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集美學村:每一棟建筑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原標題:每一棟建筑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本報記者 黃懷 應潔 羅子泓
集美大學本部,124米高的“尚大樓”巍然矗立,從任何方向都能望見。這幢十余年前投用的大樓,至今仍是整個集美學村的最高建筑。
“尚大樓”的得名,并非因為其個頭高大——“尚大樓”是集美學校知名校友、印尼愛國華僑李尚大的子女以李尚大之名捐建的。事實上,當我們走在集美學村各校的校園里,幾乎抬頭就能看到由校友捐建的、各類帶著名字的建筑、場館,而每個名字背后,幾乎都有一段故事。
70年來,不計其數(shù)的集美校友以實際行動繼續(xù)踐行著校主陳嘉庚捐資助學的精神,推動集美學村在新時期不斷發(fā)展壯大。近日,我們采訪了集美校友總會永遠名譽會長任鏡波,聽他娓娓道來,那些關于集美校友的動人往事。
生前捐建多棟大樓 卻不愿以自己名義命名
“從1985開始,李尚大先后在國內(nèi)捐資超過一億五千萬元,在安溪、廈門以及集美母校捐建了很多地方,在他生前,卻從來沒有一幢樓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苯衲暌呀?jīng)85歲高齡的任鏡波有著讓人羨慕的記憶力,說起校友們的故事來如數(shù)家珍。
在任鏡波印象中,李尚大“人高馬大”,雖然比任老年長十幾歲,兩人卻是“忘年交”。李先生的很多捐資項目都是由任老具體操辦的,因此對這位“老學長”,任鏡波非常熟悉和欽佩。
“我們經(jīng)常說‘嘉庚精神、尚大情懷’,他是一個心胸寬廣、重感情的人,做了好事不愿留名?!比午R波說,僅是在集美大學,李尚大捐資的項目就包括村牧樓、燦英樓等,前者以李尚大的老師、集美中學校長陳村牧的名義,后者用了李尚大夫人吳燦英的名字。
在集美中學,李尚大還和陳嘉庚外孫、李光前之子李成義一起捐建了一座綜合體育館。關于這幢體育館的名字,兩人互相謙讓,“李尚大主張叫‘成義樓’,李成義說叫‘尚大樓’,最后兩人請來多位‘軍師’商議,最后決定叫‘福山樓’?!比午R波揭秘說,“福山樓”得名于“福山園”,是陳嘉庚種植菠蘿、橡膠發(fā)家的福地,叫這個名字,既有紀念之意,也有吉祥的寓意。
“尚大樓”的得名,更經(jīng)歷了一段曲折。2005年,任鏡波應李尚大之邀到印度尼西亞作客,順道向李先生提起,集美大學正在推動新校區(qū)計劃,需要建一棟大學辦公樓,希望得到李尚大的捐助。李尚大找子女商量后,決定捐款1000萬元,但子女想要以“尚大”命名,卻遭到李尚大的反對。2008年10月,集美大學迎來建校90周年時,這幢大樓落成剪彩,李尚大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沒想到半個月后,李尚大就溘然長逝,“尚大樓”成了這位踐行嘉庚精神的集美校友的永久紀念。
社會各界慷慨捐資 助力集美學村發(fā)展
在嘉庚精神的指引下,社會各界慷慨捐資一直是集美學村發(fā)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校友捐資助學的故事幾乎時刻都在上演,其中既有很多像李尚大這樣的大企業(yè)家,也有很多剛剛起步的創(chuàng)業(yè)者,甚至是并不寬裕的普通人。
在任鏡波的腦海里,香港校友杜成國也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這位印尼歸僑曾在集美中學讀書,后來到了香港,靠著在維多利亞公園為游客、菲傭拍照謀生,還把自己在北京的四合院賣了,先后為集美學校捐資了500萬元?!八约荷罘浅9?jié)儉,卻把錢都省下來捐了。2010年,杜成國又在集美校友總會捐了80萬人民幣作為助學金,截至2018年,這筆助學金先后幫助了262名學生?!比午R波說。
在集美學村各校,各種各樣的獎教學金不勝其數(shù),很多都由校友捐資設立,集美校友在世界各地的校友會共有60多個,不少資助都通過校友會這個橋梁完成。任鏡波說,集美校友總會一年發(fā)出去的獎助學金就有50多萬元,捐助者有普通校友、老師,甚至還有與集美學校根本沒有“血緣”的人。
“去年,集美一對老教師捐出了本來計劃買墓地的6萬元,老先生先過世,特別交代不要買墓地、把骨灰撒向大海就可以了?!比卫险f,一開始他們并不想接受這筆“沉重的捐款”,在老先生遺孀的一再堅持下,總會才收下了這筆沉甸甸的捐資。許多受過捐助的校友也在工作后參與到助人的行列中來。
“有一個外地人士叫余本龍,他不是集美學校校友,也不是校友親屬,就因為住在集美、受到嘉庚精神感染,聯(lián)系我們,去年起每年捐出2萬元作為助學金……”說到捐資助學,任老的記憶庫里的故事大概寫也寫不完。正是通過這些故事,我們看到了嘉庚精神、集美校友的力量,看到了支持集美學村今天仍在蓬勃發(fā)展的溫暖而又強大的力量。
【名片】
集美學村
集美學村是集美各類學校及各種文化機構的總稱,它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于1913年傾資創(chuàng)辦,享譽海內(nèi)外。原集美學村包括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幼兒園 ,以及廈門水產(chǎn)學院、集美航海學院、集美師范??茖W校、福建體育學院、集美財經(jīng)??茖W校(現(xiàn)已全部并入集美大學),集美歸國僑學生補習學校(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等學校,還包括福南堂、圖書館、體育館、音樂廳、龍舟池、航海俱樂部等設施。學村形成了由學前教育至小學初中高中、從本科教育到碩士博士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也是廈門重要的旅游風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