(jù)表明,全球華商企業(yè)資產總規(guī)模約5萬億美元。而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當一部分華僑華人從事商貿工作,他們當中蘊藏著雄厚的經濟實力、跨國的營商經驗、廣博的人脈關系和豐富的智力資源,是參與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的橋梁和紐帶。

  “‘一帶一路’為華商提供無限的商業(yè)和事業(yè)發(fā)展空間。”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曾說:“搭上這輛快車、甚至不用搭車、順著方向做,僑胞們就能實現(xiàn)自身事業(yè)的提升?!?/p>

  此次工商大會將舉行海外華商與“一帶一路”建設圓桌會,相關話題必將引發(fā)熱議。那么,分享“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海外華商可以從哪些方面著力?

  基礎設施互聯(lián)互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yōu)先領域和重點方向,不少實力雄厚的華商企業(yè)從中覓得商機。

  2016年年中,泰國正大集團掌門人謝國民宣布將修建曼谷到羅勇長達211公里的高鐵項目,此線路途經旅游勝地芭提雅,泰國70%的經濟集中在鐵路沿線。目前,這個投資額高達1520億泰銖的項目已組建好團隊,開工后將成為華商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的鮮活例證。

  利用產業(yè)園區(qū)平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亦是不少華商的選擇。泰中羅勇工業(yè)園區(qū)總裁徐根羅表示,羅勇工業(yè)園真正快速發(fā)展就是乘著“一帶一路”建設快車的這幾年。其間有35家企業(yè)入駐園區(qū),實現(xiàn)工業(yè)總值55億美元,占園區(qū)最近十年累計實現(xiàn)工業(yè)總值的三分之二。

  與之相似,馬來西亞關丹與廣西欽州工業(yè)園,中新蘇州工業(yè)園等都由華商直接參與建設,這成為“一帶一路”設施聯(lián)通的示范項目。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社會基礎和長久保障,華商在其中的作用同樣不可低估。

  在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陳江和基金會宣布捐贈1億元人民幣,在未來10年支持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雙邊人才培訓項目,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yè)家的面對面交流。目前,項目已順利展開。

  “海外一些人對‘一帶一路’倡議還存在誤解,不少中國企業(yè)家對沿線國家也不甚熟悉,在企業(yè)走出去過程中交了不少‘學費’。建立雙邊人才培訓機制,就是希望通過面對面交流,加強理解互信,更快實現(xiàn)‘民心相通’?!本栀泝x式上,新加坡金鷹集團主席陳江和如是說。

  知名華商、怡海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琳達的“兩次捐贈”又是一例。2014年,塞爾維亞遭遇洪災,王琳達向當?shù)鼐用窬杩?0萬元人民幣。此后,她又出資在當?shù)鼐杞ㄒ凰變簣@。王琳達的善舉獲得了當?shù)卣兔癖姷谋碚煤托湃巍?/p>

  “當一家企業(yè)想在異國開展業(yè)務時,最重要的是交朋友”,王琳達說,“華商企業(yè)要通過文化、教育播下友誼的種子,讓公益慈善也沿著‘一帶一路’共同走出去?!?/p>

  第二屆世界華僑華人工商大會召開在即,相信350余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工商界精英的智慧碰撞,將推動海外華商和華商組織搭乘“一帶一路”快車,迎來更大的發(fā)展版圖。(完)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經濟科技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