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觀”,不只中國人變了
原標題 “過年回家觀”,不只中國人變了
【環(huán)球時報駐韓國、日本、泰國、越南特派特約記者 陳尚文 蔣豐 黃曉娜 白勉】編者的話:“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人類年度遷徙正在中國上演。”近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其首頁醒目位置刊登有關“中國春運”的報道,感嘆“這場涉及近30億人次的大遷徙或將再創(chuàng)歷史紀錄”。這些年來,春運幾乎是一些國際主流媒體“一年一度”的關注對象。它們大多如CNN這般,透過數據呈現(xiàn)中國春運的“盛況”。但數據之下的現(xiàn)實,或許只有身在春運之中的中國人才能體會到。每年一到此時,人們的問候語就變成:“你搶到票了嗎?”過年回家、與大家庭團聚看上去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然而,也有一些變化正在發(fā)生:越來越多的小家庭選擇留在常居地;另有很多人選擇去度假——有數據顯示,今年約有700萬中國人出國旅行。常常聽人說,感覺現(xiàn)在的“年味”越來越淡。這背后原因有很多,“過年必須回家”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變化便是其中之一。中國的情況如此,與我們有著相似文化、家庭觀念同樣比較重的其他亞洲國家呢?《環(huán)球時報》駐外記者做了一番采訪調查。
日本——“我們累,父母也累”
日本人慶祝新年是在1月1日。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觀察,這些年來,日本人“過年回家”的觀念發(fā)生顯著變化。日本Wotopi網站兩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過年不回家的日本人比例超過25%。
記者身邊有不少這樣的日本朋友。今年27歲的田原在東京一家證券公司工作,未婚。他自高中畢業(yè)后就從家鄉(xiāng)德島縣來東京讀大學,此后一直在這里生活。田原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他常年在外,與親人見面時間少,每次回家過年都被問這問那,“很麻煩”,“尤其是與婚姻有關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回答才好”。最近三年,田原都選擇在東京過年。當《環(huán)球時報》記者問他在東京過年做什么時,田原顯得比較無奈?!昂臀乙粯硬换丶业膯紊砼笥哑鋵嵱泻芏?。前兩年,我還想約他們一起出來聚一聚。可是,大家好像都不太愿意出來。最后,我也只好在家里看各種新年電視節(jié)目?!?/p>
47歲的宮澤在東京一家IT公司工作,以前,他都是與妻子、兩個孩子一起回老家北海道過年,但如今也有好幾年沒回去了?!懊磕曷飞嫌懈鞣N花費不說,我們一家四口非常累,父母也累?!睂m澤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孩子長期生活在東京,對北海道天氣不適應,有一次從老家回來,兩個孩子一起發(fā)燒。而宮澤的父母已經70多歲,每次他們回去,老人忙里忙外,身體和精力方面明顯吃不消。
在日本,過年時選擇外出旅游的家庭也不多。一是因為日本“黃金周”“三連休”等公眾假期很多,平時就能釋放度假需求;二是日本“宅文化”盛行,近年來更是進入“低欲望社會”,很多年輕人缺乏外出的熱情。
對于過年不回家是否會破壞傳統(tǒng)文化,日本社會也一直在開展討論。從主流民意看,這已經得到廣泛理解。日本媒體人原田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如果真正有孝心、有條件,看望父母、親人相聚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他認為,一定要過年時回家,一方面說明平時對父母關心不夠,另一方面說明社會沒有給予民眾更多與親人相聚的空間,導致過年時“親情需求集中爆發(fā)”。
韓國——說說3名單身青年的過年計劃
韓國人也過農歷新年,春節(jié)當天及前后各一天是法定節(jié)假日。浩浩蕩蕩的歸鄉(xiāng)陣仗,擁堵的高速路,曾是韓國春節(jié)到來的象征。如今,韓國人與日本人一樣,“過節(jié)回家”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
連上周末,今年韓國春節(jié)總共5天假期。對于《環(huán)球時報》記者的朋友小魯而言,這是難得的休息機會。平日里忙于采訪、寫稿、應酬的她,選擇留在首爾的小家做一份新年計劃。
小韓是一名公務員,她今年準備去美國找姐姐過年?!案杏X之前的加班加點都值得了?!毙№n對記者說,在春節(jié)當天,她準備與在韓國的父母通一次視頻電話,這也就相當于團圓了。
《環(huán)球時報》記者的另一個朋友小全是首爾人,雖然離家很近,但剛剛經濟獨立的她今年想過“一個人的自由假期”。小全說,同樣是省親祭祖,韓國人對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都很重視,但春節(jié)意味著新的開始,長輩要說的話就會有很多,比如“新年有什么計劃”。所以,她更愿意中秋節(jié)回家?!斑^節(jié)回家好,大家庭單獨設定一個團聚的日子也是不錯的選擇?!毙∪f。
或許由于記者的三位朋友都是單身青年,因此她們的回答比較像。但這是否也說明,越來越多的韓國年輕人對“過年回家”有了新的認識?
