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加急 僑企馳援湖北爭分奪秒戰(zhàn)“疫”情
僑企爭分奪秒戰(zhàn)“疫”情
神速攻關,拿出試劑檢測盒
本報記者 李嘉寶
“到武漢去,和家鄉(xiāng)父老共進退!”1月19日,剛剛開完公司年會的左威下了這樣的決心。
左威是湖南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營銷中心總監(jiān)。公司董事長為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戴立忠,他曾在美國生活工作近20年,2008年回國創(chuàng)業(yè)。
疫情當前,圣湘員工充分發(fā)揮了專業(yè)技術優(yōu)勢。左威這次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武漢,肩負著特殊使命。
1月14日,圣湘生物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為保障產品質量和生產供應,公司所有生產線滿負荷工作,24小時不間斷加班加點。一批批援助物資源源不斷地涌向抗疫前線。
1月25日,圣湘生物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全自動核酸提取儀、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配套耗材等價值1000余萬元應急物資。當天深夜,第一批捐贈物資從長沙抵達武漢。入庫、卸貨、發(fā)貨、客戶服務……這些細碎的工作,落在了幾天前主動奔赴疫情防控前線的左威身上。
“只有往前沖,盡快將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帶到前線,才能讓患者早診斷、早治療?!泵刻鞆那宄块_始,左威便穿梭在湖北各大醫(yī)院之間,跑倉庫、跑醫(yī)院,確保運送物資第一時間送達醫(yī)院。“越來越多醫(yī)院裝備圣湘生物新冠病毒檢測系統,減輕了臨床醫(yī)生的工作壓力。這段時間的辛苦沒有白費?!?/p>
深入疫情一線,與醫(yī)者同行,左威被同事們親切稱為“左將軍”。他也正是這場“KO-nCoV”戰(zhàn)役的前鋒將軍?!癒O-nCoV”戰(zhàn)役——圣湘的員工們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即“打倒新型冠狀病毒”戰(zhàn)役。
對研發(fā)人員來說,戰(zhàn)斗的號角吹響得更早。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初期,以戴立忠領銜的圣湘應急技術攻關小組成立?!澳切┨?,我們做了上百次實驗,有時候做實驗做到凌晨,整個園區(qū)只有研究院的燈還亮著。除了吃飯,幾乎沒有踏出實驗室?!毖邪l(fā)小組的一位成員回憶說。
從實驗室到抗疫前線,兵貴神速。
1月28日,圣湘生物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通過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審批,獲得醫(yī)療器械注冊證書。據戴立忠介紹,該試劑盒根據當前疫情控制痛點難點進行設計,采用圣湘生物獨創(chuàng)的“RNA一步法”技術,可適用于不同應用場景,操作簡單,檢測耗時短,能夠有效助力識別疑似病例特別是隱性感染者,快速分流患者,防止交叉感染,服務疫情防控。
“必須保障產品供應,讓診斷試劑成為臨床醫(yī)護人員的眼睛,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惫旧a副總監(jiān)袁亞濱堅定地說。
“不為困難找理由,只為成功找方法!”作為圣湘生物抗擊疫情應急專項小組負責人,公司副總經理、生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范旭接到任務后,全身心撲在抗疫工作上,每日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
“當人們恐懼疫情時,我輩必須主動擔當,守護國人健康?!狈缎裨谂笥讶@樣寫道。
援建“火神山”,17年后再出征
本報記者 李嘉寶
2月9日下午,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開始收治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移動工作站、遠程會診車、搶救車、治療車、送藥車……當天,看著新聞鏡頭里一臺臺熟悉的ICU病房設備,李陶薇振奮極了。
“天奧的產品能得到火神山醫(yī)院一線醫(yī)生的認可,我們打心眼里高興!”她在朋友圈中寫道。
2009年,李陶薇從英國回國。目前,她擔任南京天奧醫(yī)療儀器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并任江蘇省僑聯青年委員會委員。對她來說,今年的復工,從除夕夜開始。
