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有個老外夜騎團(圖)

周五晚8點,一支身穿“熊貓服”的騎行隊準時出現在成都街頭,從城南出發(fā),穿過天府廣場,向城市的各個方向探索。一輛播放動感音樂的單車領航,幾十名膚色各異、著裝統一的“老外”有序緊隨,經過天府廣場時,他們用照片記錄了又一次“周五夜騎”的歡快時刻。
28日,由成都商報和成都市交委聯合主辦的“綠色出行愛我成都”大型公益活動開展到第6天,成都的外籍人士也參與到活動中來,曬出他們在成都騎行的活力照片,并分享了騎行體驗。
成立4年半的老外夜騎團: 正迎來成都年輕人參與
“Friday Night Ride”(周五夜騎),是這個老外騎行團的團名。每周,印有團名的電子海報會在朋友圈里預熱,號召騎行愛好者參與活動。資深團員Julius說,夜騎團大約4年半以前就成立了,無數在成都常住或暫留的外籍人士都曾加入。
Julius來自美國芝加哥,中文名叫高立人,目前在四川大學做英語口語教練,3年半前加入了夜騎團。他介紹,團員們來自美國、英國、墨西哥、日本等國家,每次參加的人數30至50人不等,有時能多達上百人。每周五晚8點,大家按照不同的主題變裝,集合后一起出發(fā),騎行總距離在10公里到15公里之間,時長大約是1個半小時。
在高立人看來,騎行是最便捷的出行方式,也是認識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安粫袼郊臆囈粯佑龅蕉萝?,也比走路能去更遠的地方,騎行在兩者間做到了平衡?!备吡⑷苏f,他們騎行不是為了競速,也不設置固定的騎行線路,而是以悠閑的速度去探索城市的更多區(qū)域。這些年里,許多在成都生活的外籍人士通過夜騎團互相認識,也通過騎行看到了普通成都人的夜生活。
“成都非常適合騎行,跟芝加哥一樣?!备吡⑷苏f,兩座城市都平坦開闊,騎著自行車就能去城市的各個角落。比起芝加哥,成都冬天雖然冷,卻不下雪,騎行的時間還要長得多。但他同時提到,芝加哥的騎行環(huán)境更為友好,機動車會主動讓行,成都的氛圍還沒有形成。
“現在也有一些成都人加入到夜騎團里,不完全是老外了?!备吡⑷苏f,夜騎團正迎來成都年輕人的參與。
外國“準醫(yī)生”的騎行小分隊:通過騎車來鍛煉身體
像“周五夜騎”這樣的老外騎行團,在成都其實還有不少,四川大學華西校區(qū)的留學生們就組織了一支小規(guī)模的團隊。這群由印度和尼泊爾的研究生組成的小隊伍,每周都要相約騎自行車。
拉姆是四川大學華西醫(yī)學院肝膽胰外科的博士生,他告訴記者,在四川大學華西校區(qū),目前共有59名來自印度和尼泊爾的“準醫(yī)生”,平時他們都通過騎自行車來鍛煉身體。
“醫(yī)學證明,騎自行車對人的心肺功能有幫助?!崩氛f,由于醫(yī)學生學業(yè)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騎自行車要算最方便、最自由的鍛煉方式了。每周,他們在微信群里提前商量要去的地點,不僅去過天府廣場等景點,也去過宜家等商場采購生活用品。
“在成都騎車很舒服,但太遠的話,就擔心回不來。”拉姆說,身為外國人,對成都的路況不了解,對中文標識也不熟悉,“希望有更多的英文標識,我們就能騎得更遠?!?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