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shè)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英籍華人》聚焦華人身份認同 文化融合中"尋根"

2015年11月13日 14:44 來源:中國僑網(wǎng) 參與互動
字號:
白蓮娜(左)帶著紀錄片《英籍華人》來華展映現(xiàn)場。(法國《歐洲時報》英國版/楊揚
    白蓮娜(左)帶著紀錄片《英籍華人》來華展映現(xiàn)場。(法國《歐洲時報》英國版/楊揚 攝)

  中國僑網(wǎng)11月13日電 據(jù)法國《歐洲時報》英國版報道,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系高級講師白蓮娜(Elena Barabantseva)帶著自己和攝制團隊花了兩年時間拍攝的紀錄片《英籍華人》(British Born Chinese),來到中國進行首次展映,走進中央民族大學,引發(fā)一場關(guān)于身份、移民的討論與思考。

  兩個華裔男孩成長經(jīng)歷:中國人or英國人?

  時長46分鐘的紀錄片《英籍華人》,講述了兩名生活在曼徹斯特的12歲華裔男孩Daniel和Kelvin的故事。他們的父母來自中國香港,在曼城從事中餐業(yè)。兩個孩子性格迥異,因為黃皮膚、黑眼睛的特征,Daniel和Kelvin在同齡人之間都遇到過歧視。學校里中國人不多,同學們對他們區(qū)別對待。

  導演白蓮娜是俄羅斯人,大學在明斯克白俄羅斯大學學習中文,后赴曼徹斯特大學深造。2006年,白蓮娜成為BICC(由英國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以及布里斯托大學,三大高校共同參與的全英高校中國研究中心,簡稱BICC)研究員,其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當代政治、少數(shù)族裔、移民、邊界地區(qū)人際關(guān)系、跨國婚姻等。

  兩年前,受BICC資助,白蓮娜和她的同事開始一項紀錄片形式的研究項目。原本打算用鏡頭講述曼徹斯特唐人街歷史的他們,在一次活動中偶遇了正在做義工的Kelvin和Daniel。

  “最開始的研究項目是探討不同年代的華人移民與中國城的關(guān)系,后來很偶然碰到了這兩個男孩,我們決定讓鏡頭跟隨他們,到他們做義工的社區(qū)中心、學校、家里拍攝,探討不同身份對他們意味著什么,他們?nèi)绾翁幚砩矸菡J同的沖突,如何應對來自家庭和學校的壓力?!边@才誕生出這部《英籍華人》。

  “要理解一種身份,不能拘泥于身份本身。當你面臨挑戰(zhàn)時,你的表現(xiàn)意味著你對身份的理解?!卑咨從纫恢睆娬{(diào),影片只是這兩個男孩的個人故事、日常生活,不可泛化、也不具有代表性。然而不同角色的觀者從不同角度理解,似乎都有些感同身受。

  2015年4月,紀錄片在曼城首映,原本只是給學者、研究員看的,卻吸引了不少普通民眾,既有不同年齡的英國華裔,也有其他種族的人?!安煌丝吹降膬?nèi)容不一樣,青少年覺得這兩個男孩的經(jīng)歷他們也有經(jīng)歷過,不同年代來英國的華裔觀后感也不同,有的覺得現(xiàn)在英國社會對華裔的態(tài)度已經(jīng)變化,過去欺壓、歧視更多,我覺得影片所傳遞的不是單一的信息?!?/p>

  2015年11月,在中國首映的現(xiàn)場,有觀眾提問,參與影片拍攝是否加強了男孩對“BBC”這一身份的認同。白蓮娜回答說:“也許我的一些提問會讓他們思考一些未曾思考過的問題,BBC是他們自己說的,他們身上有這樣一種身份,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我覺得‘身份’不會一直穩(wěn)定、一成不變,有沖突、有矛盾,也會隨著情境變化而變化?!?/p>

  Daniel和Kelvin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英國人?白蓮娜覺得,都是,也都不是?!耙苍S是第三種文化,一種hybrid culture(混合文化)?!?/p>

  “根”在何處?兩種認知的“協(xié)商”

  同樣作為少數(shù)族裔,白蓮娜表示,也許因為自己一直處于校園的多元文化環(huán)境里,沒有遇到太多種族歧視的尷尬。在拍攝紀錄片過程中,她確實驚訝,作為英國增長第二快的少數(shù)族群,華裔仍經(jīng)歷著不同程度的歧視。

  在拍攝過程中,白蓮娜和她的團隊教兩個男孩攝像,給他們兩周時間,用攝像機記錄他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一直很“中國”的Daniel拍了自己的臥室,還有家人,完全沒涉及他的中文、功夫、古箏課。Denis的媽媽說,這些是他的“根”。

  但Daniel談到自己的興趣愛好時,只列了玩電腦和看電視,“學中國文化更多是責任,而非興趣?!盌aniel在片中說。而更“西化”的Kelvin,專門拍了中國小孩都喜歡玩兒的“七龍珠”游戲,也很珍視自己與“中國”的聯(lián)系,每年都回香港、廣東看親戚,希望以后在香港讀書,或許會在那兒生活、工作。

  白蓮娜覺得,身份是自我認知與他我認知的一種“協(xié)商”(negotiation)。正如影片的簡介寫道,“影片并沒有對男孩的身份問題尋根究底,而是試圖展示和解釋,當社會、文化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歸屬感進行判斷時,兩個男孩所經(jīng)歷的那些脆弱的瞬間?!?楊揚)

【編輯:米豐】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wù) | 供稿信箱 | 版權(quán)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guān)注僑網(wǎng)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