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張澍:留美十年只為“言傳身教”僑胞京劇

2015年03月09日 16:48   來源:今日中國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wǎng)張澍在排練現(xiàn)場 (今日中國/喻捷 圖)
張澍在排練現(xiàn)場 (今日中國/喻捷 圖)

  張澍,北京京劇院著名老生演員,2000年6月赴美國費城演出,隨后定居美國長達10年之久,2010年重返北京京劇院,那個張氏“老生”在舞臺上再度贏得票友的叫好。

  美國傳藝

  雖然身著便裝,但是,《沙家浜》中“智斗”的唱段一經(jīng)唱起,張澍便渾身透露出師父馬長禮的勁頭。在京劇圈,馬長禮是一位重量級大師,他飾演的《沙家浜》中的刁德一,迷倒了數(shù)代京劇愛好者。

  張澍的回國曾經(jīng)是圈子中很多人熱議的話題。2015年春節(jié)前后,他將代表祖國,與自己的劇院一起赴美演出,有人打趣說,他此行是“衣錦還鄉(xiāng)”。

  2000年,張澍受邀至費城京劇社演出、講學(xué),當?shù)鼐﹦酆谜吆推庇旬惓崆椋辉賾┱埶粝?。看到海外僑胞對京劇如此熱愛,又苦于沒有老師,張澍受到觸動,在他們的再三央求下,糾結(jié)很久,張澍忍痛割舍了中國偌大的舞臺和觀眾群,答應(yīng)留下來“先試一試”。

  雖然京劇在商業(yè)市場和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下,面臨各種挑戰(zhàn),但在北美華人小區(qū),仍有一大批票友和戲迷發(fā)燒友,他們原籍中國大陸,不少是世家子弟或名將之后。盡管從事不同工作,卻始終熱愛中華文化,將京戲作為雅集聚會的娛樂節(jié)目和精神食糧,使中國傳統(tǒng)戲曲在海外得以薪傳。

  在這樣的華人圈中,張澍有了施展余地。僅3個月,費城京劇社就在張澍的帶動下開始有了演出,但他還是感覺力不從心?!皞€人的力量不足以把所有的東西全部傳授給他們?!?/p>

  此時,位于紐約的齊淑芳京劇團看好張澍,開始約他前往演出,張澍欣然應(yīng)允。齊淑芳曾在《智取威虎山》中飾演小常寶,一度紅遍大江南北。20世紀80年代,為了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美國人更了解京劇,“小常寶”在美國成立了京劇團。紐約華人多,京劇演員有二三百人,市場氛圍也比費城好得多。

  在齊淑芳的力邀下,張澍擔(dān)任了該團的執(zhí)行董事、副團長、導(dǎo)演、演員,在那里,張澍感覺“如魚得水”。

  在紐約,一邊演出一邊教學(xué),張澍結(jié)識了熱愛京劇的各界僑胞,也有一些美國學(xué)生慕名前來學(xué)習(xí)武戲。這些學(xué)生在張澍身邊很快就耳濡目染地掌握了京劇的神韻。

  傳統(tǒng)京劇,一般會有三個髯口(各式假須的統(tǒng)稱,一般用犀牛尾、馬尾、牦牛毛或人發(fā)制成):黑色、灰白色、白色,以區(qū)別角色的年齡。根據(jù)所帶髯口的不同,肢體、眼神以及念白都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張澍把這些統(tǒng)統(tǒng)教給了自己的洋弟子。

  2011年在湖北舉辦中國京劇藝術(shù)節(jié),張澍所在的藝術(shù)團前來參加演出,帶了幾個外國“戲迷”,他們用英文演出了《拾玉鐲》、《三岔口》,臺上臺下一片歡樂。

  唱響百老匯

  2002年,張澍參與國僑辦慰問海外僑胞的演出,他當時代表旅美華人藝術(shù)家,交響樂隊伴奏,唱的是現(xiàn)代京劇《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那次走了紐約、費城、波士頓等三個地方,所到之處,必獲掌聲。

