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wǎng)2月1日電 題:華裔青年說丨史敏:艾美獎獎杯很沉,我非常自豪
美國當?shù)貢r間1月15日,第75屆艾美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中國設計師史敏及其團隊憑借著為影視劇《最后生還者》設計的完美片頭,一舉拿下“最佳片頭設計獎”。
領獎臺上的她,身穿黑色禮服,腳踩高跟鞋,御姐范十足,熠熠閃光。本期“華裔青年說”,我們邀請史敏,講述她追逐夢想、收獲成果的故事。

“艾美獎是學生時代定下的第一個職業(yè)目標”
艾美獎是美國電視界的最高榮譽,過去,從未有中國大陸的設計師能夠捧起艾美獎的獎杯。這一次,史敏和她的團隊同伴曾瀟霖雙雙獲獎,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華人之光”。
史敏坦言,“艾美獎是我學生時代定下的第一個職業(yè)目標”。她說,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在入行5年半不到6年的時間,達到一個類似“職業(yè)天花板”的目標,以致于獲獎名單公布時,整個人狀態(tài)比較懵。尤其是起身上臺領獎時,盡管一再告誡自己,“千萬不要緊張,千萬不要跌倒”,但可能是心理暗示太強了,反而跌倒在觀眾席當中。
史敏說,直到重新在觀眾席坐定,她才反應過來,獎杯已經(jīng)踏踏實實在手中了。那時的她,想到這一路的付出,五六年來努力的工作,看看身邊的團隊伙伴,不禁紅了眼眶。

“獎杯很沉,但體驗和收獲是滿滿的”
面對記者“獎杯沉不沉”的提問,史敏笑稱,“沒有想到獎杯那么重”。她說,領獎那天,從得獎拿到獎杯,到后來的頒獎典禮以及聚會結(jié)束,時間大概是從下午6點半左右到晚上12點?;氐郊液?,她的胳膊特別酸,為此還吃了一顆止疼片,但“體驗和收獲確實是滿滿的”。
史敏說:“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設計師,能站在艾美獎的領獎舞臺,是特別驕傲、特別自豪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看到這屆艾美獎有特別多的亞裔設計師、演員、導演等,很多亞裔的藝術家被提名或者拿到獎,感到非常自豪?!?/p>
用抽象化語言打造完美片頭
談及此次獲獎的片頭,史敏說,“片頭設計師所需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之一,就是要在短短的一分鐘內(nèi),對片子的精華進行濃縮提升,形成抽象化的轉(zhuǎn)述”。
影視劇《最后生還者》講述了真菌病毒爆發(fā)后,主人公如何在末日里存活的故事。片頭一開始,菌類瘋狂地生⻓,變幻成高速公路橫穿于城市高樓大廈天際線間,又以抽象形態(tài)變幻成美國地圖、人臉和防護網(wǎng),最后幻化為兩位主人公的形象。
她說,項目最初,導演指明“主題就是創(chuàng)建一個微觀菌群,即構(gòu)建視覺幻象奇觀”。這句話從始至終貫穿了整個創(chuàng)作的根源。團隊依照導演繪制的分鏡故事作為參考分工完成。史敏的主要工作是先用3D數(shù)字雕刻軟件設計形狀各異的菌類、苔蘚地形,然后使用3D模型貼圖繪制軟件去做一些模型的貼圖,最后再進行畫面構(gòu)成、推敲打光渲染等一系列的工作。
看起來只有1分零7秒的短片,背后卻是一個20~30人的團隊近1年的努力。團隊成員包括導演、設計師、動畫師、特效模擬師、剪輯和制片等等,光主創(chuàng)就有6個人。整個團隊是在導演的引領下,齊心協(xié)力共同完成片頭的。

“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是一把雙刃劍”
史敏的作品風格非常強烈——一種黑暗美學和超現(xiàn)實主義的糅雜。她表示,這是目前她一直在推敲并且想去完善的個人藝術風格體系。她說,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個人風格特別強烈的話,肯定會有客戶喜歡。但在做商業(yè)項目的時候,就要根據(jù)客戶的要求去慢慢調(diào)整。
史敏從小喜歡畫畫,從少年宮學畫到參加藝考,都打下了比較扎實的美術功底。2010年,她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的電影美術設計系,除了學習專業(yè)知識,還學習了攝影、燈光、剪輯等一系列電影視聽的基礎知識。2015年,史敏到美國南加州大學的電影學院留學,主修動畫與數(shù)字藝術專業(yè),還學習了2D動畫技術及數(shù)字多媒體藝術。畢業(yè)后進入了索尼影業(yè)實習,之后則是一直在與Elastic.tv公司合作。

作為片頭設計師,史敏笑說自己有點像“變色龍”,各種風格都需要掌握。生活中,她特別喜歡從各個學科收集創(chuàng)作靈感,比如藝術、建筑、舞臺設計、服裝設計等多個領域。除了看書,還喜歡去博物館或是走進大自然,吸收各種各樣的感受,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史敏的作品唯美、精細,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語言,她的作品獲得艾美獎的肯定,也登上過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獲獎后,很多對影視設計行業(yè)感興趣的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留言向史敏“取經(jīng)”。
面對這些問題,史敏給出的答案是,當面臨愛好和現(xiàn)實二選一的情況下,選擇熱愛是對自己有利、相對靠譜的決定,她鼓勵年輕人去嘗試更多可能。同時,年輕人要打開思維的固有方式,比如說做電影,不要只看電影,可以去看別的東西,包括當代藝術、服裝設計、建筑、詩歌、文學類作品,或是聽音樂,從各種藝術形式里汲取營養(yǎng)。
(稿件來源: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ID:qiaowangzhongguo);作者:王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