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攝影人創(chuàng)作茶館版《清明上河圖》復刻人生百態(tài)
【解說】耗時3年多、拍攝上萬張照片中選取了近千張素材,并提取90個人物、花費一年時間后期處理……近日,一幅全景展現(xiàn)“交通茶館”眾生相,交錯著復古時髦風格的6米長卷式照片《時光》被網友稱為茶館版的《清明上河圖》,4月25日,記者來到交通茶館,探訪作品背后的故事。
交通茶館是重慶唯一保持著七八十年代風格的茶館,也是周邊市民進行喝茶、交談的社交場所。走進茶館,伙計正穿梭在人群中上茶,老茶客圍坐在桌前打牌,幾位學生正在寫生,茶杯寄存柜、鳥籠里的八哥、木質座椅……老物件保留歲月的痕跡,絡繹不絕的茶客為老茶館增添了新的活力與生機。
【解說】《時光》作品的作者熊良彥就是因為喜愛這種意境,3年來每周在交通茶館“泡”3到5天,用鏡頭記錄交通茶館中人來人往的生活場景。他表示,茶館的??秃芏喽际歉浇耐诵堇先?,在這里喝了幾十年的茶,一桌一椅一蓋碗,茶館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變過樣。
【同期】熊良彥
反映的就是我們重慶的鄉(xiāng)愁,也是我們老百姓的故事。這個東西里面更多的是讓人們看到我們重慶人的生活、中國人生活,我們這種安逸自在、幸福的一種狀態(tài)。留給后人,今后后人看到這幅照片就如同穿越時光一樣,來到當下。感受我們重慶人今天的生活、中國人今天的生活。
【解說】近年來,交通茶館如同穿越般獨特的年代感以及厚重的城市氣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地游客來品茶、打卡。
談笑風生的市民、揮毫潑墨的畫家、風格各異的游人、異常忙碌的伙計都是熊良彥《時光》的畫中人。
【同期】熊良彥
他們兩個是一對金婚夫妻,老伴就陪著老頭天天早上到這兒喝茶,接近20年了都是這個樣子的。這兩個是來自澳門的,這個是來自臺灣的,他們三個是大學同學,在廣州組建了一個音樂工作室。
【解說】在6米長卷中,熊良彥把交通茶館三維建筑空間逐次打開,成為一個展示平臺和瀏覽看面,將3年多拍攝上萬張照片中選取了近千張素材提取處理,組織不同段落、不同人群的劇場化表現(xiàn),全景式表現(xiàn)交通茶館生活狀態(tài)。諸多人物各具情態(tài)又不至紊亂,從整體角度展現(xiàn)了老茶館的風貌。
【解說】熊良彥說,隨著城市的變遷,交通茶館可能有一天也將被新的建筑取代,在這之前,老茶館依舊每天在發(fā)生新的故事,在這期間,他還會“泡”在這里,記錄這個在時光夾縫中依舊故我的角落。
賈楠 陸晨晨 重慶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