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倆“吃貨”的美食創(chuàng)業(yè)路:一碗面,征服了英國人的胃

2017年12月22日 09:42   來源:中國僑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挑動味蕾的重慶小面。 (《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挑動味蕾的重慶小面。 (《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中國僑網12月22日電 據《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消息,一個是注重細節(jié)的設計男,一個性格豪爽的理工女,兩個80后為了推廣中國美食在英國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 “中國美食節(jié)”。

  四川火鍋、重慶小面、上海生煎包、粵式流沙包、陜西肉夾饃……每年三天,倫敦塔橋邊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體驗地道的“中國味”。

  倆“吃貨”一拍即合 “創(chuàng)辦自己的美食節(jié)”

  見到湯子慕和唐詩是在今年的的中國美食節(jié)前夕,兩人正在緊張忙碌的與商家、合作方、嘉賓等確認著最后的細節(jié)。

湯子幕(《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湯子幕(《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這是倫敦中國美食節(jié)舉辦的第三年,盡管依舊無法實現(xiàn)盈余,但看著越來越高品質的合作放和越來越多外國游客的贊賞,唐詩和湯子慕卻是充滿了希望。這不僅是他們對創(chuàng)業(yè)夢想的奮斗,也是對中國美食的信心。

  三年前,畢業(yè)于倫敦藝術大學平面設計專業(yè)的湯子幕是倫敦大大小小各種美食節(jié)上的???,韓國的、日本的、印度的、西班牙的、意大利的……

倫敦塔橋下的美食節(jié)現(xiàn)場 (《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倫敦塔橋下的美食節(jié)現(xiàn)場 (《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吃了一圈之后的湯子慕卻覺得隱隱的失落,因為看著別的國家的美食都站到世界的舞臺上展示,而中國飲食文化卻很少得到宣介。這也讓湯子慕產生了自己辦一個中國美食節(jié)的想法。

  也是那個時候,湯子慕碰到了他的合作伙伴唐詩,一個從小吃遍“滿漢全席”正在經營自己美食博客的資深老饕。

  唐詩的父親是重慶美食家,她從小隨父親到處品嘗美食。雖然大學學化工專業(yè),但研究生的時候選擇的課題實驗卻是“如何通過調節(jié)成分比例讓黃油和冰激凌的保質期更長”。

唐詩(《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唐詩(《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對美食的追求和熱愛早已潛移默化深入了唐詩的靈魂,于是辦“中國美食節(jié)”的想法讓兩人一拍即合。

  “別人說不行,我就非得做”

  他們開始企劃、籌資、招商,靠著一腔熱情,唐詩和湯子慕開始了“吃貨”的創(chuàng)業(yè)。但真的開始去做的時候,他們才發(fā)現(xiàn)完全沒有那么簡單。

  年紀輕輕從來沒有餐飲從業(yè)經歷,沒有自己的餐廳,也沒有相關背景的唐詩和湯子慕受到了各種質疑。不斷傳來的負面消息一度導致唐詩精神崩潰,吃不下睡不著。

  但困難并有讓兩人退縮,在數不清的拒絕中,憑著堅持,第一屆“英國中國美食節(jié)”于 2015年9月在倫敦泰晤士河南岸開幕。當時有20多家中餐館在現(xiàn)場銷售拿手菜品。

  “我們一個是重慶人,一個是湖南人,就很倔強,憋著一股氣,一股傲勁兒,別人說不行,我就非要做給你看。就喜歡打臉?!睖幽秸f。

  因為英國的中餐沒有國內的地道,為了讓美食節(jié)的游客吃到地道的中餐,他們從第一年開始就盡量邀請國內的餐飲商家來參展。第一年的時候,唐詩從自己的家鄉(xiāng)重慶找來賣小面的商家合作。

湯子慕、唐詩與創(chuàng)業(yè)小伙伴商討策劃書(《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湯子慕、唐詩與創(chuàng)業(yè)小伙伴商討策劃書(《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號“英倫圈”)

  結果沒想到一炮而紅,三天的活動賣了1000多碗,銷售額將近10萬人民幣!當時重慶小面在倫敦大受歡迎的消息也被時任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總領事洪婷娜得知,離任的時候還專門請那個小面師傅到重慶的英國領事館做了一頓送行面。

  如今說起來唐詩依舊掩不住興奮,家鄉(xiāng)的美食受到世界各地食客的歡迎也鼓舞著她把這個事業(yè)進行下去。他們相信在倫敦這樣一個世界性都市,“中國美食節(jié)”這個品牌早晚能打響,贊助商也會越來越多。已有幾家國內餐飲企業(yè)找過他們,要通過美食節(jié)試水英國市場。

  三顧茅廬 “創(chuàng)業(yè)是一個不停嘗試的過程”

  因為美食節(jié)對公眾免費開放,啟動資金主要靠餐飲企業(yè)攤位費,首屆美食節(jié)雖然在3天內吸引了3萬食客,卻是依然搭進去不少錢。但他們并沒有氣餒,第二年決定接著干,并且將美食節(jié)舉辦地從泰晤士河南岸移到倫敦地標建筑塔橋下。

  除了地道的食物,他們也邀請在英國主流社會受歡迎的中餐廚師到美食節(jié)現(xiàn)場來展示中餐廚藝,教美食節(jié)現(xiàn)場的游客制作美食。從在英國社交媒體上教做中餐的網紅“餃子姐妹”,到曾為英國首相掌勺的英國“中餐姐妹花”。

  堅持初心 “要把八大菜系都讓外國人嘗到”

  每年三天的活動,湯子慕和唐詩需要用大半年來準備,塔橋邊場地難租,他們也要提前半年就要定下來的。以前只有負責品嘗美食的兩人,現(xiàn)在要負責控制現(xiàn)場有幾個帳篷,幾個爐灶,商家安保,食品衛(wèi)生……資金不充裕很多工作都要親力親為,這給兩個創(chuàng)業(yè)者帶來不小壓力。

  性格互補的兩人在合作中也少不了摩擦,他們也開始在“美食節(jié)現(xiàn)場是否要做中國文化展示”“是否要花錢搭一個巨龍雕塑”等問題上意見不合,為“追求完美”還是“控制成本”而爭吵。用唐詩的話說:“作為商業(yè)合作伙伴,兩人意見不合的時候太多了,相愛相殺,看到成果會想抱著哭,吵架的時候會吵到手機扔碎。每次吵完,又總是咬咬牙,互相支持著繼續(xù)干?!?/p>

  盡管第三年依舊以虧損告終,但越挫越勇的唐詩和湯子慕卻是不后悔當初的選擇。三年的摸索嘗試,堅持著一顆“吃貨心”的唐詩和湯子慕的終于把中國美食節(jié)逐漸推向正軌。但站在倫敦這個世界文化融合的舞臺上,中國美食節(jié)才算剛剛起步,離他們要把“八大菜系”都帶到這里的終極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忙碌的間隙穿梭在美食節(jié)的人群里,聽到外國游客打電話向朋友推薦這個可以品嘗中國菜的活動,這讓他們因忙碌而沉重的腳步輕松些許。

【責任編輯:丁海平】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