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打造改革開放“樣板間”
原標題:中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打造改革開放“樣板間”
【解說】2018年9月,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中國僑聯原主席莊炎林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講述了改革開放之初引進外資建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飯店的經歷。
莊炎林介紹,1978年,國門初開的中國吸引了大批外國游客。當年全國旅游入境人數達到180多萬人次,但國內飯店數量卻遠不能滿足需求,為此,中央專門成立“利用僑資外資建設旅游飯店領導小組”,莊炎林任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負責具體工作。
【同期】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 中國僑聯原主席 莊炎林
當時飯店欠缺到什么程度呢,不僅北京缺,各地旅游景點也缺,像桂林來講,許多華僑華人進來,沒地方睡,每個人打地鋪,所以他就寫了一首打油詩,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來桂林睡地下。
【解說】莊炎林認為,建合資飯店不論從政治還是經濟上來講,都對國家很有利。然而“中外合資”這個詞在當時既無法律可依,又無先例可循,合資2000萬美元建飯店,一時間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莊炎林明白,這不僅是工程問題,更包含了解放思想、沖破陳規(guī)限制的意義。
【同期】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 中國僑聯原主席 莊炎林
一個是對于外資合作思想沒通 ,我們自己為什么不能造(飯店),要外國人來造(飯店),我們自己不會管理飯店嗎,還要外面的人來管理飯店,同時他們認為這個飯店蓋起來以后都是要吃虧的。(我們)要把先進的外面的經驗引進來,資金引進來合作,但是一定要結合中國的實際,所以當時國內要解決最大的問題就是思想認識問題,思想要開放。
【解說】1982年4月,建國飯店建成開業(yè),第一年便賺了150多萬元人民幣,4年時間便還清全部銀行貸款。同時,建國飯店還開創(chuàng)了中國飯店業(yè)直接引進國際化經營管理的先例,先進的經營管理讓建國飯店成為改革開放的“樣板間”,經驗在全國推廣。
【同期】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 中國僑聯原主席 莊炎林
最后第一年算下來賺了一百五十多萬(人民幣),第二年賺了四百萬(人民幣),第三年賺八百萬(人民幣),第四年賺了一千五六百萬(人民幣),十年以后結帳下來賺了7.8倍的投資。
【解說】隨后,莊炎林接連參與了長城飯店、兆龍飯店、麗都飯店等一大批合資飯店的籌建工作?;貞浧甬敃r的場景,莊炎林感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的變化天翻地覆,但都離不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八個字。
【同期】原國家旅游局副局長 中國僑聯原主席 莊炎林
我們當時改革開放,現在看起來很簡單,當時也是困難重重,但是沖破了困難就迎向勝利,長江后浪推前浪,現在不斷的發(fā)展,不斷的(進步),所以改革開放沒有終止,只有進行時??偟膩碇v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當時為什么阻力那么大,(因為)思想不解放,另外,再好的經驗國外的先進(經驗)必須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
【解說】盡管已近百歲高齡,莊炎林身體依然硬朗,他愿意接受新事物,仍參加公共活動、受邀發(fā)表演講。他說,只要是對大家有利的事自己都會去做。
馬俊瑋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