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僑鄉(xiāng)傳真

盲目擴種致溫州多地花菜滯銷 價格從3元跌到3毛

2017年01月11日 11:08   來源:溫州日報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瑞安上望街道的花菜田。吳小雄 攝
瑞安上望街道的花菜田。吳小雄 攝

  昨天(1月10日),準備踏上返鄉(xiāng)歸程的楊紅衛(wèi)開著自己的運貨卡車,駛入了瑞安市上望街道上綠蔬果專業(yè)合作社。往年的這個時候,他通常是開著空車返鄉(xiāng),但今年他載上滿滿一車花椰菜。

  “聽說最近花椰菜滯銷,我也來拉一車,運回商丘平價賣掉,也算幫這里的農戶一點忙。”他說,不僅如此,他還給本地同樣跑運輸的老鄉(xiāng)打了招呼,返鄉(xiāng)時都來拉一車“愛心”花椰菜。

  上綠蔬果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潘孝雷告訴記者,昨天就有6輛像楊紅衛(wèi)這樣的運貨返鄉(xiāng)客車來到合作社,一車能運上兩噸花椰菜?!八麄兂D暝谌鸢埠蜕糖饍傻嘏芪鞴线\輸,今年遇上花椰菜滯銷,返鄉(xiāng)客能以每斤0.2至0.3元幫忙拉走一些品相較差的花椰菜。”

  最近,我市(溫州)瑞安、蒼南、龍灣、樂清、平陽五個花菜規(guī)模種植區(qū)的菜農們都遭遇了花菜嚴重滯銷、價格暴跌的問題,而且這一低迷的市場狀況持續(xù)已達10多天。在馬嶼鎮(zhèn)梅嶼社區(qū),很多農戶都在田里忙著收割花菜。菜農洪作華傷心地告訴記者:“現在跌到了兩三毛無人問津。”一位業(yè)內人士說,確實如菜農所言,近段時間的花椰菜價格是“斷崖”下跌,上月21日還能維持每斤3元多的價格,10天后跌到了十分之一都沒人收購。

  瑞安市農業(yè)站副站長吳小雄說,從去年11月至今一直是氣溫偏高的暖冬天氣,導致90天、95天、105天等不同生長期的花菜沒了時間差,收獲上市期過于集中。氣溫偏高,而多數花椰菜種植基地配套的冷藏冷鏈設施落后,未經預冷的花菜裝車后經長途運輸馬上發(fā)熱變質,沒法外運和銷售,客商也不敢收購?!盎ㄒ朔N植成本在每斤0.6至0.7元,跌到目前這個價格讓許多菜農苦不堪言,有的干脆不采讓菜爛在地里。”他說。

  特殊天氣情況是花菜滯銷的天氣原因,盲目擴種卻是今年各地花椰菜滯銷“雪上加霜”的人為原因。2013年至2015年瑞安種植的松花型花菜品種平均畝產值7000至8000元,致使許多農戶今年跟風。不少種植雙季稻的糧田,去年改種一季水稻一季花椰菜;種植區(qū)域也從傳統(tǒng)的上望、汀田擴張到南濱、馬嶼等地,種植面積一年新增了1萬多畝。蒼南縣農業(yè)部門稱,花椰菜被不少菜農叫“大路菜”,因為種植管理比較簡單,近幾年畝產效益不錯,減去成本還有5000元收益,所以2016年種植面積至少擴大3000畝,甚至有些原來種植西紅柿的大戶都轉種花椰菜。

  這幾天,像上綠蔬果專業(yè)合作社這樣的花椰菜集中收購點,都在加班加點幫助農戶消納花椰菜。潘孝雷說,已經一周連續(xù)加班到半夜兩三點,幫助農戶對花菜進行預冷、包裝,再裝車向全國各地發(fā)貨。據了解,目前各地花菜銷售情況已大有好轉,但價格還是很難回升。隨著冷空氣來臨,我市氣溫有所下降,花椰菜集中上市的情況會有所緩解,收購價也將止跌回暖。

  目前,我市各地農業(yè)部門都已下派人員到生產基地,幫助菜農發(fā)布銷售信息,發(fā)動機關、企事業(yè)單位購買愛心菜。瑞安市還發(fā)動當地新聞媒體,為各大農貿市場、超市、企業(yè)等單位提供花椰菜產地銷售情況。樂清花菜菜農也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求助。為了解決花菜滯銷問題,浙江星光農業(yè)有限公司開始大量收購平陽萬全、昆陽等地的花菜,利用烘干機加工花菜干。附近菜農得知消息紛紛送菜上門,目前已經收購十幾萬斤,昨天開始加工。

  記者手記

  “賭博”式擴種,受傷總是難免的

  這次的花椰菜滯銷與前幾年的大棚番茄滯銷情況十分相似:天氣原因導致農作物集中上市,市場在短時間內需求飽和,引發(fā)價格暴跌,而農產品難以長期保存的特性讓農戶損失慘重。

  農業(yè)生產多數靠天吃飯,農民兄弟不容易,每遇這種情況,社會各界都是積極援手,但我們更應該去追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在政府相關部門身上,雖然采訪中農業(yè)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曾有過預警,但這些預警到位了嗎?真正把盲目種植的后果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明白了嗎?這些信息進村入戶了嗎?任何一項工作,是走走過場還是竭盡所能,效果肯定不一樣。

  其次在種植戶自身,既然是大規(guī)模種植,就要明白市場規(guī)律,不能用過去的市場狀況來評估現在或未來的收益。因為前兩年市場回報率高,少數農戶今年甚至以“賭博”式的心態(tài)簽下每畝1000多元的高價地租種花椰菜。有這樣的冒險精神,那就要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農業(yè)市場化生產已有多年,農民必須學會在市場共舞中調整自己的節(jié)奏,學會“風險控制”,消滅或減少風險事件發(fā)生的各種可能。

  再次在各地對農業(yè)的配套設施建設和市場風險應對上。在這次的花椰菜滯銷中,瑞安上綠蔬果專業(yè)合作社有較好的冷藏設備,有近年來逐步儲備的客商資源,遭遇滯銷時,至少不會束手無策。冷鏈建設能延長農產品的銷售周期和運輸距離,對短期的滯銷有緩沖作用,客商資源是農產品銷售的直接渠道,未雨綢繆能在非常時刻變成救命稻草。當然,如果能建立包銷的訂單種植,則更加確保農戶的收益。

  總之,天上不會掉餡餅,農產品熱銷的背后一定要有冷思考,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悶聲發(fā)財”。

  本報記者 沙默 報道組 陳云超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