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海外新移民文學呼喚經典之作 需要發(fā)現者和拓荒人

2014年11月21日 09: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社廣州11月21日電 題:海外新移民文學呼喚經典之作

  中新社記者 楊凱淇

  “我像看《紅樓夢》一樣,看了這本書好多遍。”在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上,美國女作家李敏緊緊拉著“偶像”周勵的手激動地說。

  由中國國務院僑辦主辦的首屆世界華文文學大會已于20日在廣州閉幕,來自近30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余嘉賓參加了此次盛會。

  受邀參會的李敏告訴中新社記者,多年前當她離鄉(xiāng)赴美的時候,隨身攜帶的正是周勵創(chuàng)作的那本《曼哈頓的中國女人》?!斑@本書鼓勵著我在美國發(fā)展的整個過程,雖然文字并沒有古典文學那么精專,但其中的精神激勵了我和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對我們來說,這就是一部經典之作。”

  20多年前,作為新移民文學的早期代表作,周勵創(chuàng)作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與曹桂林創(chuàng)作的《北京人在紐約》影響了當時的整整一代人。

  但在周勵眼中,自己的作品僅僅是把內心的真實感受抒發(fā)出來,創(chuàng)作初衷也只是希望激勵一些能夠在困境中發(fā)現自身價值的人?!拔覐膩頉]有想過它會成為暢銷書,身在美國,我也并不知道國內其實有這么多人看過這本書?!彼χf,“粉絲”的熱情讓她有點受寵若驚。

  在海外,和周勵感同身受的新移民作家還有很多。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新移民文學已經涌現出一大批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受到海內外讀者以及學者專家的充分肯定與褒獎。然而,對于新移民文學中是否存在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經典之作,華文文學界一直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

  樂觀者認為,新移民文學經典的春天已經來臨或即將來臨;保守者則堅稱,迄今為止新移民文學經典尚未產生。

  對此,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江少川告訴中新社記者,所謂文學經典,首要的自然是作品本身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與淘洗,但此外也需要“發(fā)現者”和“拓荒人”。

  “事實上,目前還沒有也很難有一個公認、固化、一成不變的標準來認定、評判文學經典?!北M管如此,在江少川看來,移民文學仍是孕育經典的文化土壤。

  他解釋說,在華文文學領域,新移民作家從祖(籍)國移居他國,在移居國他們被視為少數族裔、“他”者身份,用華語創(chuàng)作更是遠離了當地主流文化系統,但也正是這種邊緣狀態(tài)恰恰給新移民作家提供了滋生文學經典的土地與溫床。

  “新移民作家經歷過原鄉(xiāng)與異鄉(xiāng)兩種不同的人生體驗,在創(chuàng)作中也就具有了雙重的人生視野,這對于文學而言是異常寶貴的?!苯俅ㄕf,此外,新移民作家通常具有良好的雙語能力,能夠比較順利地吸收與借鑒西方文化與文學的優(yōu)良之處,這些因素都為新移民文學的經典化提供了堅實基礎。

  江少川在研究中發(fā)現,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會涌現出優(yōu)秀而富有才情的作家,新移民作家也不例外。但縱觀海內外學界,對這一群體作品的解讀、闡釋、評價和研究者甚少,這與新移民文學的蓬勃發(fā)展和取得的實績并不匹配。他坦言,文學經典的出現實際上也需要海內外的學者、評論家的共同努力。

  早在2010年,旅美華人作家、著名文學評論家陳瑞琳就曾在一次研討會上提出把海外華裔文壇女作家中的嚴歌苓、張翎、虹影三人譽稱為“三駕馬車”。這一提法在文壇引起了不小的影響。江少川評價其是呼喚新移民文學經典的第一聲響亮的集結號,但僅靠這一聲呼喊顯然不夠。他呼吁海內外學者、評論家要勇于挑戰(zhàn)傳統觀念,集中學術隊伍謀劃研究策略、路徑和方法,做新移民文學經典的“伯樂”。(完)

【責任編輯:劉郁菁】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