  2003年,張澍和他的藝術(shù)團唱進了美國百老匯,這成了他演出生涯中“非常榮耀的一件事情”。

  許多藝術(shù)家以進入百老匯為畢生的榮耀和追求,張澍也不例外。在紐約,各大劇院都集中在百老匯這條街上,競爭激烈,沒有一定的水平很難進入。

  “那邊不僅對藝術(shù)質(zhì)量要求嚴格,而且在經(jīng)濟方面也要求苛刻,為此,我們考慮排一出大戲。”

  在大家的協(xié)商下,最后敲定由齊淑芳親自掛帥,率張澍等70多個演員,演出全本的《楊門女將》,張澍扮演寇準。生旦凈丑全面展示。“我們把中國在美國各地的精英匯集到一起,排了這出戲?!睆堜貞浾f。

  齊淑芳“唱腔”、“身上”都好,當年她62歲,“實在太棒了!”

  誕生了200多年的京劇藝術(shù)是中國的國粹。19世紀中期,京劇融合了徽劇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shù)特點,在北京形成。

  自1936年梅蘭芳進入百老匯演出后,70年來沒有一個京劇團再度進入,齊淑芳率團演出全本的《楊門女將》在美國算是一次轟動,因為劇目龐大,需要嚴格的訓(xùn)練和排練,排練日期長達5個月?!澳敲炊嗯畬ⅲ械姆b、道具和布景都從國內(nèi)制作運到美國。”

  “這樣高規(guī)格演出的背后是海外華僑華人的鼎力襄助?!睆堜f。京劇票友遍布北美各大城市,光是紐約就有三四百人,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能聽到鑼鼓聲。票友較活躍的華人聚居地,包括美東的紐約、華盛頓,美西的洛杉磯、舊金山;加?xùn)|的多倫多、加西的溫哥華等地,每年都有各種不同的表演活動。一些票友、發(fā)燒友由于喜愛京戲,平時省吃儉用,一旦有機會登臺表演或現(xiàn)場觀看,便不惜一切傾囊贊助,這次也不例外。

  因為演出費用高昂,華人團體自發(fā)熱烈捐款,其中一位來自臺灣的羅蘇菲女士,60歲才拜中國八大名旦之一、張派青衣薛亞萍學(xué)藝,朋友們都贊她“大器晚成”。她說,為了讓更多的觀眾知道中國的京劇唱到了百老匯,“多少錢都愿意掏”。

  三場演出,原本百老匯收取的費用是每場7萬美金。

  “看到我們募捐,百老匯被感動,三場戲只花了10萬美金,場場爆滿?!睆堜貞浾f。

  京劇的海外傳播

  對于2015年赴美演出的城市之一亞歷山大,張澍十分熟悉,2004年,亞特蘭大交響樂團把他請去,跟該團一起合作了《智取威虎山》,除了指揮一人是同胞,其他全是外國人。

  “當時的排練確實很吃力,他們對于京劇的節(jié)奏,包括勁頭,不是那么能理解。排練了十天之后,才慢慢找到感覺?!睆堜f。

  京劇在海外傳播,張澍認為難度最大的就是教唱,“他們的口音很重,唱出來的味道很難達到那么醇厚?!?/p>

  外國人為什么喜歡打虎上山?在張澍看來,一是看字幕,能懂,二是發(fā)聲,他們喜歡,從唱歌這個角度來說,從high C 到high D音區(qū)如此之高,“我們唱這個太easy(簡單)了。”張澍說。

  他表示,京劇的發(fā)聲需要胸腔、鼻腔和腦后音,跟西方人唱歌完全不同?!鞍ㄎ覀兊牡ぬ锖退麄兊陌l(fā)聲也完全不同。我們的高音區(qū)要高得多?!?/p>

  說起自己的弟子,張澍說,還是華僑居多,特別是來自寶島臺灣的華僑。

  其中,他最喜歡的一位弟子是紐約正華中美文藝社社長白正華。她出生在臺灣,年輕時就讀于臺灣文化大學(xué)中文系,來美國后一直從事銀行工作。雖然是一位金融界人士,但她從小對京劇藝術(shù)非常著迷,大學(xué)時就曾登臺演出,而且喜歡扮演老生。

