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鄉(xiāng)美食:冬至將至 廣東臺山咸湯圓受青睞(圖)

中國僑網江門12月19日電 題:僑鄉(xiāng)美食:冬至將至臺山咸湯圓受青睞
作者:李曉春
冬至,又稱為“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節(jié)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廣東臺山,人們喜歡用各種本土食材來烹飪一鍋獨具地方特色的咸湯圓在冬至當天與家人一起享用,寓意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

據臺山當地的老人介紹,以前在農村里,每年冬至前一個多月,家家戶戶就陸續(xù)開始揀米、洗米、搗米、篩粉、曬粉。如今,到臺山各大菜市場及各鄉(xiāng)鎮(zhèn)的糧油店里都能買到各種各樣的糯米粉。
臺山人搓湯圓比較簡單,只需將糯米粉放入盆中,在粉堆中間撥開碗口大的位置,再將燒好的開水倒入,用筷子或直接用手攪拌開水和粉,直至開始呈粉團狀,然后通過手腕的力度邊搓邊揉,搓至面團均勻且沒有小團狀或粉粒狀,就可以將粉團用手掰開或用刀切開一小塊,搓成長條狀,再按平時食用需要的大小掐出小粉團,放在掌心,雙手呈順時針方向將其搓圓即可。為了避免搓好的湯圓粘在一起,臺山人還會在放湯圓的盤子或簸箕中撒上少量的糯米粉,搓好的湯圓看上去就像潔白的大珍珠,粒粒均勻圓潤。

據介紹,以前臺山人把在冬至前幾天或冬至當天煮湯圓這一習俗,稱之為“做冬”或“過冬”,煮湯圓的配料較為單一。但,隨著當地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農貿市場各種食材供應上的不斷充實,臺山人可選擇搭配的食材開始日趨豐富,再加上他們對當地食材的了解和對家人飲食習慣的掌握,催生了不同口味的臺山咸湯圓。比如,臺城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人們多數會選擇雞、廣式臘味(臘鴨、臘腸、臘肉)、魚片、蝦米、豬肝、瘦肉、冬菇、魚餅等食材來搭配;而在汶村等沿海鎮(zhèn),人們多數會選擇水蟹、泥蟲、生蠔、海蝦、紫菜等食材來搭配。也有人喜歡混搭各種自己或家人喜歡的食材,如剁好的鯪魚肉、洗好的金針菇等。
除了搓湯圓之外,其他食材的準備也比較關鍵。白蘿卜削皮、切絲備用;雞、臘味、豬肝、瘦肉等肉類要洗凈,切成小塊備用;冬菇要提前泡發(fā)好,去除菇柄,切絲備用;蝦米洗凈備用;煎好的魚餅切絲備用;魚片切好,用生抽、姜絲稍作腌制備用;蟹類要刷洗干凈、去除內臟和腮部、切塊備用;泥蟲要翻過來、沖洗干凈備用;海蝦、生蠔沖洗干凈備用;紫菜稍微泡發(fā)好備用;香芹、芫茜、蔥等洗凈、切成小段備用。
臺山人煮咸湯圓的做法也比較簡單,整個烹煮過程只需20至30分鐘。把鍋中的水燒開后,按照各食材的易熟程度先后放入,首先放入肉類和白蘿卜絲,待煮至10分鐘左右,放入其他食材,等再次煮沸后放入湯圓進去一起煮,等湯圓完全被煮沸的湯汁浮起時,放入香芹、芫茜、蔥等配料,關火后再放入鹽、生抽等調味料進行調味即可裝碗食用。在吃咸湯圓時,多數臺山人還喜歡撒點五香粉或放點辣椒醬進行佐食。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小小的一碗咸湯圓,足可窺視到臺山人的飲食習慣,他們對當地新鮮食材的掌握和運用,促使他們在飯桌上能有更多的選擇和出品。隨著移居海外的臺山人不斷增加,如今除了到臺山的茶樓飯館能品嘗到咸湯圓之外,在遍布臺山人的世界各地,臺山媽媽們也能搭配當地的食材來烹飪出富具臺山飲食特色的咸湯圓與親朋戚友一起享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