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各地華僑華人觀影《我和我的祖國》熱情高漲
中國僑網10月10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報道,中國國慶期間,《我和我的祖國》登陸歐洲,在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比利時、盧森堡等10多個國家的數十座城市同步上映。歐洲各地的華僑華人觀影熱情高漲,多地多場次影票售罄。
《我和我的祖國》創(chuàng)下了華語影片在歐洲發(fā)行的多個第一,創(chuàng)造了中國影片歐洲最高預售紀錄,首日一半以上場次出現影票售罄的火爆場面。
在德國,首周有23所影院同期上映,覆蓋全德20座城市。多家院線影票在預售24小時內售罄。影院從原先排一場,一加再加,最多的加映四五場,還是一票難求。德國埃森市CinemaxX影院售票負責人表示,自2019年初上映《復仇者聯盟4》后,還沒有見過如此火爆的場面。首日排片29場,售出電影票約5000張,上座率近90%,創(chuàng)華語電影德國發(fā)行單日票房和上座率最高紀錄。
在荷蘭,首周在10個城市的11家影院上映,排片57場。首映日當天8場全部售罄,上座率100%。
比利時4個城市6場,售出電影票約1200張,上座率接近100%;盧森堡一家影院4場,售出電影票約700張,上座率接近100%;奧地利維也納一家影院2場,售出約500張,上座率接近100%。
在英國,首周有12所Odeon影院同期上映,覆蓋全英11座城市。9月27日電影預售的首日,英國倫敦市中心的Odeon Haymarket影院10月1到3日的電影票就在幾小時內全部售罄,打破了該影院外語片銷售記錄。在謝菲爾德,首場搶售一空后,影院連排三天,每天6場,外語片這樣的排片密度還不多見。
法國東南邊陲一個偏遠小鎮(zhèn)的旅游局前來詢問,是否能把《我和我的祖國》拿到他們的“移動影院”里放映,在周邊的小鎮(zhèn)巡回放映,一趟下來能有2000來觀眾看。旅游局還主動表示,愿意出錢找人把字幕翻成法語。
很多華人、留學生團體、中資企業(yè)也反響強烈,紛紛表示希望團購或者包場觀影,共賀新中國成立70周年。還有不少華人表示將帶孩子一起去看,感受祖(籍)國的歷史發(fā)展瞬間,進一步喚起孩子們的愛國愛家情懷。
《我和我的祖國》由黃建新擔任制片人,陳凱歌出任總導演,陳凱歌、張一白、管虎、薛曉路、徐崢、寧浩、文牧野七位導演聯合打造,50多位知名演員參演。
德國華人:海是浪的依托
德國一家生活服務平臺以專場合作的形式,在德國北威州杜塞爾多夫、埃森、亞琛和波鴻四城組織觀影。該平臺創(chuàng)始人胡一帆對記者說,1日首場的影票,預售開啟后三天內全部售光。他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電影放映,更是旅德華僑華人一次節(jié)日的狂歡。作為組織方,除了提供小國旗和國旗臉貼,還制作了精美的、大紅色的VIP票套,很多觀影者在收到票套后都愛不釋手,認為非常有紀念價值。
他介紹,1日晚單單杜塞爾多夫一地,就有近600人觀影。氣氛就像一場新老朋友的聚會,大家共同觀影,在海外也能實實在在感受國慶的節(jié)日氛圍。
胡一帆是一名90后,他對于《回歸》的故事敘事最有共鳴。他說,當五星紅旗分秒不差地在香港升起時,自己心中充滿了驕傲與激動。自己的心情就像電影同名歌曲所表達的一樣,“我的祖國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
談及中國電影首次在全歐同步發(fā)行時,胡一帆表示這是非常棒的嘗試。因為自己的工作也是服務于華人的“吃喝玩樂”,而電影就是非常好的一個切入點。因為觀影門檻低、參與度高、共鳴性強,是一種最好的文娛方式,將海外游子凝聚在一起。
荷蘭華人:感受到身邊朋友觀影時內心的澎湃
《我和我的祖國》在荷蘭的分銷商公司代表曾曉云介紹,此次電影在荷蘭的宣發(fā)較為倉促,從約半個月前確定后,開始聯系影院排片。荷蘭最大院線之一Pathé電影院在10座華人最集中的城市共計劃放映57場。
曾曉云透露,最初的時候排片不多,但從第一天預售起,所有的電影票幾乎被一掃而光。原先計劃的10月1日、5日和6日放映,現在又將4日、8日納入放映計劃。目前57場放映也已幾乎爆滿,公司與影院方面仍在溝通,預計將會繼續(xù)加場。
“我這些天從朋友圈里最能感受到的,就是華人朋友們內心的自豪與澎湃。”她說。她補充道,一些年長的華人華僑,了解新中國從成立走到現在的不易,他們也很愿意帶上年輕的下一代去觀影,直觀地感受祖國經歷過的歷史瞬間。
曾曉云介紹,甚至有較偏遠城市的中文學校主動找到公司,詢問電影到該城市加映的可能性。(張喬楠、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