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豆腐皮遇上三文魚 杭幫菜大師在挪威講中國故事

“杭幫菜”大師馬列在挪威這樣講中國故事 “當豆腐皮遇上三文魚”
“我做餐飲將近50年了?!焙捅緢笥浾吡钠鹱约旱呐腼兩?,歐洲杭州聯誼總會名譽會長馬列淡然一笑?;蛟S是因為精通飲食之道,年過七旬的他,臉上幾乎看不到太多的歲月痕跡。
近30年前,當時已是國家高級烹飪技師的馬列移民挪威,將他最擅長的“杭幫菜”帶到了這個北歐國度。在那里,從小就愛變著花樣做菜的他,巧用心思,讓“杭幫菜”入鄉(xiāng)隨俗,俘獲眾多“挪威胃”,又借“杭幫菜”結交外國朋友,讓更多人通過舌尖上的美味,知道了有一個美麗的城市叫杭州,有一個美麗的國家叫中國。
中西合璧俘獲“挪威胃”
“剛到挪威時,我有一個重要任務,去挪威首相府做一桌中國菜?!瘪R列想了想說,那是28年前的事了。
當年,在朋友的邀請下,已在杭州餐飲界頗有名氣的馬列遠赴北歐,成為挪威一家國際飲食公司的大廚。沒多久,他就接到消息,要去挪威首相府,為當時的首相及其親友做一桌中國菜。
說起當時的菜譜,馬列至今記憶猶新:“宋嫂魚羹、炸春卷、宮保雞丁……首相吃完非常喜歡,還告訴我他曾去過杭州?!?/p>
很快,中餐在挪威當地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中餐館的生意越來越旺。
4年后,馬列決定另起爐灶,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了第一家屬于自己的中餐廳。有了此前打工積攢的經營經驗,餐廳沒多久就步入正軌。
如何讓中餐入鄉(xiāng)隨俗,更加適應當地人的口味?愛琢磨的馬列想了不少辦法?!芭餐讼矚g清淡、酸甜的口味,這與‘杭幫菜’不謀而合。我發(fā)現,他們不愛吃有骨頭的肉,于是就把糖醋里脊按照廣東菜的做法,做成咕咾肉。又如,挪威沒有草魚,我就用當地盛產的鱈魚,按照西湖醋魚的調味方式燒制,很合當地人口味?!?/p>
在餐廳的布置上,馬列同樣花費了不少心思。餐廳大堂,墻上掛著的都是奧斯陸老城百年之前的歷史相片。走進包間,四處皆是中國的傳統(tǒng)字畫。餐具、碗碟也是中西合璧。“顧客來了,我會先端上一杯清茶,這也是我們中國餐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瘪R列說。
當然,在將中國烹飪技法與挪威原產食材相互結合的同時,馬列也有自己的堅守?!罢ù壕?、宮保雞丁、香酥鴨子等不少傳統(tǒng)菜品,我都保留下來。在這些傳統(tǒng)菜的基礎上,再順應外國客人的口味進行調整,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中國餐飲文化在海外立足。”
如今,馬列的一桌拿手“杭幫菜”俘獲了不計其數的“挪威胃”。他那對在挪威土生土長的雙胞胎小孫子,也尤其偏愛爺爺做的菜?!八麄兤綍r說的都是挪威語,但一說到吃的,就會用杭州話告訴我他們想吃什么?!瘪R列笑道。
美食悄然催化中挪友誼

其實,馬列想做的,不僅僅是讓挪威美食愛好者光顧他的餐廳,他還想讓更多人知道“杭幫菜”,愛上“杭幫菜”。
去年,在馬列的牽線搭橋之下,一場名為“杭州美食文化挪威行”的活動在奧斯陸舉行,挪威王國政府多位高級官員、奧斯陸市政府主要官員悉數出席。
為了拉近挪威朋友和“杭幫菜”的距離,馬列和來自杭州的幾位大廚,別出心裁,結合挪威當地食材特點搞起再創(chuàng)作。
腐皮魚卷中特別融入挪威三文魚作為主材之一;用挪威盛產的鱈魚代替豬肉,制作“獅子頭”,再配以當地清冽的雪水;將當地人愛吃的牛肉,以“東坡肉”的烹飪方法制作成“東坡牛肉”……熟悉的食材,新鮮的口感,在場挪威賓客贊不絕口。
那次活動之后,挪威當地許多中餐館門庭若市,許多此前從未嘗過中餐的挪威民眾紛紛慕名前往。