“武漢版小湯山醫(yī)院急需醫(yī)療設備!”1月24日除夕夜,來自武漢國藥系統的一個電話,讓李陶薇和公司馬上進入了“戰(zhàn)斗狀態(tài)”。當晚,公司管理骨干都收到了消息。大年初一一大早,天還沒亮,各部門負責人全部集結在公司。
“清點現有庫存,馬上向武漢發(fā)貨”“大年初一車間開工生產”……公司工作群里,一條條信息發(fā)布,天奧上上下下動起來了。
1月25日下午5時許,首批手術室、急診室、護理部需要的1187件醫(yī)療物資發(fā)往武漢。1月26日晚8時,支援物資到達火神山醫(yī)院倉庫,這也是火神山醫(yī)院接收的首批醫(yī)療物資之一。
員工們的復工積極性讓李陶薇既欣慰又感動。“浦口當地員工第一時間趕到公司,一些參與過2003年北京小湯山醫(yī)院建設工作的老員工也來了。從部門負責人到一線員工,大家義無反顧,迅速到崗?!?/p>
大年初二、初三,公司為加班的員工們發(fā)了紅包。大家在工作崗位上,共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jié)。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醫(yī)護人員沖在最前面。我們要做好保障工作,把更多醫(yī)療設備送到一線,這是我們的本職工作,也是企業(yè)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崩钐辙边@樣給自己、也給公司員工加油鼓勁,公司上下擰成了一股繩。
如何進一步打通上下游供應鏈,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李陶薇馬不停蹄地忙前忙后。協調原材料供應商、聯系政府相關部門幫忙動員,一批上下游企業(yè)也迅速復工,李陶薇松了一口氣。“只依靠我們自己庫存的原材料,公司是不可能迅速恢復生產的。”
從1月25日開始,公司發(fā)貨單上一個個增加的數字背后,是李陶薇和公司員工夜以繼日忙碌的身影。數千套治療車、ICU探視系統、無線移動醫(yī)療車等設備陸續(xù)發(fā)往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
“17年前,公司參與北京小湯山醫(yī)院建設時,主要捐贈了鋼塑的醫(yī)用家具。此次供應武漢抗疫前線的醫(yī)療設備更加高科技和智能化?!崩钐辙闭f,“ICU探視系統設備是其中的亮點產品。該設備通過網絡連接實現信息流的不接觸傳輸,使醫(y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實時看到病人的狀態(tài),避免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感染。”
“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迅速建成投用,離不開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的中國人、許許多多企業(yè)的辛勤付出,充分體現了中國在物資生產、調配、供應等環(huán)節(jié)的驚人力量。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們非常驕傲?!崩钐辙闭f。
從大年初一到現在,公司的生產線沒有停過?!拔覀円浞肿龊脗鋷鞙蕚洌?4小時待命,隨時等候前方的召喚。”李陶薇說。
八百里加急,捐贈空調抵武漢
本報記者 李嘉寶
“3天之內向武漢火神山醫(yī)院發(fā)貨!”1月24日,接到醫(yī)用凈化空調緊急發(fā)貨通知的楊誠坐不住了。作為南京天加環(huán)境科技有限公司成品儲運部經理,他明白,這是一個異常艱巨的任務。
醫(yī)用凈化空調對空氣溫濕度、凈化等級、換氣次數、顆粒物濃度等維度的控制有嚴格要求。同時,每套醫(yī)用空調系統還會根據醫(yī)院各個區(qū)域功能不同,進行定制化設計。通常情況下,貨期一般在25至30天左右。
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1月25日,在公司董事長、南京僑商聯合會會長蔣立的領導下,“武漢新建醫(yī)院緊急工作組”迅速成立,全面負責火神山醫(yī)院、雷神山醫(yī)院、黃石醫(yī)院等在建醫(yī)院凈化空調設備的方案制定與設備供應,并對方案設計、選型協調、供貨調試等工作進行明確分工。
在公司緊急凍結各大區(qū)域所有庫存設備后,楊誠開始了緊張的統計工作。他逐一聯系所有分公司,統計出全國范圍內可調用的設備數量,匯總詳細參數。
1月26日,楊誠將統計清單反饋給火神山項目組。他一刻沒有松氣,立即著手聯系同事,聯絡物流,為發(fā)貨工作做好準備。
1月27日是3天發(fā)貨“軍令狀”期限的最后一天。這天凌晨,楊誠接到了火神山項目組確認設備參數的回復。
“我提前聯系了幾位同事,大家從老家開車趕回南京,27日在工廠集合,開始了貨物的清查、調配與裝貨工作?!睏钫\說。
人有了,物流成了最大的難題?!按竽瓿跞?,大型設備的物流基本上停了,發(fā)往武漢的物流更是難上加難?!睏钫\打了整整一上午的電話,終于找到了一家愿意發(fā)貨的物流公司?!鞍税倮锛蛹保边_武漢!”
