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中羅建交70周年 “漢字之美”交流展羅馬尼亞舉辦
中國僑網(wǎng)10月22日電 據(jù)《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當?shù)貢r間10月19日,為慶祝中國同羅馬尼亞建交70周年,2019“漢字之美”漢字創(chuàng)意設計交流展羅馬尼亞站開幕式在布加勒斯特議會宮成功舉辦。中國駐羅馬尼亞大使姜瑜,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李立、外方院長白羅米,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漢字之美”發(fā)起人于丹等出席了活動。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書法院、羅馬尼亞文化界人員,及當?shù)貪h語愛好者等百余人參加交流展。
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白羅米在致辭中表示,歡迎愛好中國文化的朋友歡聚一堂,共享文化盛宴。白羅米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這次活動讓大家有機會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隨后,于丹教授發(fā)表了題為《中文的鄉(xiāng)土》的演講,以生動的例子剖析漢字與中國文化、中國人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引導聽眾領略漢字之美。于丹教授回顧了“漢字之美”全球青年設計大賽發(fā)起的初衷及全球巡展所取得的成果,指出這項全球性的文化項目為中國文化的推廣和國際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徑。
趣味十足的“拼字游戲”把活動推向高潮,參加交流展的羅馬尼亞觀眾爭先恐后地排起長隊參與游戲。觀眾通過圖畫形象深入理解中國漢字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共同體驗漢字之美。隨后,中國書法院院長管峻在現(xiàn)場進行書法展示,行云流水、力透紙背的筆畫之美令觀眾贊嘆。
姜瑜表示,中羅都有燦爛的文明,兩國交往源遠流長。早在17世紀,羅馬尼亞人斯帕達魯就前往中國并寫下著名的《中國漫記》,向歐洲打開了介紹中國的窗口。中羅建交70年來,兩國始終保持友好合作,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兩國跨越時空,持續(xù)推動文化互學互鑒,不斷深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希望大家從傳統(tǒng)文化中獲取更多啟迪,在交流碰撞中發(fā)現(xiàn)更多機遇,繼續(xù)積極致力于中羅友好合作,共同開創(chuàng)中羅關系的美好明天。
“漢字之美”漢字創(chuàng)意設計“一帶一路”交流展羅馬尼亞站活動由北京師范大學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chuàng)新與文化傳播研究院和布加勒斯特大學孔子學院等機構(gòu)承辦,是慶祝中羅建交70周年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楊嘉成 陳亮 周修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