  當年,正華文藝社將京劇名著《趙氏孤兒》搬上紐約林肯中心舞臺,成就了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盛事。

  對于自己的弟子,張澍自稱下了很大的心力,“一周三天課。教完之后,回到北京,她第一出唱的就是《搜孤救孤》。第二次為了申辦奧運,又唱了《捉放曹》。她是一位業(yè)余愛好者,但是在票友界水平很高。”

  以張澍在海外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海外僑胞欣賞傳統(tǒng)京劇主要以臺灣同胞為主,大陸人對京劇的認識多半停留在八個樣板戲上,對于傳統(tǒng)京劇,臺灣人反而有更深刻的理解。不同的是,他們?nèi)狈蠋?,“身上”不行,沒有表演?!皬倪@方面,我們要去多幫助他們。”

  在美國,張澍和他的團隊教了20多個來自臺灣的弟子。他生活在東部,主要在紐約、費城、華盛頓、波士頓等地穿梭。波士頓那邊,他親自去成立了大波士頓劇社,一周開車去三次,教他們演唱。

  重返國內(nèi)舞臺

  2004年,張澍邀請師父馬長禮和譚派第六代傳人譚孝曾赴美演出。

  18歲時,張澍就拜馬長禮為師,作為馬長禮最喜歡的弟子,張澍像他的兒子一樣,在師父家常住5年,形影不離地悉心學(xué)藝。

  當年張澍拿定主意去美國時,師父一度并不理解,直到親眼看到自己的愛徒在美國還是過著原汁原味的“戲班生活”,才放下心來。在國外,單靠唱戲并不能生存。張澍感慨,這是海外京劇藝人的最大難題。

  為此,在去留的問題上,張澍一直十分“糾結(jié)”。

  “我們很想把傳統(tǒng)的京劇藝術(shù)帶給美國,想為中美文化交流發(fā)揮一點微薄之力,說好說,做起來卻有一定難度。因為那邊不像大陸市場運作得這么好,也不可能有固定的觀眾群,一出戲演好幾天。”

  在紐約,張澍沒事就盯著他最喜歡的央視11頻道看,女兒覺得奇怪,爸爸到了美國,看的還全是京劇,張澍說“沒辦法,爸爸干了一輩子。”

  每次看到北京京劇院上演的劇目,張澍就熱血沸騰,“因為我曾經(jīng)是其中的一員?!?/p>

  在美國,張澍雖然已經(jīng)揚名立萬,但是,他感覺這里的一切并不能滿足自己渴望長時間在舞臺上演出的欲望。

  “一年半載也會有一場重要的大型演出,站在那里,觀眾熱烈鼓掌,謝幕幾次下不來,我也很激動,可是畢竟太短暫,過后又會沉寂很長時間?!?/p>

  看到中國的觀眾群日益成熟,自己當年所在的京劇院在中國乃至全球已經(jīng)成了一個知名的品牌,2010年,在美國定居10年后,張澍毅然選擇回國。在長安大戲院進行了一場考試,經(jīng)過院方投票,順利地回到了北京京劇院。

  回國后,如魚得水的張澍領(lǐng)銜主演了《趙氏孤兒》、《龍鳳呈祥》以及《風(fēng)雨同仁堂》等劇目,當然,還有他的拿手好戲——刁德一。

  55歲的張澍,至今嗓音完好,除了老師教的“發(fā)聲”方法,還有他自己的長年苦練。雖然舞臺上還是當年那個字正腔圓的“老生”,但是張澍的戲迷隊伍卻在不斷擴大。這次去美國西部演出,洛杉磯、亞特蘭大都有他的戲迷。“他們肯定會去捧場?!睆堜院赖卣f。

【責(zé)任編輯:李明陽】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fù)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