1月28日凌晨,天加捐贈的首批6臺套醫(yī)用凈化空調設備順利到達武漢火神山醫(yī)院現場。
3天發(fā)貨,4天交付,任務完成!
楊誠來不及興奮,又投入到雷神山醫(yī)院的設備調配與發(fā)貨事宜中。2月1日,從南京、天津、成都多個工廠發(fā)貨的第二批捐贈設備,抵達武漢雷神山醫(yī)院。
物資抵達后,要在幾天內安裝完畢,人手不夠怎么辦?南京天加總部基地指令武漢分公司——“管理層全部上陣,不惜一切代價確保設備安裝萬無一失?!?/p>
“那些天,武漢大街小巷空空蕩蕩,但火神山、雷神山工地上熱火朝天?!惫敬髤^(qū)經理張海峰說,“大家團結一心,誰有困難,需要搭把手,別人總會幫上一把。大家都明白,工程進展得越快,疫情就能控制得越好?!?/p>
又是忙碌的3天,經過20名工作人員每天15小時的奮戰(zhàn),設備安裝任務圓滿完成。
目前,在火神山、雷神山兩家醫(yī)院的ICU病房、負壓病房、檢驗室等核心凈化區(qū)域,由天加捐贈的14臺套專業(yè)醫(yī)用凈化空調設備一直在順利運轉。
臨危受命,再開一條生產線
本報記者 賈平凡
“等寧德新生產線正式開工后,生產的第一批100萬個民用口罩將全部捐贈?!苯邮鼙緢笥浾卟稍L時,安發(fā)國際控股(新西蘭)集團公司總裁、MEO健康呼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煒語速很快,語氣很急,“2月14日,從海外購置的生產口罩機器調試完成,正式啟動生產。
連日來,為了在福建省寧德市緊急籌建一條日產15萬個民用口罩的新生產線,高煒在寧德和廈門之間來回奔波:“生產口罩必需用的無紡布、熔噴布(過濾紙)等生產原料很緊張,需要四處聯系貨源?!?/p>
“家鄉(xiāng)親人們的健康平安是我最大的牽掛。寧德有300多萬人口,每天口罩的需求量大約是120萬個。此前,寧德市只有一家口罩生產企業(yè),每天的生產量只有2萬個左右,缺口很大?!睘榻馊济贾?,受寧德市委委托,高煒臨危受命?!艾F在,口罩是比黃金還寶貴的東西。日產15萬個口罩,雖然離寧德市的總體需求還相差很遠,但我們想盡自己的一份力?!?/p>
高煒的忙碌不是從這兩天才開始的。高煒生產口罩的公司在廈門,年前因為口罩供不應求,他和公司員工一起加班,打包發(fā)貨,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下午才回家過年。
“兄弟姐妹們,新年好!因為疫情加重,社會民用口罩緊缺,非常時期,我想盡快復工,支援防疫,希望大家支持!”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高煒在公司微信群里以這樣的方式拜年。很快,他得到了大家的熱情響應。
“我可以馬上回公司!”“我可以從寧德趕回廈門幫忙!”公司員工的熱情響應令高煒感動不已。大年初一下午2時許,高煒在廈門的口罩生產公司正式復工,生產機器飛轉,客服熱線不斷。
“大家三班倒,加班加點趕制,但每天5萬個口罩根本供不應求?!备邿樥f:“各地對口罩的需求量都很大。我現在一天接到的訂購電話比過去一個月都要多。一聽到‘口罩’兩個字,我的心就揪在一起?!?/p>
“堅決抵制漲價,盡一切可能供給中國市場?!备邿樀膼蹏閼?,感動著每一位在車間里忙碌生產的工人。
在企業(yè)生產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高煒的熱心捐贈也一直沒斷過。
2月3日,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吉巷鄉(xiāng)坂中村村主任高已德收到一個快遞。他知道:“高總捐贈村里的500個口罩到了!真是雪中送炭!”
收到口罩的遠不止坂中村。春節(jié)期間,高煒的企業(yè)先后向寧德市的鄉(xiāng)村和吉林僑商聯合會各捐贈5萬個、3萬個KN95口罩。
“農村的疫情防控條件相對簡陋,但絕對不容忽視?!痹诤M?0多年,高煒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出發(fā)的地方,“這次疫情牽動著每一位華僑華人的心。將防護口罩送到家鄉(xiāng)人民的手上,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希望通過我們企業(yè)小小的善舉,帶動海外僑團,共同為守護社會安寧和人民健康盡一份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02月17日 第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