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大馬尋訪“自梳女” 擬拍紀錄短片(圖)

中國僑網9月12日電 據馬來西亞《光明日報》報道,3名廣東東莞理工學院新聞系的學生為了完成以“自梳女”為題材的作業(yè)短片,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尋找自梳女的足跡。
她們短片中的主人公,名叫周月笑的自梳女,所逗留的地方正是大馬的檳城,林睿、許育珩及蘇澤賢在尋找她過去的同時,更在檳城義福街找到了另一位還健在的95歲自梳女,讓她們不虛此行。
林睿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說,她們3人是在多年前看了《自梳》電影后有感而發(fā),決定以自梳女為題材來拍攝作業(yè)短片,在東莞,她們訪了近10名自梳女,并做成一個短片,而其中一名從檳城回來叫周月笑的自梳女,更是他們片中的主人公。
參與窮游網站贏大獎
為了讓這個短片更為完整,3人當時就希望能到大馬繼續(xù)拍攝短片,那時就提起勇氣以《唯有歷史與青春不可辜負》為題的自梳女記錄拍攝計劃參與了窮游網站的活動,萬萬沒想到獲得了大獎,并如愿來到了檳城。
“我們向學校請了假,從來沒出過國的我們就這樣提著攝影器材來到了新馬。我們先在新加坡逗留了7天,已完成了當地的自梳女拍攝,第二站就來到了檳城,最后一站在吉隆坡,在馬逗留5天?!?/p>
3人本計劃來馬前從網上搜尋到《光明日報》5年前自梳女的相關報道,并想通過《光明日報》訪問報道中的自梳女和養(yǎng)女,卻沒想到兩母女都在兩三年前相繼過世。她們唯有找了養(yǎng)女的先生拿督李永光,讓他回憶當年。而從小在義福街長大的李永光,帶他們走遍檳城遺留下來的“姑婆屋”。她們在義福街,找到了一名還留在檳城的95歲自梳女方流金。
“我們一早已聽說要在檳城找自梳女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可說已經絕跡。在中國,還是可以找到一些自梳女,年紀最輕也有80歲,最老也有100多歲,她們很多都會在老人院或齋堂養(yǎng)老?!?/p>
很多自梳女雖已回到中國,但她說,從她們的口述中,對這個逗留了數十年的地方,還是有著深深感觸和懷念。
她說,她們在新加坡的牛車水也訪了幾名自梳女,也收集了不少有關自梳女的背景和資料,但來到檳城,卻收獲最多,主要是李永光對自梳女過往的背景和生活非常了解,而檳城多處遺留下來的姑婆屋更是充滿著原汁原味,讓她們的拍攝內容變得豐富。
李永光花了半天帶她們走訪南華醫(yī)院街一帶多處的姑婆屋。李永光一出生就住在義福街,他一直都為那里識字不多的自梳女幫忙寫信回中國,后來更娶了家對面的黃玉珍為妻,黃玉珍是由3名自梳女收養(yǎng)的養(yǎng)女,所以他對自梳女再熟悉不過。
95歲自梳女仍能自理
3人在義福街訪到的自梳女方流金已95歲,目前精神狀態(tài)欠佳,很多回憶都非?;靵y,據她的一名租戶李先生說,她當年和18名自梳女同住在這里,17名都去世了,如今只剩下她一個,她話不多,但自理能力很好,自己煮飯自己吃,雖然走路有點辛苦,也很少見她有任何病痛。
方流金來自廣州番禺,她說話不很清楚,但當問到她為何不回中國時,她清楚地用廣東話說:“沒錢回去啊!很多年前有回去中國一次,現在都沒有機會了?!?/p>
方流金有一名養(yǎng)女,已經嫁了人,養(yǎng)女每星期都會來探望她一次,談到養(yǎng)女,她露出欣慰的笑容:“她有一名兒子,兒子很爭氣,她每月都會寄錢給我。”
“我的錢都用在女兒的學費上了,供她念到高中,再沒錢給她念大學?!彼鎺нz憾地說。
她雖然在很早以前就和其他的自梳女一起買了這間姑婆屋,但因為要工作,一直沒機會住下來。后來老了就回來,直住到今天,大家都稱她為“流姐”。
機緣巧合住在姑婆屋隔壁
林睿說,她們來檳就住在愛情巷一帶,后來才知道,原來她們旅館的隔壁就是當年周月笑居住的地方。
“笑姐曾跟我們述說不少她當年在檳城的故事,很仔細地述說每一個人物和場景,我們沒想到機緣巧合下會住在她姑婆屋的隔壁,真好,可以來檳城感受她走過的足跡。”
她說,大家都稱80歲的周月笑為“笑姐”,父親是名水客,她有12名兄弟姐妹,她排行第三,她當年就住在檳城愛情巷的姑婆屋里。
后來笑姐回到中國養(yǎng)老,再也沒機會再回到檳城。她說,她們是在幾年前訪到了笑姐,而早前笑姐不慎摔傷,已中風癱瘓。
“她常說她最愛和姐妹們一起到觀音亭去拜拜,還有一些她常愛去地方,我們都會去感受下?!?div class="m0kcwgq" id="function_code_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