“我們不僅要以此吸引更多的外國朋友來當地中國餐館吃飯,還想借此讓他們認識杭州,知道那是一個風景秀美、文化深厚的好地方。”馬列說。
去年4月,挪威首相索爾貝格訪問中國,并前往杭州,參觀了阿里巴巴園區(qū)。去年8月,浙江省委書記車俊率領代表團,赴挪威考察訪問。
“兩邊就這樣走動起來了。”說起挪威和中國,尤其是和故鄉(xiāng)杭州日益頻繁的互動,馬列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相信,這其中,一定有美食在悄然催化友誼。
事實上,向海外推廣中餐,用美食結交朋友,馬列早在七八年前就已開始扮演連通中西“橋梁”的角色。多年來,憑借扎根海外積累的資源,他幾乎每年都邀請“杭幫菜”“淮揚菜”等各大菜系的烹飪大師,赴世界各國交流,推介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希臘……許多國家都有他們的足跡。
舌尖中國盡顯文化魅力
這些年,馬列帶出國門的不只是“杭幫菜”,還有“杭幫菜”中的中國故事。
出國之前,馬列曾在杭州一所烹飪學校任教。閑暇時,他愛研究《武林舊事》。這本追憶南宋臨安都城風貌的元代著作,里面記載的古時菜肴,尤其令他著迷。
“好的菜品都是經過幾百年流傳下來的?!瘪R列信手舉了一個例子:“去年,我們在‘杭州美食文化挪威行’中做了一道‘蟹釀橙’,將陽澄湖的蟹肉炒熟,盛放在橙子中,再一起蒸20分鐘,肉質鮮嫩清香,這就是一道從南宋時期留下來的名菜。”
出國久了,馬列漸漸發(fā)現,舌尖上的美味,讓人回味的不僅是那份刺激味蕾的鮮美,還有蘊藏其中的那份極為豐厚的文化。他想讓更多朋友品嘗流傳百年的中國味道,更想讓他們了解古老悠久的中華文化。
2016年G20杭州峰會前夕,馬列策劃制作了一本小冊子。每一頁,四句詩,一段話,一張圖,娓娓道來杭州的人文地理,其中自然少不了他最為熟悉的“杭幫菜”。
“東坡肉”記錄了蘇東坡在杭州修建蘇堤時與百姓共享美食的愛民之心;“桂花栗羮”源自中秋之夜天上人間同賞湖景的美麗傳說;“宋嫂魚羹”則與宋高祖巡游西湖時的一次偶遇有關……
細細讀來,千年杭城的“文化范兒”躍然紙上。馬列在小冊子中專門配上英文譯文,外國讀者讀來也是一目了然?!拔一藘蓚€多月時間,大概寫了150多個故事,就是希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國外的朋友認識杭州,認識中國。”如今,這本小冊子已經成為歐洲不少中文學校的課外閱讀教材。
在馬列看來,美食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從中可以窺見的,不僅有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還有中國發(fā)展的日新月異。
“杭州千島湖的魚頭湯非常有名。早年,那里的生活非常貧窮。后來,老百姓開動腦筋,在千島湖中搞養(yǎng)殖,養(yǎng)出來的魚特別大,他們就順勢創(chuàng)新出了魚頭湯這道菜?,F在,老百姓都富裕了。小小一道菜,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整個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這樣的故事,馬列可以說出許多,也給國外的朋友講過許多。
“中國現在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我們海外華僑華人有責任,也有條件,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瘪R列說。通過美食,讓外國朋友在一點一滴之間領略中國以及中華文化的魅力,他樂此不疲,并將鍥而不舍。
本報記者 嚴 瑜
(圖片均由馬列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