《環(huán)球時報》記者查閱了不同網站的相關調查,發(fā)現(xiàn)結果差異不小。韓國就業(yè)網站Incruit的統(tǒng)計顯示,653名成年人中,有55%選擇不回家。但在另一就業(yè)平臺“人”上,640名受訪者中有65%表示要回家。雖然數據差異明顯,但同時也能看出,過節(jié)不回家的韓國人絕非少數。
泰國——更愿意小家庭相聚
宋干節(jié)是泰國的新年。每年4月13日至15日,泰國人都要隆重慶祝這一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主要活動有齋僧行善、沐浴凈身、敬拜長輩、放生以及歌舞游戲。其間,人們互相潑水祝福,借此祛除罪惡和霉運。因此,宋干節(jié)有一個中國人更為熟知的名字:潑水節(jié)。
近年來,泰國社會一直在簡化宋干節(jié),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不再拘泥于千里迢迢回家鄉(xiāng),而更傾向于帶家人出游;也不再舉行各種名目繁多的節(jié)日儀式,而是隨心所欲地自由選擇。用泰國人自己的話來說,宋干節(jié)越來越像一個假期,而非傳統(tǒng)節(jié)日。
22歲的素媞拉家住曼谷,在她小時候,宋干節(jié)是“熱鬧且神圣的”?!澳菚r候,我們全家都要去寺廟拜佛。三天的節(jié)日里,每天要做不同的儀式,奶奶對這些非常熟悉?!彼貗q拉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令她印象最深刻的儀式是,孩子們將撒滿花瓣的水倒在大人手上,“那個畫面很美好”。
如今,素媞拉很難重溫這些“美好的”場景了。“去年宋干節(jié),我和父母自駕去了大城府,那純粹就是一次度假。雖然很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但總感覺宋干節(jié)沒有小時候好玩了?!彼貗q拉說,奶奶前幾年去世,家里就沒人記得那些復雜的儀式了,“父母平時工作也很累,過節(jié)只想好好休息,最多去寺廟拜拜佛,一整套的宋干節(jié)儀式在我們家消失了”。
越來越簡單的宋干節(jié),折射出泰國社會的變遷。隨著現(xiàn)代生活越來越快節(jié)奏,僅有三天假期的宋干節(jié)顯得有些“尷尬”,平日里忙碌的都市人群很難再抽出精力過一個傳統(tǒng)且完整的宋干節(jié)。
盡管如此,泰國人的家庭觀念依舊很強,只不過,他們更愿意小家庭待在一起。如果大家庭要團聚,就只能看“運氣”,碰不上一般不會刻意相聚,甚至走親戚也不會太頻繁。一般而言,泰國的親人之間保持適當距離。
26歲的南塔瓦是位普吉小伙子,如今他在曼谷定居,過節(jié)時,他就將母親接到曼谷住幾天,他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南塔瓦看來,不一定非要堅持傳統(tǒng)儀式,“適合當下的就是最好的”。
“可能再過幾十年,宋干節(jié)只剩下潑水了?!彼貗q拉對記者說,雖然很可惜,但節(jié)日本來就是讓人放松的,大家怎么開心就怎么過。
越南——“我在中國留學時,仍然每年回家過年”
與中國一樣,越南人也過農歷春節(jié),這是他們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在農歷12月中旬的時候,越南人開始置辦年貨。每逢春節(jié),越南家家戶戶都要買花。北方人喜歡紅色的梅花,南方人喜歡粉色的桃花。此外,越南人過年一定要吃方粽——用芭蕉葉包裹,里面有綠豆和五花肉,重量足足要有1公斤。
越南春節(jié)的法定休假是農歷除夕到大年初四,加上與周末連休,一般會有八九天假期。據《環(huán)球時報》記者觀察,絕大多數越南人依舊按照傳統(tǒng)回老家過年,有的人甚至會提前請假。越南有句俗話:“12月準備過年,正月過年整月吃喝。”因此在過年期間,街頭往往人煙稀少,有的商店直接關門數周。
2014年至2016年在中國留學的阮山英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越南人、尤其是老一輩人思想比較傳統(tǒng),秉持著過年一定要團聚的觀念,“我在中國留學時,仍然每年回家過年”。
當然也有例外。在河內一家中餐館工作的范氏青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往年,她都會提前幾天回河南省老家,與家人一起包方粽,年初一去廟里上香,初二初三走親訪友。不過最近幾年,她的很多親人陸續(xù)搬到河內生活,大家可以時常相聚,而且越南北部高速公路的通車使她回老家的路程時間縮短至兩三個小時,回家變得更加方便,因此她今年選擇留下工作,賺取雙倍工資。這是她第一次在河內過節(jié)。
在河內從事服裝設計行業(yè)的杜文勝今年也打算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過年。他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他姐姐不久前和一名中國臺灣人結婚,在那里開了一家越南小吃店,他準備過年期間去臺灣旅游,順便幫姐姐照顧生意。杜文勝說,第一次離開父母過節(jié)有一些擔心他們,會在節(jié)前多請幾天假好好陪伴他們。
雖然范氏青與杜文勝的情況比較少見,但隨著越南城市化、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不斷推進,當地人過節(jié)的方式必定會變得更加多元化。近年來,越南電影市場也有了賀歲片的概念,很多電影院節(jié)日期間不休息;2017年,胡志明市要求主要商場、超市在大年初二就開始營業(yè);很多旅游景點也推出各種活動,想吸引更多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