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為首頁
首頁中華文化

中國官方將出爐“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

2018年04月14日 20: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國僑網4月11日,據今約3500年的稀有西周青銅器虎鎣(yíng)在英國東部市鎮(zhèn)坎特伯雷的拍賣行進行拍賣。(圖片來源:英國《華聞周刊》資料圖)
    4月11日,據今約3500年的稀有西周青銅器虎鎣(yíng)在英國東部市鎮(zhèn)坎特伯雷的拍賣行進行拍賣。(圖片來源:英國《華聞周刊》資料圖)

  中新社北京4月14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國家文物局14日在其官微及官網全文發(fā)布了《追索海外文物絕不能再讓“親者痛”》(以下簡稱“《追索》文”),該文出自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霍政欣之手。此外,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將發(fā)布“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數據庫中的文物在中國境內不得拍賣。

  《追索》文指出,以此次虎鎣拍賣為例,盡管英國拍賣機構的行徑已引起多方譴責,但從法律角度來看,現(xiàn)階段啟動法律程序追索并非理性選擇。目前的兩項國際公約(1970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制定的《關于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1995年國際統(tǒng)一私法協(xié)會制定的《關于被盜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支持文物原屬國追索流失文物,但它們均無法適用于虎鎣。前者因為英國2003年才批準加入所以“法無溯及力”,后者英國則還沒加入。

  《追索》文認為,盡管追索海外文物面臨嚴峻的法律環(huán)境,但中國政府及相關機構和個人仍然可以積極作為。

  首先,對大多數當代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應及時依據國際條約機制進行追索。

  其次,對于虎鎣這樣的歷史流失文物,主管機關應及時發(fā)聲,表明中國立場。此次國家文物局對虎鎣拍賣所做的嚴正聲明,就能為今后可能進行的追索行動奠定基礎。

  再次,對于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中國的機構和個人應該拒絕參加商業(yè)拍賣。

  事實上,國家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也在日前指出,在譴責英國相關拍賣行不道德行為的同時,我們要做好兩件事。一方面,國家文物局近期將發(fā)布“外國被盜文物數據庫”,在國內市場集中公布外國政府通報的被盜文物信息。上述文物,在中國境內不得拍賣。另一方面,要更加愛護和珍惜本國的文化遺產,密切關注國家文物局、公安部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被盜(丟失)文物信息平臺”,在文物市場領域為國家文物安全做出貢獻。(完)

中國僑網微信公眾號入口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