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經濟科技

中國智能手機海外“圈粉”無數(shù) 在歐洲成銷量爆款

2018年04月30日 08:2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智能手機海外“圈粉”(市場觀察)

  “我真不敢相信它竟然有4000萬像素!”“這個對稱設計太完美了?!币幻习菪』锬玫饺A為最新款手機P20Pro后連連稱贊。近日,中國手機產商華為在法國巴黎大皇宮召開了新品發(fā)布會,1300多家媒體親臨現(xiàn)場,全球矚目。

  近年來,以華為、小米、OPPO、vivo為代表的國產手機品牌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區(qū)的銷售交出亮眼成績單,中國智能手機在海外“圈粉”無數(shù)。

  在歐洲成銷量爆款

  華為產品經理曾在德國柏林策劃了一個營銷活動,人們可以用自己當前使用的智能手機換一部華為手機。讓他意外的是,有人拿著一部嶄新的iphone7plus換走了華為Mate9。而在保時捷版Mate9發(fā)布當天,這款手機在歐洲網(wǎng)上商城的銷量達到了16萬部。

  近兩年,中國手機品牌在歐洲很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有不俗表現(xiàn)。西班牙《五日報》近日報道稱,華為已經成為西班牙受歡迎的五大智能手機品牌之一。凱度消費者指數(shù)公司的數(shù)據(jù)顯示,最近半年來,在西班牙銷量最好的11款智能手機中有6款來自華為,兩款來自小米。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2018年2月,華為旗下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的智能手機在俄羅斯的銷量首次超過蘋果,僅次于三星。

  不僅銷量領先,國產手機在歐洲市場的口碑也在不斷提升。俄羅斯一家門戶網(wǎng)站對13萬名智能手機用戶進行了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華為榮耀9和小米Mi6分獲“最佳性價比”型號第一、二位。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開拓發(fā)達國家市場是中國智能手機產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廠商具備這個實力。”

  在東南亞已是佼佼者

  2018年2月的一天,在印度南德里安必斯商場二樓的小米手機專賣店里,購買手機的人們正排著長隊。店長塔克解釋,當天是發(fā)薪日,人們有錢后就想購買自己中意的手機。據(jù)悉,這是小米2017年8月在南德里開設的第一家實體店,目前小米已在全印度開設了20多家專賣店。

  線上銷售和線下體驗的貼心服務,讓小米手機成為印度市場當之無愧的佼佼者。據(jù)IDC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市場超越三星,成為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前十名中除三星外全被中國廠商的產品占據(jù),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市場份額超過50%。

  印度手機行業(yè)協(xié)會的莫欣卓稱,中國手機廠商在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方面都可以與國際品牌相媲美:“在智能手機領域,中國廠商讓印度消費者消除了以往‘中國制造’的負面印象?!?/p>

  此前,OPPO手機已憑借22%的市場份額成為越南第二大智能手機品牌,并以17.2%的市場占有率在東南亞市場位列第二,vivo緊隨其后。

  用科技創(chuàng)新吸引用戶

  “當我使用專業(yè)相機時,它的功能僅限于拍照或者錄像。這款中國產的vivo手機除了有基本通信功能外,其前置攝像頭是最好的,這就是我喜歡這款手機的原因?!币晃幻邢み_爾特·拉奧的印度顧客曾拿著中國品牌手機這樣對媒體說。

  一枚攝像頭,反映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逐漸擺脫價廉質低的標簽,成為外國消費者眼中更具科技含量的高端產品。這背后離不開手機產商對技術研發(fā)的大力投入。

  目前,OPPO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東莞、美國硅谷、日本橫濱成立了六大研究中心。華為麒麟芯片已配置在華為旗下多個手機系列。年報顯示,華為2017年共投入897億元人民幣用于研發(fā),未來十年,華為還將以每年超過100億美元的規(guī)模持續(xù)加大在研發(fā)方面投入。小米也在多款手機中投入陽光屏、0.3秒指紋解鎖等多項高科技。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表示,下一步小米會繼續(xù)加大技術創(chuàng)新力度,開發(fā)更多智能產品。

  經濟學家賀鏗曾經指出,老的手機品牌衰敗得快,究其根本是遇到了技術創(chuàng)新問題,“不創(chuàng)新就會衰敗,要創(chuàng)新才有發(fā)展”。

【責任編輯:王嘉怡】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經濟科技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