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播放二区,国产高清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設為首頁

【尋味中華丨文博】隨“凝固的裙角”捕捉絲路千年韻律

2023年10月20日 10:56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字號:

  中新社西安10月19日電 題:隨“凝固的裙角”捕捉絲路千年韻律

  作者 楊英琦

  懷抱琵琶,捧笙吹簫,七名樂伎盤腿而坐陶醉演奏,站在他們中間的少女引吭高歌,仰頭甩袖,似欲翩然起舞……但他們的舞臺,是一只駱駝。觀者立于展品前,似能聽到駱駝的長嘶應和著樂舞聲,沿古絲綢之路穿過歷史長河縈繞耳邊。

  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出土于西安西郊一座唐墓的“三彩載樂駱駝俑”無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之一。駱駝背上的馱架為平臺,鋪有色彩斑斕的毛毯,八名“樂隊成員”在其上自如演出,神態(tài)坦然,像是個“絲路巡回樂團”。但小小的駝背怎么能承載八個人的重量,觀之卻不覺得擁擠?可見是工匠對藝術夸張與實際生活的巧妙結合,充分體現(xiàn)出唐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技藝。

  “唐代絲綢之路空前暢通繁華,但這條路上也充滿了未知的風險、寂寞和艱辛。”陜西歷史博物館講解員李小雨告訴記者,“這件駱駝俑上的樂舞者個個沉浸在樂聲中幾乎忘我,不僅反映了唐代音樂、舞蹈和雕塑藝術的成就,也向我們展示出唐人樂觀自信的精神風貌?!?/p>

10月18日,“三彩載樂駱駝俑”引來游客圍觀。中新社記者 楊英琦 攝

  在絲路起點打開面向沿途萬象的窗口,唐代在繼承前代樂舞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外來樂舞文化元素,其豐富的表演手段和藝術形式融多民族、多地域、多類型風格于一體,綻放在以長安為中心的“舞臺”,勾勒出中外文化融合圖景的一角。

  “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飖轉蓬舞。左旋右轉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碧拼娙税拙右姿枥L的胡旋舞,曾在長安盛極一時,其“心應弦,手應鼓”的律動或許可以從出土自韓休墓的唐墓壁畫《樂舞圖》中窺得一二。

  男女兩位舞者相對立于圓形地毯,載歌載舞。兩側樂伎彈箏、拍板、奏豎箜篌、吹笙各有分工。據(jù)部分文獻資料和樂舞場景分析,此舞可能是唐代風靡一時的男女雙人胡旋舞。“胡旋舞舞蹈節(jié)奏歡快,舞者在地毯上旋轉騰踏,疾速如風,其表達的奔放自由的情感正契合時下開放的時代精神,因此深受盛唐人民喜愛。”李小雨介紹道。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三彩載樂駱駝俑”還是《樂舞圖》,不乏來自西域的樂器,它們也在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鎏金伎樂紋八棱杯”上有著更立體、清晰的體現(xiàn)。

10月18日,“唐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在陜西歷史博物館靜待游人。中新社記者 楊英琦 攝

  “唐鎏金伎樂紋八棱杯”杯體為八棱形,材質(zhì)似銅,杯身八面各飾一手持樂器的樂伎。他們身著短衣寬褲,神態(tài)各不相同,手中所持的樂器包括豎箜篌、曲項琵琶、排簫等,其中部分源自西域。

  與其并排陳列的“唐鎏金伎樂紋八棱銀杯”也有著鮮明的西域風情。此杯上的八位樂伎都是深目高鼻、頭戴尖頂帽或瓦楞帽、身著窄袖翻領長袍的胡人形象。除紋飾、人物形象、八棱形杯體皆具明顯的西方風格外,其采用的雕刻手法也具有西方金銀器的裝飾工藝特點。據(jù)專家推測,這件銀杯可能是一件外國輸入的器物,或是外國工匠在中國制造的器物。

  一只駱駝上怎么能坐下八個人?杯子上的紋飾有什么寓意?畫中的樂器是否使用至今……李小雨發(fā)現(xiàn),生活器物、藝術文化等頗具想象空間的文物引起了中外游客更多的好奇,“通過這些文物細節(jié),我們也希望盡可能豐富、立體地展示古人的生活,讓大家從不同角度看到古絲路盛況與文化交融的成果?!?/p>

  走出博物館,現(xiàn)代舞臺藝術將《樂舞圖》“活化”呈現(xiàn)、西方交響樂奏響秦國古韻……當駝背上的樂聲漸息,胡旋舞的衣裙凝固,樂舞的韻律卻突破時空界限,以另一種方式延續(xù)著文化交融的“絲路基因”。(完)

【責任編輯:惠小東】
中國僑網(wǎng)微信公眾號入口
分享到:

>中華文化頻道精選:

網(wǎng)站介紹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信箱 | 版權聲明 | 招聘啟事

中國僑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和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04340號-12 ]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126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8315039 舉報郵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關注僑網(wǎng)微信